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染整工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2-02-06郑贤宏王宗乾

山东纺织经济 2022年4期
关键词:染整双一流一流

王 鹏,郑贤宏,王宗乾

(安徽工程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双一流”建设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是我国继“985 工程”和“211 工程”之后推出的一项新的高等教育国家重点建设工程。2017 年9 月21 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项新的战略推进实施。“双一流”建设,旨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强国[1]。“双一流”建设的基础是一流本科教育,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又在于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的建设。课程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培养质量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否顺利实现。2018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首次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2],旨在充分利用课程这个有效渠道,贯彻落实“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染整工艺原理是轻化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是以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染料化学、助剂化学和纺织材料学等课程为支撑,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材料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知识来研究纺织品染整过程中的行为和性质,发现并建立相应的规律的学科,也被称为染整从业人员的“宝典”。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基础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结合我国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染整工艺原理课程需要进行课程改革,以推动一流专业建设。为了全面贯彻“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染整工艺原理进行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按照“双一流”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对标“两性一度”课程目标,突出OBE 工程教育理念和课程建设三大核心理念,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新型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的构建,优势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并构,将课程思政深入融合到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

1 精准定位课程目标和学情分析

在制定学生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学情分析,这是课程改革的基础,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3]。因此,需要开展精准分层分类学情分析。首先要统计学生生源质量,对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差异进行统计。目前安徽工程大学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生源主要来自安徽省内高职院校,具有专业跨度大、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实践技能不足的特点。所以,在染整工艺原理课程授课过程中,可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完成课前知识点讲解、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的任务,对学生强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以充分满足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其次,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特点,科学制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例如,开展“翻转课堂”和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执行“学生中心”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实现课堂主角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逻辑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最后,响应国家新工科建设要求,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染整工艺原理融入到课内实验,设置形式多样的课内实验内容。例如,大型综合工艺实验,培养学生完成从坯布到成品的织物染整工艺,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锻炼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完成准确学情分析的前提下,需要制定科学的课程培养目标。染整工艺原理是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要求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练漂和整理加工的基本原理;能制定常用纺织品染整练漂和整理工艺;对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已学知识设计制定新型纺织材料染整练漂和工艺。为后续毕业设计及从事染整技术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培养学生今后从事染整专业的技术能力及从事新型纺织品的开发与研究的创新能力。该课程的具体课程目标如下:一是理解和掌握棉及棉型织物、合成纤维织物、蚕丝织物和毛织物前处理(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热定型、脱胶、毛织物湿整理等)和整理(一般整理如拉幅、轧光、电光、轧纹、柔软、硬挺、增白等、防缩、防皱特种功能整理等)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二是熟练掌握前处理和整理的工艺、设备以及质量指标检测方法和质量分析,了解染整行业新近发展和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和要求。三是具备根据纤维特性和织物种类制定前处理和整理工艺的能力,以及前处理和整理中质量问题的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纺织品染整工艺设计能力。该课程详细介绍了织物前处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工艺过程及其原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理论性,充分符合安徽工程大学本科教育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宗旨。

2 优化与重构理论知识和课程实验体系

在“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的双重背景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简单追求专业课程知识覆盖面,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要求。染整工艺原理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基础课,更需要突出成果导向的工程认证教育理念。“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可以充分保证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4]。因此,染整工艺原理课程改革需要采用“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模式,根据专业和学生需求、毕业和行业要求、社会需要优化和重构课程体系。本门课程体系优化和重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将本门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总共132 个学时,其中理论课80 个学时,课内实验48 学时,讨论课4 个学时。理论、实践、讨论三个环节循序渐进、相辅相成,条理清晰。此外,在上述三个不同的阶段,根据教学目标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一阶段为理论授课环节,包括前处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四个专题。在这个阶段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此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染整工艺流程及其对应的理论知识和前沿应用。第二阶段为课内实验。染整工艺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仅在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在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指导染整生产实践。因此,染整工艺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于学生实验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根据理论教学内容,设定实验教学内容,具体包括前处理实验、染色实验、印花实验和后整理实验。通过具体实验,帮助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点的梳理和理解掌握,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第三个阶段为讨论课环节。这个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中心”的工程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本阶段可以聚焦科技前沿,重点对染整工艺技术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及应用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课中,学生可以通过查找文献的方式,收集资料,建立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

3 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重塑课堂教学流程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课堂革命。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之后已经进入“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教学2.0 时代[5],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学生的培养质量也有了重大提升。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染整工艺原理课程改革可以利用诸如SPOC、MOOC、智慧教室、慕课堂等现代化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重塑课堂教学流程,这也是“学生中心”的必然要求。因此,染整工艺原理课程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前预习—课内消化—课后巩固提升的方式。

课前预习阶段可以在授课前一周通过学课堂和学习通等软件向学生发布“课前预习任务通知书”,指引学生利用学习通及MOOC 平台上的视频及课件资源,完成染整工艺原理的课程相关内容的自学;通过系统后台及时监测学生学习动态,并在讨论区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难点,以便于课内重点讲解;课内消化阶段需要充分突出高阶性和创新性。在这个阶段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程教学过程中,并且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帮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对重难点内容及学生有疑问的内容进行讲解,并通过课中测试检验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掌握程度。此外,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以染整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设立情景,在软件学习平台设立讨论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课后巩固提升阶段,学生可以在软件学习平台提交作业和测试,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和考点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高阶学习资料。

4 构建多元、多维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染整工艺原理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试卷考核的形式,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形式单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全面衡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全面发挥的缺点,这难以适应“双一流”建设的基本要求,因此,有必要构建多元、多维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本课程可以采用试卷和实验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从知识(学习成绩)、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和扩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课程参与度)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综合性客观评价。改革后的课程考核方式为线上成绩占30%,线下成绩占70%(实验成绩占30%,试卷成绩占70%)。线上成绩的主要构成主要有学生线上学习完成情况、学习参与讨论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线下成绩中的实验成绩主要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情况,试卷成绩则由学生试卷完成情况构成。这种考核方式可以精准全面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充分调动学生课程参与的积极性,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一流学科建设。

5 教学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为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双一流”建设以及“新工科”建设的基本要求,形成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作为有效媒介,挖掘染整工艺原理课程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到授课过程中,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与理性自觉,建立时代责任感与使命感[6]。笔者对于染整工艺原理课程思政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例如,在线上教学过程中通过古代染色和印花文物、我国扎染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无水染色新技术等文档和视频资料践行课程思政,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到课程教学,并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这种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模式,可以将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深入融合到染整工艺原理教学环节,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实现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实现价值引领”的育人理念建构[7]。

6 结语

一流课程建设是一流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培养质量和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顺利实施。笔者以安徽工程大学轻化工程专业染整工艺原理课程为研究对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对标“两性一度”课程目标,突出OBE 工程教育理念和课程建设三大核心理念,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具体包括进行课程目标精准定位和学情分析,优化和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重塑课堂教学流程,构建多元多维度课程考核方式,并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到课程教学全过程。课程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为培养染整领域创新型应用人才和其他课程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染整双一流一流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染整节能减排新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研究
《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发布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