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风华 潇湘跨越

2022-01-29湖南省公路事务中心刘云苏敏龙盼

中国公路 2021年23期
关键词:危桥国省道管养

文|湖南省公路事务中心 刘云 苏敏 龙盼

湖南长沙至芷江高速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百年来,在锦绣的潇湘大地上,一代又一代“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公路人,赓续践行先辈的红色血脉,用骄人的成绩书写出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百年来,湘路从无到有,从窄到宽,从大到强,从瓶颈制约到超前引领,从尘土飞扬的泥巴路到“畅安舒美”的沥青路……湖南公路建设突飞猛进,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百姓便捷出行当好先行,如今,正朝着建成“交通强国”、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伟大征程奋勇前进。

着力建设 由“大”向“强”迈进

公路:总里程达24.1万公里,较建国初翻了77番

1913年,湖南公路人修建了长潭公路。长潭公路是中国第一条标准汽车公路,在中国公路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标志着中国现代公路运输的开端。

1982年,国家对公路网实行规范调整,长潭公路成为国道107线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道路车流量迅速上升,为缓解超负荷运行压力,湖南公路部门分别于1990年和1993年,对国道107线实施全路改造,以改善通行状况,提高通行能力。

2014年底,国道107线大修完成,长潭公路也从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成行车更舒适、安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

长潭公路的变化,正是百年来湖南公路发展的一个缩影。

截至2020年底,湖南公路总里程达到24.1万公里,位居全国第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近7000公里,位列全国第十,全省122个县市区实现“县县通高速”;普通国省干线里程达到3.1万公里,跃居全国第三,打通省际通道76个;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2.5万公里,实现“县县通二级以上公路”;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0.3万公里,实现全省“组组通”。

桥梁:共建成47843座

湖南公路部门在三湘大地新建、重修了上万座桥梁。

衡阳湘江公铁大桥是继武汉长江大桥之后建成的湖南省第一座、中国第二座双层式公路、铁路两用大桥。

1972年,横跨橘子洲的长沙湘江大桥建成,从动工至建成,共有900多个单位、80多万人次参建,成为一代长沙人记忆中“故乡的桥”。

创造了四个“世界第一”的矮寨特大悬索桥,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成为中国脱贫攻坚时代史诗的见证者,刻录了一个时代的“标高”,被誉为“中国的月亮”……

目前,湖南全省共有桥梁47843座,较改革开放初的11383座翻了4倍有余,有效地完善了公路设施网络,为湖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精心管养 由“跟随者”向“引领者”迈进

多举措提升管养服务水平

路,在于建,更在于管养。

为打造最美生态旅游公路,助推矮寨公路奇观旅游区建设,湖南湘西州公路部门持续对国道319线矮寨盘山公路实施亮化提升。田文国 摄

1980年,湖南省交通厅批准省公路管理局增设路政管理科。随后,各市州和各县(市、区)公路部门相继设立路政安全科,至此,全省路政管理机构正式成立。

1981年开始,湖南省政府先后颁发了《湖南省公路路政管理办法(试行)》《湖南省高等级公路管理条例》等,把公路路政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1997年,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一系到法律法规,全省公路系统进一步推进依法治路。

随着公路建设里程的增加,质量问题也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问题。

湖南公路部门始终将公路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严格实行工程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一票否决制”,严格把住工程建设关、材料关和施工管理关,认真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

“十五”以来,湖南全省干线公路建设已交、竣工验收的工程项目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与社会经济同频共振,交通规费与征收体制也经历了一轮轮改革。“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各级公路交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税费改革精神,2009年5月,全省141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全部撤销停止收费。

超限运输是“马路杀手”,公路部门和治超管理机构出重拳治理违法超限运输车辆。

2014年,湖南开始实施全面治超。一方面,全面启动治超信息平台、外场站点建设、源头企业入网、制度办法配套等工作,推进公路治超由“人海战术”向科技化迈进,实现检测数据与省级平台联网对接。截至目前,湖南已建成不停车检测系统和预检系统329处,实现技术监控设备基本覆盖全省货物运输主通道、重要桥梁和公路节点。

同时,坚持“政府主导、交通牵头、部门联动、属地管理、全民参与”的原则,通过路警联动机制和严管重罚高压态势,将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违法超限超载率稳定控制在1%和0.5%以内。

“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部给予“湖南把准了治超工作的‘脉搏’,点准了强化治超的‘穴位’,方向准、措施实、执行严、效果好,对各地深入推进治超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的高度肯定。

目前,湖南省已成为全国首批6个开展治超非现场执法试点的省份之一,非现场执法立案和结案率居全国前列。

养护用心护好路,打造“湖南品牌”

