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与传承— 访青岛市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张增惠

2022-02-04谢雯玉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2年4期
关键词:选材田径教练员

谢雯玉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2020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以9.83 s的成绩打破尘封已久的亚洲百米纪录,让人们看到中国短跑的希望。在随后的第14届全运会男子4×200 m接力决赛中,苏炳添领衔的广东队不敌山东队,尽管赛后山东队主教练张增惠将胜利归结为“运气成分”,但他执教下的山东短跑实力有目共睹。张增惠带队参加过7届全运会,取得11枚金牌,培养出高永红、黄潇潇、庄振平、张世宝、程文等多位优秀运动员,是名副其实的田径功勋教练。

1 理想:立志做教练员

张增惠从小就喜欢参加体育锻炼且经常琢磨训练,不知不觉中他将教练员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1982年张增惠从上海体育学院毕业,而那届毕业生都没被分配到对口单位,他被分到青岛饮食服务公司工会工作。当时,很多人认为这个工作很好、很安逸,但志在做教练员的张增惠却并不这么认为,他几次三番找原来的教练和体校领导做工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84年12月张增惠被正式调入青岛市体校任教练员。得偿所愿的张增惠意气风发,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训练中,运动佳绩不断涌现:1995年,他开始负责高永红的训练,短短2年时间,高永红便在第8届全运会上创造400 m栏全国纪录;黄潇潇从小学六年级起便跟随张增惠训练,2007年她以55.15 s的成绩打破青年400 m栏世界纪录。2002年,张增惠被调往山东省体工队任田径总教练。此时,他面对的有两条路,一条是从事行政,一条是从事训练,而张增惠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训练。2003年,他进入国家队执教,2009年柏林世锦赛后又回到青岛。谈及自己的执教过往,张增惠的一句“我干到现在,就是喜欢当教练”极具真实感和责任感。

2 选材:“硬件”决定起点,“软件”决定高度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运动选材的标准、方法等更加科学化、体系化,借助高科技设备可以对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等方面的数据进行详细、准确的分析,从“硬件”方面为教练员选材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据。但选材“软件”方面,仍更多依靠教练员的经验和对运动员性格特征的把握。只有“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都重视,才能选拔出优秀的运动“苗子”。

“七分选材,三分训练。”学生时代,张增惠把曾凡辉撰写的选材育才方面的书籍背得滚瓜烂熟,扎实掌握相关知识。当教练员后,张增惠严格按照书上要求建立运动员档案,并进行测量和追踪,逐渐积累起一定的选材经验。他认为:第一,选材要高起点。选材是运动员培养的开端,好的选材是成功的一半,选材高要求是为之后的训练做好铺垫。第二,与学校处理好关系。从当教练员的第一天起,只要有中小学运动会,张增惠都会去现场观赛,从中挑选“苗子”。张增惠带队参加的前6次全运会共夺得10枚金牌,这些运动员都是他从青岛市中小学运动会中选拔出来的,后经过系统培养成长为全国冠军。第三,走访运动员家庭,与运动员交流,初步了解运动员的性格及其对训练项目的接受程度。

几十年的执教经历使张增惠意识到运动员内驱力的重要性,“运动员对项目的热爱是取得佳绩的重要动力,只有对胜利有足够的渴望,才能熬过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曾获得田径世锦赛400 m栏第5名的黄潇潇三年级时画过一幅自己站在领奖台上的画,日常训练中她刻苦认真,长大后梦想成真。“站上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跑道上的苏炳添已32岁,他能在这个年龄继续超越自己,除了训练手段的进步外,强大的毅力和对胜利的渴望是重要的推动力。”

与黄潇潇(左)、程文在伦敦奥运赛场

认真讲解技术动作

3 训练:文化学习助力高效训练

学生时期的张增惠十分好问,长辈都很喜欢他,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执教之初,张增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珍惜每次学习机会,主动与同行交流。“每个岗位都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教练员不仅要了解项目相关知识,还要清楚其他领域的知识,如心理学、管理学等,可以学得不深,但一定要知道一些,对训练很有帮助。”

张增惠是位非常严格的教练,他的严格不仅体现在训练场上,还体现在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上,因为他认为文化教育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成长都很重要。张增惠告诉记者,黄潇潇就读于青岛市最好的高中,且学习成绩优异,培养她时特别注重其文化知识学习,去美国比赛黄潇潇能与国外选手顺畅沟通。张增惠从黄潇潇的成功案例中汲取经验,在之后的训练中更加注重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为了给队员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张增惠从家里拿几十本书放在宿舍,打造微型图书馆。他坚持每周日晚给队员开会,讲技术动作和人生道理,通过交流的方式拓宽队员的视野。“我经常开完会告诉队员每人写3 000字的感受报告,一开始他们都惊呆了,从网上抄、反复说车轮话的都有,渐渐地他们习惯了,文笔、专注力和自觉性都有很大提升,这对训练起积极的辅助作用。”

