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救护理技能规范化培训考核在眼科护士中的应用

2022-01-28康建芳周晓萍

眼科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护理部护士长眼科

康建芳,周晓萍

(深圳市眼科医院护理部,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深圳大学眼视光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急救能力是护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护士必不可少的技能,关系到医疗抢救成败、救治水平和护理质量[1]。眼科疾病患者往往危重症较少,导致眼科护士急救技能操作生疏,偶遇抢救时,表现出措手不及、手忙脚乱,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抢救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急救质量,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率[2]。但随着眼科高龄患者日益增多,随之带来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全身疾病的复杂化疾病谱,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在处理眼科疾病的同时更要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眼科患者就诊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其他疾病的突然发作而需要抢救。因此,对眼科护士的急救技能常练兵、常演练,提高眼科护士急救能力,使其快速准确的识别患者疾病的发作并进行及时抢救处理已成为眼科护理管理者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护理部成立急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在护理部组织领导下,由急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承担全院各护理单元护士急救护理技能培训考核工作,自2020年1月以来加强对眼科护士的护理急救技能培训考核并对其效果评价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20年1月至12月对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临床一线在岗眼科护士共142名加强护理急救技能培训。在142名护士中,男9人,女133人;年龄21~54(37.5±5.7)岁;职称结构:主任护师2人,副主任护师13人,主管护师90人,护师23人,护士14人;学历结构:硕士研究生2人,本科126人,专科14人。

1.2 培训内容

1.2.1 急救理论培训

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往往会引起眼部病变,眼科老年患者伴随心血管等全身疾病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多,因此,针对这些特点,结合眼科各类急重症,制订出针对眼科疾病的急救理论培训计划,内容主要包括:1)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吸引器和吸痰、吸氧、呼吸机、注射泵/输液泵、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器、电击除颤等九项抢救操作技能要点解读;2)眼科急重症患者抢救流程;3)眼科急诊分级分区;4)抢救药品、物品的管理以及常用抢救仪器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保养;5)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应急预案(包含房颤、癫痫、脑梗死、晕厥、高血压、脑出血、糖尿病等急危重疾病);6)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包含用药、治疗、标本采集、围手术期管理、安全管理等重点环节)。

1.2.2 急救护理技术操作

在进行急救技能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进行急救护理技术的实践操作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术、心电监护操作、心电图检查、吸引器和吸痰、吸氧、呼吸机的使用、注射泵/输液泵的使用、简易呼吸器、电击除颤术等。

1.3 培训方法

1.3.1 课堂讲授,实地训练

护理部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年度急救理论培训计划,每月完成1~2个培训项目,由急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成员和资深护士长进行专题讲座、基础知识及典型案例讲解。每次培训分2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护理部组织1次大课集中学习,第二阶段由护士长组织未参加大课学习的护士进行科内2次培训,并将2次培训签到表复印上交护理部以保证培训的实际完成量。在每次理论学习之后由各护理单元护士长组织科室护士实地训练,对于本科室没有的操作设备,由护长组织护士轮流到手术室、急诊室等具备相关设备的科室进行操作训练。整个培训周期为期1年,每年进行循环培训反复练习,不断强化急救理论知识和技能,在每年的培训中加入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更新知识。

1.3.2 视频录制学习

对各项操作项目物品准备、操作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录制视频分享在医院护理部的公共平台上,可供广大护士通过视频更直观的加深学习印象,并且时间自由,护士可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自由的学习观看视频,为进一步实地操作练习奠定基础。科室护士长做好视频学习的管理工作,观看视频学习的护士需拍照或者截图上交,护士长负责督促未观看视频的护士完成视频观看学习。

1.3.3 现场模拟演练

主要以案例分析演练为主,选取典型护理抢救案例,模拟临床真实的个案,案例包含眼化学伤、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球穿通伤挫裂伤、角膜溃疡穿孔、眼眶蜂窝织炎、化脓性眼内炎、急性葡萄膜炎、急性视神经炎等眼科急重症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房颤、癫痫、脑梗塞、高血压、脑出血、低血糖、晕厥等抢救病例。护士长制定科内演练计划,根据科室成员数分成若干小组,3~5名成员一组,每组1名小组长,每月每组选取1个典型案例进行演练,每组根据给出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所有小组演练完毕则又循环顺序演练,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演练到不同的典型护理抢救案例。模拟演练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根据组员人数可由小组长同时扮演观察者、组织者和记录者,其他成员扮演医生、护士、患者等角色,在不同的演练中进行角色互换,让组员能体会到不同的角色。这种临床真实的个案模拟,不仅有各层次护士参与,更有医师的参与,进一步强调了团队的协作能力[3]。护理部定期参加与检查各个科室的护理抢救案例演练情况,对于组织、抢救措施等各方面给予指导,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进行。

