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自媒体”为抓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Z校2021届毕业生“边缘化”现象谈起

2022-02-06张坤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7期
关键词:边缘化自媒体毕业

□张坤美

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后《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力求将互联网与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各行业新的生态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中强调:“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己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1]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占全球网民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达70.4%,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其中10~19岁、20~29岁的网民占比分别为13.5%、17.8%,高于其他年龄群体。”[2]可见,年龄在18~29岁间的2021届大学毕业生已成为或正以飞速成为网民,尤其是手机网民的主要群体。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以“自媒体”为抓手,化解2021届毕业生存在的“边缘化”现象,就成为一个极为重要、且极有意义的论题。

一、案例简介

Z校某系6个毕业班,共有2021届毕业生256人,根据Z校2021年春季学期公布的第二周网络主题团课“青年大学习”学习占比率显示,该系共计743人,仅有324人按要求参加学习,参与学习率43.6%,该系排名为Z校倒数第三。经清查发现该系2021届256名毕业生有96%以上的同学没有按要求参加第二周“青年大学习”,严重拉低了该系整体参与学习占比。

这引起该系团总支的高度重视,迅速联系6个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团支部书记,详细询问了解情况,得到的反馈是“同学们忙,忙论文、忙复试、忙找工作、忙毕业,根本没时间、没精力、也不想参与学习”。以此为契机,该系团总支对学生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发现2021届毕业生对各类学生活动、学生事务管理、各级评优评奖、疫情防控工作等参与度不高、配合度极低,“联系不上、不感兴趣、不愿意、不搭理、不参加”等现象时常发生。这既阻碍了该系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又使2021届毕业生长期游离在Z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边界”,被无意识的或自我选择“边缘化”了。

二、问题的关键和本质

一是毕业季焦虑情绪的外在表现,2021届毕业生无心顾及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各项工作,内在根源在毕业和就业带来的巨大压力;二是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毕业实习等长时段离校,造成的“惰性”氛围,让学生长期游离在学校的思政教育和管理边界,进而形成一种群体思想“游离”的状态;三是Z校、该系各类活动策划开展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不足,对2021届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不清晰、定位不精确,造成无意识的“边缘化”现象;四是2021届毕业生自我“边缘化”心理凸显,常以毕业、就业等为借口,进行自我心理暗示,有意识地将自己排除在在校生行列,进而徘徊在各类活动、学习、管理的临界点,造成有意的自我“边缘化”现象。

三、案例分析处理

(一)客观原因剖析。

1.“惰性”氛围的产物。“边缘化”现象是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毕业实习引起的“惰性”氛围的产物。该系2021届6个班全体毕业生于2020年9月开始为期至少3个月的毕业实习,实习结束后,因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实行校园进出管控,大多数选择居家不回校,宅在家撰写论文、备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等事宜,截至2021年4月份,大部分同学已有近7个月的时间未在学校,只有极少部分同学申请回校并长期居住宿舍。这导致2021届毕业生多处于一种“零星分散”及身心“懒惰”的状态,监督管理缺乏,规矩意识逐渐淡薄,很难再将自己“归位”到学校的各项活动和管理工作中。

2.对2021届毕业生的关注焦点失衡。临近毕业季,Z校、该系老师、班主任、辅导员、家长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是2021届毕业生的实习、毕业论文撰写、考研上线率、复试通过率及公考等事宜,很少能顾及毕业生的思想与心理健康,二者明显失衡。精心策划开展的大部分活动多围绕毕业、就业几个议题,缺乏针对2021届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疏导的活动与安排,也极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设计与体系搭建。这无意中给2021届毕业生营造出一种“只要能顺利毕业、顺利就业,就可不管不顾学校、院系的管理,不参与思想理论学习与活动,一切就可万事大吉”的氛围和心理暗示,进而助涨了2021届毕业生有意自我“边缘化”的思想肆虐。

3.活动策划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不强。针对2021届毕业生开展的为数不多的思想教育活动中,普遍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未能真正结合毕业生不在校、时间紧、任务重、心理压力大等实际情况。各类活动和理论学习大多采用“划一式”的思路与模式,适用与低年级相统一的要求与标准,长此以往极易引起2021届毕业生的抵触情绪,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遭抵制、渗不进、不吸收、不消化”的不良情况。如果稍加强制或硬性要求,就会导致2021届毕业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造成一种“反正快毕业了,你能拿我怎么样”的思想错位状态。

(二)主观原因剖析。

1.毕业季心理作祟。毕业季是青年学子人生中的重要节点,充满着挑战和机遇。站在十字路口的2021届毕业生很容易因为毕业、就业等带来的压力而产生焦虑、失落、压抑、沮丧等毕业季情绪,加上老师、家长和社会给予的较高期许,无形中压力如山大,导致毕业生不愿意交流、分享。长此以往,厌倦、抵制、焦虑的情绪就会被映射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严重者还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情绪。外在表现为不愿意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任何学习、活动与管理工作,并认为临近毕业的所有思想政治学习都是多余之举,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且已经来不及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对就业也不能提供任何帮助,故选择逐渐自我“边缘化”。

