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金融支持碳减排探究

2022-01-27梅发贵张小会

中国商论 2022年18期
关键词:锂电宜宾市宜宾

梅发贵 张小会

(宜宾农商银行 四川宜宾 644000)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中和的重大决策。“双碳”政策将对国家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产生深远影响,亦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金融产品服务等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宜宾市加速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宁德时代、长盈精密、江苏国泰等国内知名上市公司纷纷落户宜宾,在宜宾布局锂电材料生产制造业,新能源绿色产业在宜宾已初具规模,宜宾已形成锂电池原料、电池材料、锂电池、应用产品和锂电池回收的完整产业链。与此同时,宜宾“一黑一白”(煤炭、白酒)、纺织等传统行业在低碳转型升级、碳排放权交易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碳金融需求。宜宾农商银行作为宜宾市规模最大的地方银行,抢抓该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加速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的发展机遇,聚焦宜宾市产业发展重点,主动创新信贷产品,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信贷支持力度。宜宾农商银行主要从创新支持智能终端、试点开办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方面推进金融支持碳减排。

1 创新支持“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和新兴产业

针对宜宾市蓬勃发展的锂电、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宜宾农商银行先后推出“智能终端出口退税贷”“政银担企风险担保基金贷”“园保贷”“并购贷”“产业通”等绿色金融产品套餐,满足新兴产业多样化融资需求,累计向宜宾锂电产业技术研究院、时代新能源、智威科技等科创、智能终端企业发放贷款约30亿元。

1.1 推出“出口退税贷”,创新服务智能终端产业

“出口退税贷”是专门针对出口企业打造的融资产品,为创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三江新区作为宜宾智能终端产业核心承载地,已落地极米、朵唯、泽平等200余个品牌企业项目,智能终端规上工业总产值超400亿元。宜宾农商银行发挥中心城区农商银行的区位优势和信息优势,瞄准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蓝海,因势利地导针对企业出口退税环节资金周转难题,创新推出“智能终端出口退税贷”产品。依据借款企业相关信息及税务部门签章的《税务事项通知书》等文件证明,以企业出口退税专用账户质押,向符合条件的出口企业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有效解决企业出口退税环节资金周转难题。截至2021年末,向辖内77家智能终端出口企业授信6.35亿元,累放“出口退税贷”140笔,金额4.76亿元。“出口退税贷”的授信流程相对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企业出口退税款的到账速度,有助于解决出口企业的流动资金困难。另外,在与税收数据共享及风险安全可控的情况下,降低了企业获批授信的难度,用信灵活且操作简单,不仅为符合条件的出口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还有助于宜宾相关产业实体经济的发展。

1.2 推出“风险担保基金贷”,助推宜宾打造锂电高地

宜宾已成功引进以宁德时代为龙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2021年锂电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40亿元以上,龙头拉动作用明显,锂电高地已初具雏形,但锂电企业普遍缺乏抵押担保物,遭遇融资瓶颈。为破解锂电等新兴产业企业融资难题,宜宾农商银行探索将金融资源与政府资源、社会资源、担保资源结合起来,创新“政银担企”四方联动模式,由宜宾市三江新区管委会与财政局共同设立风险担保基金池。银行向符合条件的新兴产业企业发放专项贷款,贷款损失由担保基金运营管理方与农商银行按照7:3的比例分担。目前,宜宾农商银行已向全市新兴产业企业发放风险担保基金贷款229笔,金额6.57亿元,有力提高了绿色低碳新兴产业集群的融资能力,为构建“绿色产业+金融生态圈”赋能增效。

1.3 率先开办全市首单碳减排票据贴现业务

为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部署,宜宾农商银行在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指引下,对本地绿色低碳企业进行摸排,率先确定宜宾氯碱行业先行者海丰和锐有限公司为重点融资培育对象,在认真测算其碳减排指标的前提下,为该企业办理碳减排票据贴现200万元,支持该企业完成余热发电项目的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了能源循环利用效率,对应标准煤节约量达921吨,实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分别减排2110吨、26.3吨和3.48吨。2021年,该项目被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评选为绿色金融优秀案例。

1.4 发展供应链金融,优化绿色金融服务,支持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碳中和的核心是实现能源零碳化,在经济低碳转型过程中,清洁能源生产建设、传统能源生产转化与消费行业技术升级改造、低碳减碳新技术创新、规模化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发展,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高等孕育了百万亿级的投资需求。巨量的投融资离不开商业银行的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融资服务。宜宾农商银行依托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平台,成功向宜宾市龙头化工企业天原集团下游企业天畅物流公司办理四川省首单供应链票据贴现业务1000万元;2021年,根据产业链真实贸易背景,向以产业链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发放“产业通”贷款4笔,金额1300万元。宜宾农商银行充分发挥主力军银行作用,不断优化绿色金融服务,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以新服务理念、新金融行动,为守护一片绿水青山、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贡献更大的金融力量。

