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育为本助力共同富裕

2022-02-06杨晓铮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发展教育

□杨晓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2050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标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实现共同富裕成为我党和我国人民迈入第二个百年的战略新起点、新目标、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们共同富裕。”诠释了共同富裕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是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必须依托教育,大力发展教育。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石,是实现全民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教育为本,对共同富裕目标的达成意义重大。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家庭教育工作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一)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落实,建立起家庭教育工作协调领导机制,以《家庭教育法》(草案)科学引导规范家庭教育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必要时进行干预,以保障家庭教育科学合理地展开。要重视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及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培养家庭教育专业人才,以理论研究成果引领推动家庭教育实践。运用现代教育观点,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服务于家庭教育,科学指导家庭教育。

(二)社会各界应对家庭教育给予指导和帮助。以多种形式传授家庭教育知识,为家长解决疑难问题,更好地促进家长对子女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鼓励有条件的机关、单位为员工开办家长教育机构,为职工教育子女提供辅导。鼓励社会各界对落后地区困难家庭加强教育扶贫,鼓励结对帮扶,为困难家庭学生创造较好的成长环境。鼓励社会各界采用多种形式,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帮助留守子女感受到家庭温暖。

(三)家庭层面要建立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要遵循《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依法履责,立德树人。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道德品行,潜移默化影响着子女,父母的喜怒哀乐、家庭氛围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每位家长都应该努力营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关爱,平等交流沟通,培养孩子乐观、积极、进取的性格与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所受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解决中小学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全面振兴乡村教育,提高教师待遇,深化教育对口支援,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施等多层面,尽快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补齐农村教育短板。重视教师业务素质及教科研能力的提高,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升学历层次。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加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快乐学习。扎实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将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建设“互联网+教育”,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高中教育,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及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改变现有教育模式僵化、考试竞争激烈、学生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危机多发的现象,以学生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丰富学生文体生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加强社会实践。推进课程内容改革,强化历史文化、劳动、创新、安全、健康等教育内容,塑造灵魂,强健体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高等教育,走应用型发展道路、实现内涵式发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突出高校办学特色,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增强科研能力,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质量,加快实现原始创新重大突破,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方位高水平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加大力度引进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顶尖科研力量,深化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体制机制改革,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

(四)普职贯通,推进各学段职业教育快速、高质量发展。建立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提高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三、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良好的社会教育对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对于公民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对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的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鼓励社会团体与组织以多种形式对社会成员开展各种教育。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机构及各种传播媒体、互联网教育平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为社会成员知识能力、兴趣爱好及特殊才能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推进开放大学改革发展。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培养实践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三)鼓励发展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提高社会成员伦理道德水平,提高人民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

(四)提高特殊教育服务普及水平。运用特殊方法、设备、设施对特殊人群开展针对性教育,并从经济投资、科学研究、师资设备等方面予以支持。

四、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内部动力,是个体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实践、自我管理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点。

(一)加强阅读与思考、提高自我认知、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阅读、观察、自省,自主提出目标,选择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培养主体精神,发展个人特长,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加强自我思想修养,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自觉遵循社会道德,履行社会义务,加强自我改造、自我磨练、自我提升,不断提高个人思想境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工作与困难。

(三)加强自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自控力,自我约束,不被外界各种诱惑吸引,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加强个人价值观管理、时间管理、效率管理、压力管理、健康管理等,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综上,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要紧密衔接有机结合,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发挥出教育的最大效能。大力发展教育,以教育为本,对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影响深远,也必将促进全民全面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题解教育『三问』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