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影响下海南自贸港热带农产品企业的现实困境与解决路径探析

2022-01-27夏冰刘俊良

中国商论 2022年18期
关键词:自贸港热带海南

夏冰 刘俊良

(1.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海南文昌 571321;2.海南省农垦科学院 海南海口 570311)

1 问题的提出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从此“自贸港”也成为了海南的又一名片。热带特色农业作为海南重点发展的十二大重点产业之一,是海南自贸港产业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以“GDP去房地产化”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热带农业在未来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中将处于优先发展地位。2021年7月,由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多部门共同编制的《海南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一中心三区”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海南自贸港建设成为“全球热带农业中心“和“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并将提高海南自贸港热带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保障自贸港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强做优热带特色农业作为今后几年发展的目标。随着自贸港建设的逐步深入,必将助力更多热带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然而,新冠疫情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南热带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发展势头,必然会拖慢海南热带农业的发展步伐,影响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进程。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其影响迅速波及全球的各个产业,尤其是外贸进出口行业。随着疫情的持续发展,各国采取的防疫措施和贸易限制对我国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大影响。此外,由于海运、空运等主要国际运输方式的运力急剧下降,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产品流通不畅的状况。海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在海南省经济比重中一直占比较高,特别是热带农业在海南省的产业布局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热带农产品作为极具海南地方特色的优势产品,新冠疫情的出现极大制约了新进品种的引进及优势产品的输出,势必对海南热带农产品企业的做大做强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2 疫情影响下海南自贸港热带农产品企业的现实困境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海南自贸港热带农产品企业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特别是“企业经济压力较大”“产品出口受到极大影响”“由贸易合同引发的法律问题增多”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1 企业经济压力较大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海南广大热带农产品企业承受了诸多压力,首先是经济方面。疫情出现以后,根据防疫要求减少任何不必要的人员流动,由于热带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依赖性较强,新冠疫情爆发之初又适逢中国农历春节期间,大量的企业工作人员不能按时到岗,给农业企业的生产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长期以来,海南以其独特的区位地理优势成为我国冬季反季果蔬的重要供应基地,本地热带农产品企业在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及土地、人工等方面的巨额投入主要通过冬季反季蔬菜水果销售实现盈利。新冠疫情爆发之初,正值海南反季果蔬的产销旺季,疫情出现后不仅预期利润难以实现,之前投入的大量生产成本还可能损失殆尽,交通中断及劳动力数量捉襟见肘都加剧了海南热带农产品企业的经营困境,人员、运力紧张等客观困难造成企业原有订单难以按时完成,出现的迟滞发货、收款困难等状况造成农业企业营收骤减。此外,由于交货延期等问题造成的违约行为,买家必然会按照合同要求农产品企业赔偿数额不菲的违约金,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另外,受到新冠疫情走势以及正常复工的时间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同时为了正常复工复产做准备而尽量将原有的人员队伍保留下来,许多热带农产品企业除了承担正常运营成本之外,在自身经济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尽量不裁减员工,并极力保障现有员工工资待遇水平。由于海南自身经济实力较内地发达省份相对薄弱,本地热带农业企业(除个别大型国有产业集团之外)主要以民营小微企业为主,资金实力较为有限,为保障员工福利而增加的管理成本让许多企业入不敷出,也使海南热带农业企业原本就相对脆弱的资金链和现金流雪上加霜,企业维持正常经营难度极大。

2.2 产品出口受到极大影响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世界范围内的商品和货物贸易都受到较大冲击,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此次爆发的新冠疫情确认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的影响迅速波及全球航运市场,国内外多家航空公司和船公司相继宣布取消或削减我国至世界多地的多条航线,受此影响,海南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多条国际航线也陷于中断或停航的状态。由于海南省传统优势出口商品以热带生鲜水果、蔬菜、水产品、热带经济作物为代表的热带农产品为主,这些产品本身具有保质期短、物流成本高的特点,对国际物流的依存度极高,再加上海南省是岛屿省份,对海运和空运的依赖性较强,国际空运、海运的大面积停航对海南省优势热带农产品的出口势必造成更大影响。此外,新冠疫情出现以后,海南的海港、空港各口岸货物出口通关效率降低也对热带农产品出口产生了不良影响。近两年来,海南正处于自贸港封关运作前的关键时期,许多新的贸易政策、通关制度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之中,此次疫情恰逢一系列新政策即将落地、原有政策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之际,现行的通关规则、贸易惯例在当前疫情考验之下显现出诸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尤其是对热带农产品这种保质期较短、运输较困难的特殊商品,需要与一般货物区别对待并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通关流程。与此同时,农产品企业在应对新冠疫情下如何提高农产品通关效率方面,与各级专业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合作还不够紧密,未能充分借助行业组织在联系国际运输承运人、协调国外供应商、争取金融帮扶、便利农产品通关方面发挥作用。

