APP下载

“双减”之后,最应该想明白的事

2022-02-07艾小羊

北方人 2022年1期
关键词:偶然性小时候双减

艾小羊

秋季开学,我女儿的家庭作业明显变少了。双减立竿见影,以前她每天晚上写到十点,现在八点就写完了。双休日也闲下来了,很多学科培优都停了,小区路上,到处都是三五成群打听一对一“名师”的家长。

从本质上,我是支持双减的。只有大家都坐回椅子上,教育内卷、学历内卷的问题才能慢慢解决,孩子不至于成年以后再也不想看书,父母也不至于倾家荡产培养一个“普通人”。

但“双减”以后,对家长的要求真的变高了。以前把孩子送进培优班,虽然父母的钱包在滴血,心态却相对平稳:“不管效果怎么样,我尽力了,无怨无悔。”这就是家长砸锅卖铁也要培优的心理支撑。

“双减”之后,倡导的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这两个词很香,但跟分数相比,它是虚词,怎么定义,如何做,可参考的标准是什么,千头万绪,不知从何抓起。

家长的日子真是没有轻松:之前为分数着急已经很苦恼了,如今发现,未知才是最大的苦恼。双减之后,怎样用素质教育把孩子的时间填满,就成了我最大的苦恼。

四处求医问药而不得解,一个搞儿童心理的朋友看不下去了,建议我好好回忆下自己,“你小时候不疯玩、不发呆、不无所事事?”

不用回忆,我闭上眼睛就能看到那个上天入海的疯丫头。放学后半个小时之内搞定作业,整天在外面疯玩,高中的时候有如神助地找到了自己一生热爱的事情:写作。

“生命的偶然性远远大于必然性。我们之前教育的最大问题是过度追求必然性,凡事爱规划。看上去一切尽在掌控,其实孩子长大以后,要么失控,要么成为没有思考和决策能力的赝品。人生明明是一片宽广的森林,我们却设定为一条狭窄的跑道,这不是爱孩子……”

她的话,我回家琢磨了半晚上。

想起我小时候学算盘,怎么都学不好,我妈说算了,这孩子可能就是笨,以后找个会打算盘的老公就行了。虽然在我妈眼里,朴素的真理就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但她成功地预言了“打算盘”在未来世界里不重要。

也许生命是在随机中,显出绚烂。

大多数人的焦虑来源于不尊重偶然性,万事成物皆想掌控。可命运偏离预期,是大概率的事情。

双减的本意,是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而不是制造复读机。父母只能告诉孩子,你不能做什么,但没有能力指导孩子可以做什么。时代发展太快了,也许你今天逼他们拼命学的东西,等他们长大的时候,已经被科技完全取代,成了明日黄花。

一个人,从小到大,明白什么事情不能做,算是最高级的素质教育。而不能做什么,我那位朋友,给出了简单的原则,也是无数儿童教育学家提倡的三不: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

当然,道理都简单,治心病还需要时间,你我皆需努力——努力松弛一点,我们除了给孩子更多的微笑与温暖、爱与理解,其他的事情,皆无能为力。

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个人是渺小的,即使成为父母,依然是渺小的。接纳自己的渺小,不要试图去做孩子的天空,否则只会阻碍他们的身高,束缚他们的梦想。父母之愛应是空气,若有若无,却无时不在,很重要但很轻盈。

总之,大家活得轻盈一点儿吧,人生苦短……且多变……

(摘自2021年第11期《女友》)

猜你喜欢

偶然性小时候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回到小时候
果然什么东西都是小时候最可爱啊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那些回不去的小时候
良知与责任:赫勒关于现代性问题的道德哲学探索
小时候听的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