1.4 考核方法

急救理论考核选取培训内容的相关知识点由护理部统一命题考试,理论考核成绩≥80分合格;急救技能操作考核由护理部制订考核计划,在每次急救技能操作理论培训结束后进行实操考核,考核内容包含心肺复苏术、心电监护操作、心电图检查、吸痰、吸氧、呼吸机的使用、注射泵/输液泵的使用、简易呼吸器、电击除颤术等急救操作技能,其中心肺复苏的操作考核与医生联合进行,实现医护合作;操作考核实行分层阶梯式考核,护理部按照操作考核标准先考核科室护士长和急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成员,再由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和急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成员组织科室护士完成急救操作技能考核,操作考核成绩≥ 85分合格,考核不合格者将给予加强培训再次考核。考核工作每年循环滚动进行,不断强化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护士的急救技能操作水平。

1.5 效果评价

评价指标具体包括:1)分别于2020年1月实施急救培训前和2020年12月底实施培训1年后,对参加培训的142名眼科护士进行急救理论考核,比较培训前后理论考核成绩;2)将培训后每项急救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与培训前考核成绩进行比较;3)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142名眼科护士对急救护理培训的评价:问卷包含增强综合急救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急救意识、培养应急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和责任心共7个项目,每个项目分肯定、一般、否定3个选项。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眼科护士急救理论培训前后成绩比较

对眼科护士培训后急救理论考核成绩比培训前有明显提高(表1)。

表1 眼科护士急救理论培训前后考核成绩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assessment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he ophthalmology nurse first aid theory training

2.2 眼科护士急救技能考核培训前后成绩比较

眼科护士培训后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使用、吸氧、吸痰等急救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眼科护士急救技能培训前后考核成绩比较(n=142)Table 2 Comparison of assessment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first aid skills training for ophthalmology nurses (n=142)

2.3 护士急救护理培训评价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眼科护士对急救护理培训的评价,共发放问卷142份,收回有效问卷142份,有效回收率100%。护士对急救护理培训的评价见表3,90%以上的眼科护士对急救培训持肯定意见。

表3 护士急救护理培训的评价(n=142)Table 3 Evaluation of nurses’ emergency nursing training (n=142)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规范化急救护理培训后,眼科护士的急救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分数都得到了明显提高。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护理部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急救护理培训计划,在统一培训后先对护士长进行考核过关,再由护士长组织科内护士进行考核,这种分层阶梯式的考核方式保证了培训效果,在提高护士长业务水平的同时,让护士长起带头示范作用,使护士更加重视急救技能的培训,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讲授、视频录制、模拟演练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4],使护士能多途径地学习和掌握急救知识,在真实、复杂的临床护理急救中,能够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准确找出护理问题,确定急救护理方案尽快施救[5],为临床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急救技能规范化培训不仅增强了护士的综合急救技能与应急能力,更进一步培养了护士良好的急救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心肺复苏是全院员工均要掌握的急救技能,2020年我们在考核心肺复苏术的时候,试行了医护合作搭对进行考核的方式,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致反映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医护急救技能,也增强了医护合作关系,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强了医护人员在急救工作中的自信、决策、协调、沟通等非技术能力[6],强化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值得在今后的急救培训考核中进一步推广。在模拟案例演练角色扮演中医生的参与培养了良好的急救意识,加强了医护合作的默契程度,有研究报道这种情景式演练模式提高了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7],这种多样化的培训方式进一步激发了护士的学习兴趣,也让护士们理论知识更系统化、操作更规范[8],同时体验到急救患者的心态和需求,学会换位思考和共情理念,在抢救过程中更加重视人文关怀。

本研究结果显示:90%以上的护士认同这种规范化急救培训方式,普遍认为掌握急救技能后不再害怕抢救。循环反复的急救培训和演练使护士的急救技能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有效缓解了护士在遇见重大抢救时的紧张焦虑感,有条不紊地配合医生完成抢救[3]。通过建立有效的急救技能规范化培训模式,反复不断的强化练习考核使护士扎实地掌握了急救技能,培养了其沉着冷静、紧张有序的应急能力[9],减轻其职业压力,增加了护士的职业价值感,使护士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快速高效地救治患者,并通过良好的沟通与患者和家属建立相互信赖的护患关系,在救治患者的同时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循环反复的规范化急救培训,分层阶梯式的考核以及角色扮演式的体验,提高了眼科护士的综合急救素质。从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历年抢救患者资料显示,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的急危重症患者较少,医护人员缺乏急救实践机会,但眼科患者伴随心血管等全身疾病的患者及眼部外伤者逐年增多,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一旦发作,抢救刻不容缓,因此,常培训常练兵是提升救治能力应付突发抢救必备。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是省眼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基地,眼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急救技能的培训考核已经纳入护理部工作计划中,并作为每年的常态化培训考核,循环进行训练,根据实践情况不断补充新的内容,不断提高眼科护士的综合急救水平。

开放获取声明

本文适用于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允许第三方用户按照署名(BY)-非商业性使用(NC)-禁止演绎(ND)(CC BY-NC-ND)的方式共享,即允许第三方对本刊发表的文章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在这些过程中必须保留作者署名、仅限于非商业性目的、不得进行演绎创作。详情请访问: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

猜你喜欢

护理部护士长眼科
本刊征稿启事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等 你
一张字条:“我不抢救”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新任跨科护士长如何应对压力
刚做完眼科手术别坐飞机
护理信息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神秘的玻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