2.3 由贸易合同引发的法律问题增多

由于此次新冠疫情的爆发具有一定的突然性,让海南省许多热带农产品生产企业猝不及防。疫情之下,资金周转不畅、生产资料不齐备、人员不能按时到岗等客观困难导致原有订单难以正常履行,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受到严重影响,许多企业出现了逾期交货的情况,有些企业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较大生产陷于停滞,最终因为不能交货只能取消订单。疫情期间出现的逾期交货、不能交货等未能如期履行合同的违约行为使许多热带农产品企业陷入合同纠纷中,企业在忙于解决产品销路的同时,还要面对一系列法律问题,复杂的司法程序及旷日持久的诉讼过程,不仅耗费了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会对企业的社会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海南热带农产品企业以从事种植业的小微企业为主,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大型制造类企业相对较少,其主要精力关注于农产品生产、市场开发等商业活动上,由于企业规模偏小、管理能力和水平相对有限,容易忽略交易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企业急于获得订单,对交易磋商、合同订立、履约等环节的管控不够规范,未能从细节上防止和杜绝合同签订及履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争议风险。疫情之下频频出现的合同纠纷正是由于企业法律意识淡薄、风险防控意识欠缺所致,这也是导致此次疫情期间海南热带农产品企业法律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3 化解海南自贸港热带农产品企业现实困境的路径探析

针对新冠疫情影响下海南自贸港热带农产品企业发展遇到的现实困境,可以从加大资金保障、拓宽外销途径、完善法律制度等方面探索解决路径,着力解决发展瓶颈和难题,助力企业尽快走出困境。

3.1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推动自贸港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十四五”规划中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产业定位,推动当前疫情下企业帮扶资金制度化建设,科学统筹热带农业企业救助资金的发放,创新资金分配机制兼顾效率与公平,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积极性,提高热带农产品企业竞争力。加强当前疫情下农业领域帮企、惠企资金扶持力度,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高帮扶资金使用效率,便利资金向热带农业领域流动,建立新冠疫情背景下完善的自贸港资金保障机制,提前谋划、超前部署,做好后疫情时代遇困热带农产品企业的金融帮扶工作。

拓宽资金来源途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首先,政府财政、金融主管部门发挥行政主导作用,通过提供优惠贷款、减免税收、设立专项救助资金、增加补贴等形式,加大金融帮扶力度,着力解决疫情期间海南热带农产品企业遇到的资金难题,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帮助其走出经济困境。其次,在帮扶资金的投入上,要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投放,重点帮助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渡过难关,特别要关注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状况,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救助和扶持力度。最后,农业科技主管部门在科技项目申请、科研经费分配方面也要加大投入,并适度向民营农产品企业倾斜,支持其进行科技创新,帮助企业分担研发成本,鼓励热带农产品企业在橡胶、茶叶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上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动企业从数量规模型向技术效能型转变,重点打造一批高技术农产品龙头企业,发挥辐射效应,带动更多农产品企业从疫情的影响中尽快恢复生产,实现产业升级。

3.2 拓宽产品外销途径、提高企业通关效率

针对疫情期间海南热带农产品出口难度增加的现状,农产品企业要自觉加大新兴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的品牌国际影响力,在保持现有海外市场规模的前提下,不断拓宽产品外销途径。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利用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交易中心、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等国际化展销平台,助力省内热带农产品企业开拓新兴海外市场。农产品企业要紧跟市场需求,增加科研投入,加大高附加值、新品种的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积极拓宽海外市场的同时,要注重发挥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借助国内市场的强大消费能力,以内需拉动为突破口,为本省热带农产品企业出口转内销创造条件。

随着新冠疫情的不断变化,不同国家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入境政策也在不断变化,海南要与时俱进紧跟国际防疫形势,按照不同国家的进口管制要求,有针对性地修改和完善热带农产品的相关通关规则。热带农产品企业要主动加强与行业组织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贸促会、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报关协会、口岸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专业组织在贸易实务、报关报检、检验检疫、口岸物流、跨境营销等方面的专业性,确保疫情期间海南热带农产品高效率通关。

3.3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建立法律援助常态化机制。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加强营商法治环境建设,不断夯实和完善现有法律体系,切实保障海南自贸港热带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颁布为历史契机,全面加强热带农产品企业的法治化、正规化建设,着力提升突发状况下企业维权意识和法律应用水平,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指导企业在遵守契约精神的同时,如何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法律帮扶,充分了解农产品企业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针对疫情期间多发的迟滞交货、延期付款等突出问题给予充分指导,尝试建立法律援助常态化机制,积极探索法律援助制度化建设。

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建立和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通过行政手段对突发公共安全卫生事件情况下的企业承担不可抗力风险进行救助。与此同时,热带农产品企业要通过此次疫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安全卫生事件风险防控方面加强研究,特别是加强中小型热带农产品企业在资金链风险、融资风险、违约金风险等方面的防控能力。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对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点加强监测,竭力提升企业的风险防控水平,将风险防控能力纳入考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中。随着新冠疫情的变化和发展,不断完善和内化企业风险防控机制,使之成为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倍增器。

4 结语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逐步深入,亟需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企业明星品牌,热带农业作为海南最具代表性的产业名片,随着越来越多海南热带农产品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愈发能体现出其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对于疫情之下陷于多重困境的农产品企业来说,针对企业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后疫情时代海南自贸港热带农产品企业,建立完备的应对公共安全卫生事件预警机制起到积极作用,对海南自贸港的风险防控制度建设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自贸港热带海南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热带风情
从自贸区到自贸港:由来、发展及中国实践
热带的鸟儿
文旅融合背景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问题
从自贸区到自由贸易港
辽宁地区自由贸易现状及问题研究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热带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