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出版趋势下高校教材出版的思考

2022-01-27刘永静

传播与版权 2022年2期
关键词:融合出版出版单位

刘永静

[摘要]随着慕课、云课堂等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高校教材变革势在必行,数字化、多形态化是未来高校教材发展的方向。高校教材作为人才培养的媒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融合出版背景下,如何实现高校教材与数字资源的有效融合,建设优质的教材体系,以满足多方需求,是当前出版单位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融合出版;高校教材;出版单位;途径思考

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随后,教育部办公厅又于2019年4月发布《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双一流”“双万计划”成为各大高校的奋斗目标。作为高校课程的支撑—高校教材,其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必须转变传统形式,积极转型升级,大力探索融合出版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已不满足于仅通过传统书本文字获取知识,他们希望能有更丰富的知识获取方式。出版单位将微课、云课堂等教学平台的内容以二维码的形式“搬到”纸质教材上,能丰富教材形式,拓展教材内容,使其适应当代大学生和高校教师的学习及教学需求。

一、融合出版的概念及意义

(一)融合出版的概念

对融合出版,目前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融合出版指在目前的信息时代背景下,融合了与出版相关的不同媒体形式的出版形式。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融合出版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学习平台、数字超链接等。融合出版应用在纸质教材上,一般是将微课视频、慕课链接、音频、动画等,以二维码的形式添加在出版物上,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数字资源,从而达到图文并茂、书屏合一的阅读效果。

(二)融合出版的意义

2020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推动出版行业将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1]。

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读者通过纸质图书进行深入阅读和长久学习越来越困难。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本,阅读率为59.5%;纸质报纸人均阅读量15.36期,阅读率为25.5%;纸质期刊人均阅读量为1.94期,阅读率为18.7%;电子书人均阅读量3.29本,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4%,较2019年的79.3%增长了0.1%。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中,有8.5%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较2019年的7.6%增长了0.9%。我国成年国民在各类媒介的阅读时长如图1所示。

从图1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手机、互联网等电子类图书阅读方式占比较高。这说明线上资源获取方式的便捷性和随意性使得碎片化、移动化的阅读模式成为主流;图书、报纸、期刊等纸质媒体的阅读时长不断被压缩;短视频、云课堂内容“短、直、快”的效果形式和文字相结合,能更好地呈现图书内容。因此,融合出版既推动了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在技术、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又迎合了读者的阅读习惯,满足其移动化、碎片化的阅读需求,扩大了图书的阅读量。融合出版必将成为未来图书出版的主流。

二、高校教材的重要地位及不足之处

(一)高校教材的重要地位

2020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加强高校教材建设 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对高校教材做了如下阐述:高校教材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党的教育方针能否落实、教育目标能否实现[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共十九篇远景目标和宏伟蓝图。这些远景目标的实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提供支持。这就要求高等学校要加强人才培养,通过优质教材传输专业知识,打造优质课程,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因此,高校教材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近代教育家陆费逵曾明确提出:“国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可见,优质的高校教材是一流专业建设的基石,是教育深层次发展的重要依托。高校教材建设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

(二)高校教材的不足之处

目前,我国高校教材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缺乏特色,同类教材较多。以笔者所在的郑州大学出版社为例,在工科类高校教材中,《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识图与构造》《工程力学》等教材,每隔一两年就有新作者编写的新版本出版,這些新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编写角度相似,缺乏特色,导致出版资源浪费严重。

第二,教材内容陈旧,存在与现实脱节的现象。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教材的结构和内容还是延续以前的老形式,在信息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书中的很多数据和案例已严重滞后于时代。比如,一些建筑类图书中还有老式木窗的构造图,且在框架梁中对钢筋使用的表述仍用先前的一级钢筋。教材内容陈旧,偏离

现实。

第三,教材形式单一,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要。目前的高校教材多以纯文字进行内容呈现,有的高校教材内容实践性较强,只靠单一的文字描述,不能直观地传达内容。如工程图中各种钢筋的识读,纸质图书无法立体呈现各种钢筋的形状与构造,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总的来说,我国高校教材存在内容陈旧、缺乏特色、理论与实践不能紧密结合等不足,严重阻碍了自身作用的发挥。如何在新形势下对高校教材进行融合出版,已成为相关出版单位亟须解决的难题。

三、高校教材融合出版的途径思考

(一)高校教材融合出版的意义

很多高校教材内容晦涩难懂,理论性很强,阅读难度较大。高校教材融合出版可以完善现有高校教材体系的不足之处。

其一,出版单位充分利用大数据、二维码等技术,可以让高校教材“活”起来。以《工程地质学》为例,对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部分,出版单位可以将最近发生的影响较大的滑坡现象通过视频展示给大学生,利用动画视频模拟滑坡过程及成因;还可以将教材中需要实践的内容利用VR、AR技术进行虚拟操作,这样既达到了实操效果,又解决了场地限制问题,实现了教材、课堂和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提升了教材的使用效果[3]。

其二,高校教材融合出版可以使教材内容更全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融合出版的高校教材结合了多种教学形式,如数字链接、云课堂、学习App等,能及时更新内容,有较强的时效性。同时,融合出版的高校教材因为结合了视频、音频或云讲解,内容更全面,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更完整,大学生理解知识更深入和透彻,而且置身于这样的多维学习环境中,知识学习也不再单调和乏味,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高校教师通过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完成知识传授过程,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多维度、多方面、发散式的教学[4]。

(二)高校教材融合出版形式

高校教材的融合出版有多种形式,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融合出版形式会更加多样化。笔者现将高校教材主要的融合出版形式简单列举如下。

