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促进随迁老人社区融入的个案研究

2022-02-05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廖优邵露萱

区域治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案主社工社区

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廖优,邵露萱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一部分老年人出于照顾晚辈、养老等原因,选择离开原住地搬到子女所在地与子女共同生活,由此催生出了一个数量较为庞大的“随迁老人”群体。但是随迁老人自身年龄较大、加上农村与城市生活方式差异、受农村思想价值观念影响等原因约束,在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中陷入困境,同时随迁老人这一群体的社区融入备受社会关注。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通过个案介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来分析案主社区融入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影响因素,寻找到策略促进案主社区融入的路径与方法。

二、生态系统理论概述

对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层面分类,不同的学者具有不同的说法,查尔斯·扎斯特罗把人的社会生态系统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他指出,微观系统是指处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看似是独立的个人,个人不仅是一种生物的社会系统类型,更是一种社会的、心理的社会系统类型。中观系统是指小规模的群体,包括家庭、职业群体或其他社会群体。宏观系统则是指比小规模群体更大一些的社会系统,包括文化、社区、机构和组织。人所生存的环境的这三个系统总是处于不断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情境中[1]。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去看待人与社会,强调将服务对象置于一个系统中,并将其与自身所在环境当作一个整体,也需要从服务对象的不同层次的系统入手去分析问题和找寻解决方案。生态系统更注重系统是一个整体,其各个部分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本文中,笔者运用生态系统理论,从农村留守老人的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出发,促使随迁老人与其所处环境系统进行良性互动以促进其社区融入。

三、随迁老人社区融入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1)表现。随迁老人主要是指离开故乡长期生活于异地的老年人。社区,不仅是随迁老人的主要生活场所,也是国家最重要的基层社会治理单位之一。因此,随迁老人的社区融入至关重要,也是其积极适应社会的重要表现。随迁老人的社区融入主要通过自主调整自身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转变价值观念从而完成城市社会中的再社会化,以达到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目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社区融入立足于社区大环境,其融入新社区标准也有五大方面:生活方式融入、社交融入、环境融入、身份认同融入、文化融入[2],随迁老人的社区融入不单局限于是否适应风俗习惯,更多的是对新社区是否产生归属感。(2)影响因素。关于随迁老人的社区融入的影响因素,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者普遍认为随迁老人社区融入受到政策限制、文化限制和个人特征差异等方面的影响。政策限制方面,首先是关于户籍制度的不合理,随迁老人与本户籍老人享受服务待遇不公,使随迁老人难以对迁入地产生归属感,因此产生隔阂[3];其次是在养老政策和医保方面的政策,随迁老人享受不到公平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养老政策,同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社会上亦对老年人存在着负面的刻板印象,将其视为社会负担,容易被社会忽视。文化限制方面,由于地域发展差异,导致随迁老人的迁入地与迁出地两地文化环境迥异,随着两地风格各异的文化碰撞,随迁老人很难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一方面,迁入地的老人大多数不愿主动与随迁老人沟通交流;另一方面,由于随迁老人长期生活在农村的熟人社会中,自身思维易固化,害怕与陌生人交流来往,难以适应城市生活。个人特征差异方面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劳作方式、性别特征等。这些个性差异都会影响随迁老人融入社区[4]。

四、个案介入分析

(一)案例简介

案主张奶奶,年龄65岁,原四川南充人,于2020年9月搬入广东东莞。张奶奶的家庭成员主要有一对儿女、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女儿嫁在广州。张奶奶之前与老伴一起在农村生活,由于老伴去世,儿子为了更好地照顾案主,将其接到东莞一起生活。通过访谈得知,案主患有严重的关节炎,腿部变形,走路一瘸一拐,且需每天服药控制,由于当地的医保不能报销,张奶奶对药物费用愧疚在心,觉得拖累了子女,心中很是不安。除此之外,由于语言不通,张奶奶几乎不与社区居民主动交流,并且自身腿脚不方便,平时也很少出门,更很少参与社区活动,整天闷闷不乐。