湖南公路养护几乎以十年为期,一步一跨越。

第一次跨越,始于1991年。全省公路系统创新工作方法,大大促进了全省文明样板路建设,使国道107线全线达到文明样板路标准;通过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调动了广大公路人的生产工作积极性。

第二次跨越,始于21世纪初,实现了干线公路养护工程和日常养护的提质性发展。十年间,湖南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工程完成总投资131.91亿元;路面大中修工程6125公里;危桥改造工程900座共33102延米;安全保障工程7052公里;灾害防治工程830公里;GBM工程3291公里;建设标准化大型公路养护站30个。

第三次跨越,是“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公路养护实现“弯道超车”。“十二五”国检湖南路况综合排名全国第十二位,进步幅度居全国第一,2016年,首次进入全国前10名。

“十三五”期间,湖南累计完成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3201公里,普通国省道大中修工程3897公里,当年新发现次差路次年实施养护工程比例达100%,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年均预防性养护里程占总里程比重分别达14.3%和8.4%。普通公路累计实施安防工程8.1万公里,提前一年完成交通运输部下达任务;实施危桥改造5705座,占桥梁总数13.6%,现有危桥改造加固率100%。湖南成功入选全国10个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创新实施的“路长制”“农村公路群众性养护体系”等管养经验在全国推广;桥梁养护、隧道提质升级改造工作获交通运输部高度肯定。路况水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畅行潇湘路、快乐走湖南”品牌享誉全国。

回顾数次大跨越,农村公路管养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完善农村公路“群众性养护”体系,创建两个省级“群众性养护”示范乡镇,“群众性养护”经验在全国推介。

统筹运营 由“瓶颈制约”向“适度超前”迈进

增设国省道服务区 让服务更有温度

从中国第一条标准汽车公路到现在的公路建设成网,湖南公路在和谐嬗变中实现提质升级。然而,公路建成后,路边陆续冒出了小而无序的汽修店、餐馆等。它们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出行者提供服务,但存在建设无序、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较差等问题。

为给出行者提供更有品质、有温度的服务,2016年以来,湖南在全省范围开始建设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

国省道服务区按照服务功能划分停车区、就餐区、加油区、休息区、购物区、修理区、加水区等,可以提供油燃料、汽车零配件及故障检修、上水、清洗及停车休息等服务。同时,还提供实时路况信息及天气预报,并设置了便民服务点,配备有药箱、消防设施等,帮助出行者解决各种困难。湖南的国省道服务区,已成百姓出行的“温馨驿站”。

截至2020年底,湖南采取与加油站、养护站、村委会、旅游点、沿线风景区“五结合”的方式新改建普通国省道服务设施196处,达计划目标的130.7%,建设规模居全国前列,大大方便了广大司乘出行,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应急避险场所。

推进危桥改造 消除公路安全隐患

跨越一方山水,连通一座城市,桥功莫大焉。如今,一座座经加固或重建的桥梁成为湖南普通公路的一道道亮丽风景,农产品出村更通畅,百姓出行更便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公路桥梁产生了大大小小的病害,有的甚至成为危桥。因此,危桥改造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事情。

为让出行者有桥可过、过得安全,自2011年以来,湖南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危桥改造行动,每年以改造近千座危桥的力度推进。

2017年5月,邵阳隆回县小沙江镇花龙村村民过河出行的唯一通道——鱼鳞洞桥被山洪冲毁成为危桥,当地公路部门及时修复改建该桥,确保村民出行安全,保障该村金银花、猕猴桃等特色农副产品运输。这是湖南省推进危桥改造,关注民生实事的有力印证。

“湖南从‘十二五’开始启动危桥改造,‘十二五’期间,全省完成5400座危桥改造。‘十三五’期间,湖南完成5705座危桥改造,确保了现有危桥当年处置率达到100%,切切实实让老百姓‘行放心路,过平安桥’。”湖南省公路事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汉华介绍。

百年沧桑巨变,日新月异的湖南公路交通成为湖南社会经济腾飞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承载着一代代湖湘百姓的集体回忆,更凝聚了一代代湖南公路人的智慧与汗水。历经百年接续奋斗,湖南公路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将湖南公路的发展视野和战略地位提升到新高度,已经成为这片红色热土公路建设的未来指引。

猜你喜欢

危桥国省道管养
基于BIM的高速公路建管养一体化平台
山东国省道改扩建大中修资金绩效评价研究
国省道公路改建工程设计要点简析
关于国省道干线公路软地基处理的要点分析
顺了——江西省理顺15.6万公里公路管养事权
提升普通国省道路面大中修设计质量
桥隧管养新理念(隧道篇)
前方何时无危桥
二维码在机电设备管养中的应用
农村危桥病害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