“当代的高水平运动员一定不是只知道训练,只有会思考和学习的运动员才能长久发展。”集训中,张增惠定期进行理论授课,通过系统阐述训练思路、主要任务、训练手段及训练动机等,让运动员对训练有更清晰的认知。训练中,队员会有意识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对动作技术的掌握程度及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心中有数,进而实现高效训练。由于运动员年龄层次不一,文化基础不同,为每位运动员量身定制学习计划不现实,为此,张增惠请文化课老师教一些通用的知识,比如诗词歌赋、道德礼仪和文章的撰写方法等,甚至请瑜伽老师给大家上瑜伽课,帮助队员修身养性。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给运动员枯燥的训练生活增加色彩,调节他们紧绷的训练神经;二是运动员总有退役的一天,离开赛道要具备的基本的生活知识和素养,通过这种方式为他们的未来生活打下基础。

4 执教:手段选择与方法应用

“看到好苗子能够培养出来,一定要努力把人才送上去,不能死纂在自己手里,把运动员毁了。”这是前辈叮嘱张增惠的话,执教后的张增惠时刻谨记,不敢有丝毫懈怠,事事从培养、输送优秀运动员出发。他热切希望把自己多年的训练经验分享给年轻教练员,对他们有所启发,所以每次给基层教练员授课,张增惠都极其认真地准备相关内容。2021年由中国田径协会主办的“跨栏项目教练员专项培训班”在青岛举行,孙海平、吴峰、张增惠等作为讲师进行专业授课和指导。“在培训班的最后一天,许多教练员都把车票改签了,因为在讨论过程中授课老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直接回答,让他们很有收获。”然而,让张增惠感到些许失望的是,很多教练员培训的目的是“讨妙方”,觉得冠军教练肯定有点石成金的训练手段,其实不然。“孙海平教练讲了这么多年刘翔,我们要看的不是他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而要学习他的训练理念,为什么那样做。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特点不一样,训练手段也不能完全套用。不要执着于训练方法,也不可急于进行专项训练,一定要把基础训练做扎实。”

目前,仍有一些教练员认为中国运动员短跑天分不够,没有天才运动员。但在张增惠看来,中国短跑很多优秀“苗子”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是训练过程中教练员盲目增加训练强度和负荷,导致运动员疲劳积累,伤病频发。统计显示,中国短跑运动员的平均退役年龄一度只有22岁,还未达到运动成绩“黄金期”就被练“废”了。 “教练员不按照运动员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运动项目规律训练,就不可能培养出优秀运动员。拔苗助长无异于饮鸩止渴。”

叮嘱队员技术细节

做技术动作示范

教练员执教要不断调整,基层教练需要反复钻研,形成自己的执教理念,同时不断学习国内外最新训练知识,创新训练方法,在训练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专项特点+运动员所需=训练计划。训练重点是运动员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手段,手段是灵活的,是可以选择的,替代品有很多,关键是方法的应用。手段是选择问题,方法是应用问题。教练员要有良好的思维方法和训练理念,关注训练对象和项目的发展趋势。”作为张增惠的爱徒,黄潇潇已由优秀运动员转型为田径教练员,其执教理念和训练方法深得张增惠真传。青岛市文登路小学的田径成绩排名青岛市千人以下学校倒数第一,黄潇潇从该校挑选6 名学生进行5个月的训练,结果在第二年青岛市南区春季运动会上,文登路小学拿到了团体总分第三的佳绩,产生极大的“黑马效应”。这也从侧面反映张增惠执教理念与方法的有效性。

5 发展:青训至关重要

田径具有基础运动项目的特点,在综合性运动会中,田径项目金牌数量多、参与群体广、受关注度高,是当之无愧的“金牌大项”,素有“得田径者得天下”之说。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征途中,必须下大功夫,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发展田径项目,彻底改变我国田径项目发展落后的局面。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83 s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此时他已32岁,在短跑运动员中已属大龄运动员。与此同时,当前中国田径队径赛项目的主力运动员普遍年龄偏大,要保持中国田径队的持续竞争力,青训显得尤为重要。

张增惠从基层教练干起,深知发掘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他始终致力于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采访过程中,张教练自带喜感的青岛话和诙谐幽默的用词让人印象深刻,说起青岛田径滔滔不绝,满怀豪情,对中国田径事业及海发田径运动俱乐部的未来发展更是充满信心。1995年3月,张增惠成立了我国第一家田径俱乐部——海发田径短跨俱乐部,旨在促进短跨项目在我国的普及。2019年6月,海发田径短跨俱乐部更名为青岛海发田径运动俱乐部,张增惠任总教练,俱乐部配备专门的体能康复师,面向青少年开展业余训练,培养优秀青少年田径运动员。

从高永红在第8届全运会上获得400 m跨栏金牌,成为山东省该项目全运会历史首金,到2005年黄潇潇获得赫尔辛基第10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00 m栏第5名,成为亚洲女子400 m栏项目第一人。张增惠见证了太多的第一次和破纪录。面对这些成绩,他只是一句淡淡的“都是过去式,每一天都是新新的征程”。从小立志成为教练员,而后在喜欢的领域勤勤恳恳工作几十载,对获得的成绩都看得淡然,但对我国田径事业的发展永远心怀热忱。正是无数个像张增惠一样的基层教练坚守在训练一线为国育才,我国竞技体育才能持续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猜你喜欢

选材田径教练员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环己烷冷液倾析器腐蚀与选材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学校外聘体育教练员的二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