(二)介入过程

1.建立专业关系与预估问题阶段

(1)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在个案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对于确保服务顺利开展,实现服务目标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与案主的谈话中,应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认真倾听,具备同理心,充分尊重案主,并在谈话中逐渐消除案主的防备心理,以便建立安全的专业关系,更好地收集案主信息。此外,在会谈中,社工认真倾听案主的诉求,通过使用案主的家乡话,拉近与案主的距离,在沟通交流中,笔者亦了解到案主的问题与需求,主动提出利用专业知识与案主一起尝试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耐心的说明、讲解,案主表示愿意尝试。(2)预估案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生态系统理论遵循“人在情景中”的理念,认为个体的问题是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根据前期调查和访谈等资料,将从案主的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三个层次分析案主的问题。微观层面:身体素质不佳,心理孤独感明显。在生理上,由于案主多年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患有严重的关节炎,并且随着个体生理机能的衰退,需要服用大量药物控制病情;在心理上,生理的自然衰老会引起案主的心理变化,随着案主各种生理器官的老化,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平衡被打破,案主的精神上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很难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并且随着自身适应能力的减弱,案主容易产生负面的消极心理。中观层面:支持功能不足,精神慰藉缺席。在家庭层面,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运转,案主自身的家庭地位也不断发展变化,尤其是对于儿女来讲,父母从家庭权力中心退至家庭边缘[5]。案主曾经在家庭中获得的被认可、尊重的权威感逐渐被自卑感替代。同时,随着子女对小家庭投入大量精力,而对案主关注不够,使案主内心产生强烈的落差感,案主在家庭关系中缺乏安全感。在同辈群体层面,案主原有的人际关系网络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断裂,人际网络薄弱,案主对城市人际交往互动不适应,但内心希望拥有足够的沟通交流,希望改变现有人际交往现状,重建社交网络。宏观层面:社区支持断裂,社会功能受损。在社区层面,案主像其他随迁老人一样,原有的人际交往网络断裂,新的人际交往圈尚未建立,并且案主自身能力有限,难以凭借自身能力去适应社区,同时外部资源又得不到有效链接。社区支持功能受损。在社会层面,随迁老人大多数没有随迁地户籍,因此很多福利无法享受,对于案主来讲,没有退休金和低保,主要依靠子女赡养,面对昂贵的药费无法报销,心理压力较大,同时,社会大众对随迁老人这一群体关注度较低,对该群体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倡导较少,无法给予案主社区融入积极的支持。(3)评估案主生态系统。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从多元视角出发,应重视人与环境的联系和影响,强调从整体系统视觉来看待案主的问题,将案主及其各个生活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不同层面的系统中寻求解决策略,同时注重案主与各个系统的良性互动[6]。(4)制定服务目标。基于案主的问题与需求,与案主一起制定服务目标。本次服务总目标为促进案主社区融入,提升其人际互动频率,重建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树立积极正面的生活价值观,从而建立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7]。具体目标:第一、引导案主参与社区至少两种活动,熟悉使用社区基础公共设施;第二,帮助案主认识社区中其他的随迁老人,提升案主与随迁老人们的交往频率,能够交往两个新朋友;第三,增加案主与家庭的互动,家庭成员能够陪伴案主参与一种社区活动,并且主动教授案主使用手机社交聊天软件,全家组织家庭出游两次;第四,帮助案主提升自信心,能够主动与社区其他老人沟通交流,减少负面情绪。

