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分析

2022-02-02何德明谢愉君

北方药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氯化钠氧氟沙星乳酸

何德明,谢愉君

(佛山市南海区第九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3)

对不同药品用药不良反应的评估、调查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数据和资料。由于临床实际情况产生的复杂性,不能及时正确上报药物不良反应,因此临床用药安全性具有隐患,需要加大上市后药物监测力度[1]。作为第三代喹诺酮药物,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在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中具备良好的应用效果,常见包括中、重度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及皮肤组织感染。此外,该药物在宫颈炎、败血症等疾病中效果较理想,该药物抗菌谱广,具备较强的抗菌作用[2-4]。既往研究关于该药物的不良反应报道层出不穷,药物注射前不进行皮试将进一步提高发生风险,导致临床不良反应普遍存在[5]。故本次研究以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为药物,通过其注射液致注射后不良反应分析进行总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的6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使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治疗患者,药物剂型均为注射液,病例纳入时间2018年7月-2020年7月。

1.2 纳入和排除

纳入:入选者均通过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治疗,药物剂型为注射液;入选者并无严重肝肾疾病;入选者精神意识清晰;入选者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排除精神异常者、严重肝肾疾病者。

1.3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本研究各项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分析。从用药原因、不良反应累及系统、用药剂量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获得数据用EXCEL表格整理。

2 结果

2.1 性别和年龄

本次研究中男性和女性比例为43/17,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且通过分析后可知50岁以上者为主要人群,比例81.67%,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分析患者性别以及年龄

2.2 累及器官及系统和主要表现

60例患者均采用静脉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可累及器官和系统,主要为全身心损伤,按照分类为全身心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30%,皮肤附件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43.33%,胃肠道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为患者主要表现,相关数据见表2。

2.3 用药因素

经过分析后可知患者主要用药因素为上呼吸道感染,比例为53.33%,其余因素分别为咽炎、尿道炎、胃肠炎、肺炎、脑梗阻以及肌肉组织感染,见表3。

2.4 用药剂量

16例患者每次用药剂量为0.1g,比例为26.67%,35例患者每次用药剂量为0.2g,比例为58.33%,9例患者每次用药剂量为0.3g,比例为15%,见表4。

表2 分析累及器官及系统和主要表现(n,%)

表3 分析患者用药原因(n,%)

表4 分析患者用药剂量(n,%)

3 讨论

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一种静脉注射剂型,左氧氟沙星目前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6-7]。这一类抗菌药物的典型特点就是本身高效、低毒,而且在泌尿系统内的有效杀菌浓度非常高。国外对于小鼠试验表明,中重度感染,尤其是敏感细菌导致的感染,应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效果明显,此外,在泌尿系统的感染等多种疾病治疗中,该药物主要通过左氧氟沙星成分起作用[8-10]。左氧氟沙星属于氧氟沙星左旋体,成分为光学活性喹诺酮抗菌剂,抗菌活性和氧氟沙星相比前者为后者2倍,作用机制则是有效抑制DNA螺旋酶活性,同时对细菌DNA复制进行阻碍,实现抗菌效果[11]。

临床对于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感染以及肠道感染等疾病,应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治疗,通过注射液形式给药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其抗菌效果良好,同时t1/2时间较长,广泛在体内组织分布,不需要对患者进行皮试,应用简单,左氧氟沙星属于广谱抗菌药物并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少[12]。然而在用药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事项:针对老年人,特别是80岁以上的患者,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容易引起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所以要谨慎使用。此外18岁以下,或者处在妊娠、哺乳阶段的女性,也要谨慎使用[13]。若用药剂量不当或患者机体不耐受,该药物在用药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呕吐、恶心、腹泻、腹部不适以及腹胀等相关消化道表现;失眠、眩晕是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首发表现;还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红斑、皮疹皮肤及附件表现,对血管造成较为明显的刺激[14-15]。同时患者会产生一过性肝功能异常,提升血转氨酶以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偶尔出现尿素氮水平提升、心悸、发热以及味觉异常等血管刺激表现,通常患者可耐受,完成治疗后表现消失[16]。

此次研究对患者进行分析可知,结果显示:①60例患者中37例男性,23例女性,男性患者多于女性,50岁以上者为主要人群,比例58.33%;②60例患者全身心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30%,皮肤附件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43.33%,胃肠道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③患者主要用药因素为上呼吸道感染,比例为53.33%,其余因素分别为咽炎、尿道炎、胃肠炎、肺炎、脑梗阻以及肌肉组织感染;④患者单次用药剂量0.1g有16例,单次用药剂量0.2g有35例,单次用药剂量0.3g有9例。

按照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分析适应症用法用量,对于敏感细菌产生的中度和重度感染,可采用左氧氟沙星,其中包含泌尿系统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等相关疾病,同时还可用于粒细胞减少、败血症和免疫功能低患者。在进行静脉滴注过程中,每次用药剂量0.1~0.2g,每日用药2次,或者按照医嘱应用,对于重度感染患者以及药物敏感较差患者,每日用药剂量最大为0.6g[17-18]。

对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后可知,60例患者均符合说明书用法用量,静脉给药极易产生不良反应,分析原因除注射剂因素之外,和药物滴速、配药浓度以及配置药物后时间等均存在关系[19]。因此建议临床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选择口服用药,并且对滴速进行控制,重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患者不良反应表现,如果剂量较大可能会出现累及器官消化系统损伤,而滴速较快导致药物刺激胃黏膜,因此可将药物用量适当减少,并控制药物滴速。为斑丘疹、皮疹以及荨麻疹等为皮肤和附件损伤,为药物变态反应,临床常见。患者产生此类表现除和自身过敏体质存在关系外,和药物浓度同样有关系。对于此类患者需要对适应症以及配药浓度进行控制,了解患者的过敏史。

临床医生需要依据患者适应症给药,如出现特殊情况可采用细菌培养对敏感菌确定,以免出现药物滥用。临床治疗时,需要对患者用药第1日后的情况进行观察,特别是用药前60分钟,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进行处理。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主要在皮肤及其附件方面表现较为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通过注射液形式给药需强调对速度的控制。有研究表明,注射液形式的药物给药时长需要超过1h。也有研究证实,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给药时,通过注射液形式用药应严格到控制每分钟药物滴数[20]。左氧氟沙星给药后,主要通过尿液代谢且在机体分布广泛,不同用药方式排除的药量存在一定差异,口服用药代谢率较高,48小时内能排出80%以上。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肾功能减退患者可将左氧氟沙星清除率降低,延长清除半衰期,为了防止出现药物蓄积需要调整用药剂量。对于血液透析和连续腹膜透析患者不会影左氧氟沙星体内排出。

总而言之,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治疗中应强调监测,以注射液形式给药中更强化不良反应观察,明确适应症适当选用,从而发挥其真正的疗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氯化钠氧氟沙星乳酸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飞扬肠胃炎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的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血乳酸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