2 试点开办碳排放权质押贷款

宜宾农商银行积极拓展绿色信贷业务,全方位满足辖内企业融资需求。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省联社和人民银行宜宾市分行的指导下,宜宾农商银行拟开办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业务。伴随“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落地实施,在金融监管层面的政策推动下,碳排放权质押融资条件基本成熟。武汉、上海、广东已相继建立碳排放权登记、交易平台,为碳排放权的登记确权、估值和交易提供了必要条件,并可通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中登网)进行质押登记和公示,有效打通了碳排放配额质押各环节和流程,盘活了企业的碳排放配额资产。同时,业内碳排放权质押融资已有成功先例;2014年兴业银行办理了全国首单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乐山市商业银行于2020年办理了四川省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广州碳排放交易所已累计办理碳排放抵押融资业务数十笔,帮助企业融资上亿元。以宜宾市为例,宜宾传统产业如电力、纺织、化工等产业较为发达,在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碳排放权质押融资需求旺盛。根据人民银行宜宾市中心支行和宜宾市生态环境局推荐,目前宜宾辖内有6家企业具有碳排放权配额,可以与银行开展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业务。宜宾农商银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向其管理机构四川省农信联社提出开办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业务的请示,拟在四川农信系统内率先尝试开办该业务,以碳排放权本年度交易平均价作为其价值评估标准,以不超过评估价值的70%为质押率向企业提供贷款融资,并完善业务流程,强化风险管控措施,逐步全面铺开推广,助力宜宾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在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的风控措施方面,积极争取人行、银保监局、生态环境局的支持,利用监管部门在政策、信息、资源方面的有利条件,为宜宾农商银行提供业务指导。选择信用优良、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先行办理小金额的质押贷款试点,待业务流程熟悉、风控措施完善后,予以铺开推广。审慎确定碳排放权价值和质押率,以碳排放权本年度交易平均价作为其价值评估标准,以评估价值的70%为质押率。在业务开办前,详细咨询碳排放权登记(武汉)平台、交易(上海)平台和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中登网)等机构,明确估值、确权和质押登记的相关流程。在新冠疫情防控允许的前提下,及时组织人员参加有碳金融培训资质的外部培训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活动,学习先进理念和管理流程;邀请业界专业人士对宜宾农商银行信贷队伍进行专业指导,提高客户经理和审贷人员的风控能力。

3 商业银行金融支持碳减排的对策与建议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向世界做出的承诺,是必然实现的目标。通过全面开展银政、银担、银企生态链条,提高绿色低碳新兴产业集群融资能力,构建“银行+”的风险共担、价值共享合作机制,以更好地实现金融支持碳减排。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国家发展绿色经济,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既是商业银行应履行的责任,又是顺应大局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3.1 提高绿色金融认识,制定未来五年绿色金融发展规划

深入研究“双碳”1+N政策体系,密切跟踪“十四五”时期国家关于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政策,结合地方产业政策,找准绿色金融发展方向,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大力推动实施,将金融发展嵌入绿色经济发展全过程,实现金融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3.2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增强拓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

加大对绿色金融业务的考核激励,将绿色信贷业务纳入机构绩效考核体系。加大业务资源倾斜力度,如给予强化差异化授信政策、匹配专项信贷规模、实施FTP考核、开通绿色通道审批等方面的激励。探索建立绿色金融特色支行,大力拓展客群基础,做大绿色贷款、绿色债权等业务规模。

3.3 聚焦重点领域,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引导新增贷款投向,重点支持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绿色消费、绿色农业、绿色小微等领域发展,支持光伏、风电、锂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展,支持碳捕集与封存等绿色技术研发推广。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严格控制、逐步退出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的行业项目,对煤炭、煤电等化石能源和高碳行业实施限额管理,逐步压降信贷规模直至退出。

3.4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为辖内绿色企业或绿色产业精准画像

由政府牵头,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打破市场监管、税务、海关、社保各部门“信息孤岛”,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为辖内绿色企业或绿色产业精准画像,打破因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与银行无法高效对接的瓶颈,同时缓释信贷违约风险。

3.5 加大产品与服务创新,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

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探索开办碳汇交易、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碳资产质押融资、碳减排票据融资等产品,用好“政银担”“政银保”“风险基金”等政策,加快研发适合“三农”客户、小微企业的绿色金融产品。积极申请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利用低利率再贷款政策,加大对碳减排重点领域内企业的信贷支持,并大幅降低其融资成本。

猜你喜欢

锂电宜宾市宜宾
宜宾市三江新区
天能锂电2021品牌战略发布会隆重召开,开启品牌发展新纪元
锂电隔膜行业的供应商品质管理
浅谈新型锂电防水模组结构设计
制度变迁理论视野下的宜宾茶产业发展创新
武汉港务与宜宾港签署合作协议
三江叠翠盛琼浆,老宜宾酒酿浓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