第一,录制视频文件。短视频作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产品,已经渗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视频+教材”的融合出版形式,既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又丰富了教材内容,是目前教材融合出版较好的呈现形式[5]。

第二,录制微课。对课本上的重难点部分,仅靠纯文字的描述,大学生很难理解,出版单位可以将此部分内容的课堂讲解录制下来,以二维码的形式嵌入教材中,大学生可以在云上课堂理解相关的知识点。

第三,融合云平台。出版单位可结合MOOC和SPOC等学习模式,增强大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融合应用软件。以英文教材为例,大学生可以通过应用软件获得试听资料等。

对以上的数字资源,出版单位均可通过二维码的形式融合到纸质教材中。每个二维码都配有相应的资源应用,通过扫描二维码,大学生可直接查看或者下载相关内容。

(三)高校教材融合出版实现途径

如何满足目前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和教师的用书需求,是出版单位应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所在的郑州大学出版社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高校教材融合出版实现途径。

1.集聚优质学术出版资源

融合出版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综合作者、出版单位、数据平台等多方面资源。“双一流”“双万计划”的实施,也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支持。因此,优质的学术出版资源是高校教材融合出版的第一大保障。出版单位在出版高校教材时要根据高校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数字技术来进行融合出版。针对目前高校教材选题重复、内容雷同的情况,出版单位应集聚优质的学术出版资源,从追求数量效益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遴选优秀作者群体,突出专业特点,通过召开编写计划会、审稿会、定稿会等,实行主编负责制,层层把关,严格审核,确保教材的内容质量。同时,出版单位也要及时收取反馈意见,完善教材内容,对教材进行纠偏修订,以保障大学生所学知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6]。

2.加强融合出版编辑队伍建设

出版单位建设好融合出版编辑队伍,是高校教材融合出版的另一大保障。首先,融合出版需要在计算机及数字出版方面有经验的人才,因此出版单位首先要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相关人才,为融合出版创造先决条件。其次,出版单位要培养融合出版编辑的视野,融合出版编辑要懂技术、能管理、会营销,以适应未来出版行业的发展需要。出版单位还要提升融合出版编辑的政治敏锐性和业务能力,使其具有融合出版的组稿策划能力和编辑加工能力,以确保稿件从审核到整个编校过程都有严格的把控,使稿件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治导向,符合编校规范要求。融合出版编辑也应强化责任意识,在每个融合出版环节都应坚守工匠精神,以精品图书回报社会。最后,出版单位要加强对融合出版编辑的职业培训,使每个融合出版编辑都熟知教材出版的新形势、新要求,出版单位还要培养其媒介素养,以完善教材的内容形式,使教材内容新、形式多,满足目前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3.加强数字技术的学习

数字资源可以将纸质教材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调动大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立体式学习。在数字资源的建设中,出版单位需要结合不同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呈现形式。如针对《工程地质学》的自然地质部分,出版单位可以用动画或图文形式呈现;针对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影响,出版单位则可以通过灾难报道视频直观呈现。在《建筑识图与构造》中,针对板、梁钢筋的平法识读及绑扎,出版单位则可以应用实景VR技术,实现操作三维的移动和翻转[7]。

目前,高校教材融入二维码实现了“纸屏合一”,让读者可以通过看视频、听音频等学习教材内容。但对VR呈现、云平台、学习端App的开发等,目前很多出版单位还存在技术瓶颈。因此,出版单位需要加强数字技术的学习,消除技术壁垒,以实现高校教材融合出版的快速发展。

4.建立出版售后机制

高校教材出版后,出版单位应积极关注专业发展动态,对数字资源内容及时进行更新、优化和拓展,实现教材的及时修订,保证教材内容的与时俱进。出版单位要认真对待教材使用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根据师生用书反馈,提高数字技术手段,满足师生的使用需求等;及时了解教材的使用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满足不同教学单位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出版单位还要重视版权保护,为了防止教材被盗印、抄袭,其应积极运用法律武器,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为优质教材保驾护航。

四、结语

高校教材建设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工作。在目前融合出版的大趋势下,出版单位结合数字技术进行教材的融合出版,是提升教材质量、拓展教材内容、丰富教材形式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单位应通过集聚优质学术出版资源、加强融合出版编辑队伍建设、加强数字技术学习、建立出版售后机制等,逐渐实现教材的融合出版,使高校教材既能满足新一代大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能实现发展社会主义先進文化的目标,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8]。

[参考文献]

[1]庄红权,温韫辉,周丽娟.不断推动融合出版向纵深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2020(11):7-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加强高校教材建设 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EB/OL].(2020-01-08)[2021-12-2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20n/2020_zl02/202001/t20200108_414674.html.

[3]孙保营.国家事权视域下大学社高校教材建设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J].中国出版,2021(04):27-32.

[4]李长真,秦昌婉.融合出版视角下高校教材出版的创新发展[J].出版广角,2019(22):41-43.

[5]刘坚.“短视频+高校教材”融合出版:动因、机制和表现[J].中国编辑,2020(08):76-80.

[6]刘坚,代江滨.融合时代大学出版社资源整合的重点及路径[J].科技与出版,2017(12):47-51.

[7]赵部.“互联网+”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教材融合出版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与出版,2021(08):90-94.

[8]宗俊峰,刘志斌.新时代大学出版社高校教材出版的思考与展望[J].现代出版,2021(03):49-54.

猜你喜欢

融合出版出版单位
浅谈责任印制的重要作用与综合素质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互联网思维下的期刊融合出版
出版融合发展中的高校出版人才培养
国际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观止》的出版与思考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结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
出版单位图书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出版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业管理人才培养
“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辅融合出版的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