2.介入服务策略

(1)微观系统介入。第一,社工引导案主正向评价自己的能力,根据案主的相关资料和接触情况,发现案主自身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与经验,但是目前案主对自身能力缺乏正确认知。社工通过与案主一起回顾在老家的社交往事,帮助案主看清自身优势,正确认识自身能力,鼓励案主参与社区相关活动;第二,鼓励案主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结合案主自身特点,介绍案主参与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并在参与过程中,认识社区其他的随迁老人,同时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其充分的认可和鼓励,激发她的参与意愿,以便提升案主的社区融入感;第三,鼓励案主主动认识两位老人,并与其沟通交流,增强交流强度,并在交流活动过程中,增强案主的社交信心,恢复其社交能力;第四,转变案主消极认知,增强其社区融入意愿,在服务过程中,不断了解案主的认知改善情况,通过社区活动的参与,看到自身能力,转变消极认知,从而增强案主的社区融入意愿,提升其参与社区活动的主动性,促进案主与社区的良性互动[8]。(2)中观系统介入。在家庭层面,案主的儿子、儿媳曾经也是作为社区的外来者,他们也曾面临社区融入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具有较好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更强。案主由于自身生理条件与过往农村生活经验,易产生固化思维,难以适应城市生活。儿子儿媳是案主最亲密的家庭成员,作为案主最重要的支持资源,应帮助案主解决目前的社区融入问题,主动了解案主的生活需求,发挥反哺作用促进案主的社区融入,帮助案主积极地适应社区。以社工为媒介,主动和案主沟通交流,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带领案主共同参与社区活动,帮助其更了解社区。同时,为案主购买老年人智能机,教会其使用微信视频等基础功能,帮助案主恢复和建立人际交往网络。首先,可以通过微信和网络媒介,与案主原有的伙伴建立联系,获取一定的支持功能。其次,以社区活动为媒介,认识社区内其他的随迁老人或四川籍老人,通过日常交流来往,建立新的支持网络,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降低案主的孤独感。(3)宏观系统介入。在社区层面,社区是随迁老人群体除家庭之外的主要生活场所。社工积极联系社区,由社区寻求多重资源针对案主的社区融入提供相应的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例如,通过社区宣传发动社区居民关怀随迁老人,定期举办随迁老人聚会,邀请随迁老人参与社区日常活动,为生活困难的随迁老人提供适当的经济支持等。同时,社工可以在社区范围内策划开展系列活动,为案主搭建适当的社会交往平台,营造融入的氛围和环境,帮助案主尽早实现社区融入。在社会层面,社工应让案主与社会取得联系,经常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不仅使案主在其中收获自我成效感,也近距离感受到来自社区各届的关心与支持。同时,通过视频拍摄、媒体报道随迁老人这一群体事迹,使广大志愿者、社会大众关注到随迁老人群体,促进了社会公众对随迁老人的了解。最后,帮助案主链接相关志愿者网络资源,志愿者在服务案主的过程中也影响案主,从而实现了人与环境交互作用。①回顾及巩固阶段。此阶段主要是与案主一起,共同回顾案主的改变,从而巩固服务效果。社工与案主一起回顾服务过程中的变化与收获,进行总结,同时对案主取得的改变进行表扬和肯定,进一步巩固案主取得的服务效果。并且为了强化服务效果,在结案时亦需与案主共同制定跟进计划。②评估与结案阶段。此阶段的评估主要由社工观察记录、案主自评、子女满意度评估和社区评估等组成。通过服务,案主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恢复了案主的社交能力,加强了案主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度,并且通过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亦提升了案主的社区归属感,进而促进其社区融入。同时,重建了案主的人际交往网络,充分运用了案主的社会支持资源。综上,服务目标已达成,社工应肯定案主的转变成果,处理案主的离别情绪准备结案。

五、总结与反思

(1)生态系统理论促进随迁老人社区融入的优势。生态系统理论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可操作化的框架。它帮助社工从一个综合的视角看待分析案主问题,同时引导社工在服务实施过程中注重案主系统的多维性,合理运用案主的生态系统,将其放在各个系统中分析考察,并且依据各个系统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服务方案,同时注重个体各个系统之间的互动与影响,从而有效发挥案主整个系统的正向作用。(2)生态系统理论下社会工作实务介入的注意事项。第一,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在环境中,在运用生态系统理论时,需要多元视角。阻碍案主的社区融入的因素与随迁老人自身、家庭、朋辈群体、社区、社会政策等方面有关。因此在服务过程中,注重系统之间关系的建立、系统之间互动的形成等。如社工在探索案主的家庭系统中,注重建立有效的家庭支持网络,提升家庭支持功能,以满足案主家庭支持的需求;挖掘社区现有资源,完善案主的情感支持需求。面对不同的随迁老人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第二,生态系统理论认为案主与各系统的关系是动态的,在服务过程中,社工必须对案主及其系统环境进行评估。所以,当案主在与家庭或社区系统进行互动时,社工应积极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反馈案主的互动现状,从而促使案主与环境系统的良性互动,更好地实现社区融入。(3)反思。生态系统理论在促进随迁老人社区融入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着局限性。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但是在实务过程中,社工往往看到了案主周围环境资源的可利用性,容易忽略案主的个体性与主动性。尤其在个案工作介入随迁老人社区融入时,不仅需要帮助案主链接多种资源,更应该注重挖掘案主自身潜能,提升案主接受与处理外界刺激的能力。同时,社工在促进案主与周围环境的良性互动时,需注意应该双向的积极互动,而不仅是单方面地去迎合适应。

猜你喜欢

案主社工社区
青春社工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浅析实施案主自决的困境及其对策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