2.自律能力下降。2021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无论是思想、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均全方位纳入学校的管理体系,有班主任、辅导员、班干部的日常督促,有同窗好友监督,有朋辈间的竞争和相互影响,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可以历练提升自我,故潜藏内心的“懒惰”心理被严格的自我管控。但由于实习期外出、疫情期间长期宅家、长时段脱离校园生活等因素,导致2021届毕业生长期居家独处,其自律能力迅速下降,随意性增强,轻易就能找到放任自己的借口和幌子,将潜在的“惰性”心理发挥到极致。

3.选择自我“边缘化”。临近毕业,各级部门与各类组织、社团的学生活动不再大规模针对2021届毕业生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团课等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也不再硬性要求2021届毕业生参加,无意识的“边缘化”现象频频出现。这种看似“宽松”的氛围,逐渐让毕业生降低对自我“在校生”身份的认同感,进而选择自我“边缘化”,游离在“似学生、非学生”的临界点,对于学校的管理、学生活动、评优评奖等不理不睬、不闻不问,且认为马上就要毕业离校,只要完成论文就能顺利毕业,参加这些活动已经无任何意义。

(三)解决措施。针对Z校某系网络主题团课“青年大学习”2021届毕业生学习占比极低案例及由此发现的“边缘化”现象,通过全方位剖析其产生的原因,以“互联网+”为视域,结合2021届毕业生“网络原住民”特点及“网络化、数据化”的生活方式,提出以下解决措施,以强化对2021届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助力Z校某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营造良好的毕业氛围。毕业季是关键的,也是焦虑的、彷徨的、不知所措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更应该密切关注毕业生的身心健康,而非把关注焦点全部集中在就业上。多方力量应迅速建立联系,及时沟通,尤其学校要竭力与招聘单位对接,尽力创造一个公平的、自由的、开放的就业环境。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要给2021届毕业生不切实际、过高的期许,更不要提不切实际的要求,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毕业环境。因为无论是毕业还是就业,都是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不要奢望一蹴而就。尤其是就业,除了充足的准备,还需要等待时机,要留给2021届毕业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多举办各类贴合毕业生实际的讲座和活动,而非一味的高期许和高要求。

2.提高各类思政教育活动的“精准度”。针对毕业班与低年级采取精准对接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结合毕业生实际,有针对性地策划系列活动。用“我者”的视角,设身处地的站在2021届毕业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精准策划、精准施力,将思政教育和毕业生的就业、毕业紧密结合起来,给毕业生带去实实在在的帮助,与学生建立感情层面的联系,让学生在思想理论学习、评优评奖、事务管理等方面有话想说、有话愿说。注重利用各类自媒体平台,开展对2021届毕业生就业、毕业及人生规划方面有实际帮助和作用的解释与剖析,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这一类事是和他们毕业相关的,是和他们下一步发展挂钩的,进而引起重视,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以“自媒体平台”为抓手,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一是鉴于2021届毕业生处于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毕业实习等引起的“惰性”氛围和“懒惰”心理中,加上长期处于“零星分散”状态,不容易集中,也很难召集。故充分运用他们喜爱的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策划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的思想教育引领活动,将心理疏导、“四史”学习、青年大学习等思政主题,通过视频、音频等活泼、灵活、有趣的方式推送到2021届毕业生面前,利用其刷手机、休憩的零碎时间,达到思政入脑、入心的效果,让他们自发、自愿参与到学习中,减少、甚至不再用硬性考核指标来进行约束。二是整合师生自媒体平台资源,搭建“辐射型”思政引领机制。除官方自媒体平台外,还应充分挖掘利用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个人的自媒体号,因他们是大部分2021届毕业生的微信好友或QQ好友。将6个2021届毕业班分管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的微信号、QQ、微博、抖音等自媒体个人号,整合搭建成为一个有层级、有架构的“自媒体宣传体系”。将想要传达的思想、政策、方针,通过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等个人的自媒体号进行发布或转发,让2021届毕业生在刷朋友圈、点赞,浏览说说、抖音时,无形中接收到了对其有用的关键信息,这样能引领其毫不抵触地进行浏览阅读,以达到最佳的宣传和思政教育效果。

四、工作成效与启示

通过近一个月的探索和实践,该系“青年大学习”的占比已经连续达到93%以上,连续4周位于Z校的前三,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通过对Z校某系2021届毕业生参加网络主题团课“青年大学习”占比率低及由此发现的“边缘化”现象案例的深入剖析,探索以“自媒体”为抓手化解2021届毕业生的“边缘化”现象,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得到以下几点启示:第一,高校、院系要提高对2021届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提高各类活动、学习、管理的“精准度”与“适用度”,提高标准的针对性,否则容易无意识地将毕业生“边缘化”,引起连锁“边缘化”效应;第二,在“互联网+”视域下开展2021届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趋势,应该以“自媒体”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将“互联网+”思维充分运用到日常的学生管理中,更应该运用到对毕业生的关怀、引领和实际帮助中;第三,高校、院系应该针对2021届建立完善的问题反馈机制,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如本案例中2021届毕业生“边缘化”现象和“消极”状态,将反馈的信息作为高校开展各类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的参考依据,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边缘化自媒体毕业
我们今天毕业了
毕业季
“边缘化”初中的去边缘化
“边缘化”初中的去边缘化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被边缘化的节能司?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