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PIK3CA、PTEN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2022-01-27马明福崔文丽王玻玮李羿兴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淋巴瘤通路阳性

马明福,崔文丽,王玻玮,李羿兴,张 巍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乌鲁木齐 830054)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侵袭性亚型,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3.3%[1]。它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组织学亚型。DLBCL的治疗通常采用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龙(R-CHOP)等常规化疗方案进行,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耐药或在治疗后出现复发情况。因此,为提高治愈率,需要寻找新的靶向治疗药物。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PIK3CA)作为一种癌基因,可正向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而该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如结肠癌[2]、乳腺癌[3]、肺癌[4]及淋巴瘤[5]等。而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可负向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DLBCL依赖PI3K/Akt/mTOR信号通路阻断细胞凋亡,提示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DLBCL的临床治疗干预中具有重要意义。而PIK3CA与PTEN是该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因此,本研究以PIK3CA、PTEN作为切入点,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DLBCL中PIK3CA、PTEN蛋白质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间的相关性,为DLBCL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行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首次诊断的82例DLBCL患者石蜡标本及完整的临床病理信息。纳入标准:首次诊断,术前未经任何治疗,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者。排除标准: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或其他影响生存期的恶性疾病患者;精神类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或术前经过治疗者,制片不佳无法判断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试剂PIK3CA蛋白免疫组化试剂(PI3K p110α单克隆抗体,克隆号:C73F8),PTEN蛋白免疫组化试剂(克隆号:28H6),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蛋白质水平检测按照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切片,置于65℃烤箱1 h,二甲苯脱蜡,梯度酒精脱水,冲洗3次,置于3%过氧化氢溶液避光孵育10 min,PBS冲洗,抗原修复,依次加一抗,PBS洗净,加二抗,PBS洗净,DAB显色,苏木素复染,脱水,封片。

1.3.2 结果判定光镜下每张切片随机选择10个高倍视野观察100个细胞。将染色强度分为未着色计0分,淡黄色计1分,深黄色计2分,棕褐色计3分;阳性细胞百分比≤1 %为0分,1 %~20 %为1分,21%~50 %为2分,>50%为3分。每张切片两个评分相乘结果≥4分判读为阳性,<4分判读为阴性。采用双盲法,由两位高年资医师进行阅片,并取平均值。

1.4 生存分析以确诊当日为起始点进行电话随访,并收集患者生存信息。以患者死亡为终点事件,随访时间2020年12月31日截止,失访患者自失去联系当月起按截尾数据计算。

1.5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n/%)表示,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IK3CA、PTEN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IK3CA在DLBCL中呈阳性表达时定位于细胞浆,阴性则不着色;而PTEN在DLBCL中阳性表达时定位于细胞核,阴性不着色,见图1。

图1 PIK3CA、PTEN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图(×200)

2.2 PIK3CA、PTEN与各病例参数的相关性结果PIK3CA、PTEN在DLBCL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2%(74/82)、11.0%(9/82)。PIK3CA蛋白与肿瘤物直径、临床分期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PTEN蛋白质在DLBCL中的缺失率为11.0%(9/82),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未发现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2。PIK3CA蛋白阳性表达与PTEN蛋白阳性表达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PIK3CA在DLBCL中临床相关病理参数分析/n(%)

表2 PTEN在DLBCL中临床病理参数分析/n(%)

续表

2.3 PIK3CA、PTEN生存分析结果PIK3CA阳性表达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20个月,阴性表达患者OS为22个月,两者间未发现显著相关性(P=0.492);PTEN阳性表达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21个月,阴性表达患者OS为23个月,未发现明显相关性(P=0.342);PIK3CA和PTEN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无相关性(P>0.05),见图2。

图2 PIK3CA、PTEN生存分析图

续表

3 讨论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淋巴结内或结外部位快速增长的肿块,其在临床表现、分子遗传学、疗效及预后等方面不尽相同,是一个异质性的肿瘤。尽管近年来对DLBCL治疗相关的研究较多,且疗效较好,但目前使用的标准治疗方法5年总生存率仅为60%~70%[6],故基于DLBCL的分子机制的精准医学治疗,对提高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PIK3CA位于3q26.3染色体上,是由1 068个氨基酸组成的124 kDa的蛋白质。PIK3CA是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关键下游蛋白激酶,在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分解代谢、细胞黏附及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既往研究表明,PIK3CA作为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的亚基,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发生突变,是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主要机制[7]。而PTEN位于10q23染色体上,在多数恶性肿瘤中,该区域经常发生杂合性缺失。它是一种兼具蛋白质和脂质磷酸酶活性的双磷酸酶,最初被发现是一种具有细胞生长与生存调节功能的肿瘤抑制因子。之后有研究证实,PTEN是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因子,在抑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8]。Cui等[9]通过对199例DLBCL的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PIK3CA在DLBCL中广泛表达,支持PIK3CA在DLBCL中的致癌特性。Alowiri等[10]研究发现,PIK3CA mRNA表达较非肿瘤组织显著升高(P<0.001,Z=5.700),而本研究中PIK3CA阳性表达率为90.2%(74/82),在大部分DLBCL中表达,这说明PIK3CA的表达可能与DLBCL的发生、发展有关。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PIK3CA蛋白表达与肿瘤物直径、临床分期有关,其中肿瘤物直径≤4 cm、临床分期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较高,提示PIK3CA的表达在DLBCL肿瘤直径、疾病晚期方面存在差异。而PTEN在DLBCL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1.0%(9/82),与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未发现相关性,说明PTEN蛋白缺失在DLBCL发生、发展中可能是一个独立因素,或因病例较少所致,故PTEN蛋白与DLBCL发生、发展相关性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Gehringer等[11]发现,PTEN在伯基特淋巴瘤中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的作用相同,进一步验证了本研究中PIK3CA蛋白表达与PTEN蛋白表达有关(P<0.05)这一实验结果。

综上所述,PIK3CA、PTEN表达与DLBCL的发生、发展相关,但两者在肿瘤组织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索,以期为DLBCL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淋巴瘤通路阳性
早期HR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选择与思考
DJ-1调控Nrf2信号通路在支气管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胃复春胶囊辅助治疗初治幽门螺杆菌阳性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基于改进TF-IDF算法的基因通路富集方法
AngⅡ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在大鼠NSAID相关小肠损伤中的机制研究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淋巴瘤为什么不叫“癌”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