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十二生肖

2022-01-26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海马鱼类猎物

子鼠:古灵精怪的“时尚贵族”

老鼠斑,也叫青斑、鳘鱼、驼背鲈,有“斑中之皇”“斑中贵妃”等美称。因其头长嘴尖,形状酷似老鼠而得名。老鼠斑生活在印度洋的礁石地区,在石斑鱼家族里,体形并不算大,全长约70厘米,是一种中小型的石斑鱼。

长相萌,性情猛

老鼠斑是一位“时尚达人”,平时爱穿一身底色是奶油色、带黑色斑点的连衣裙,不仅活泼可爱,而且还能通过身上的斑点迷惑敌人,保护自己。

虽然老鼠斑长得很可爱,但你可千万不要被它的外表欺骗。作为石斑鱼家族的一员,老鼠斑可不是吃素的,它会以各种鱼类、甲壳类动物为食,可以说是礁石地区的“小霸王”了。

安能辨我是雌雄

老鼠斑是一種独居生物,只有在繁衍后代时,才会聚到一起。与其他石斑鱼一样,老鼠斑也是雌雄同体鱼类,可以进行性别转换。刚刚出生的老鼠斑基本都是雌性,当作为雌性参与繁殖后,雌性就会转为雄性。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雌性都会转为雄性,一般都是在生存地区没有强壮的雄性老鼠斑时,比较强壮的雌性老鼠斑才会转换性别。

钞票“代言人”

石斑鱼大多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在我国是较为名贵的鱼类,而老鼠斑更是其中的佼佼者。20世纪60年代,香港地区发行了面值500港币的钞票,因当时的500港币能够买一头小牛犊,所以这种钞票刚开始被人们称为“牛仔纸”,但随后又被大家唤作“老鼠斑”,因为500港币也可以买一条老鼠斑,与小牛犊等价,足见老鼠斑的昂贵了。

丑牛:视死如归的“水中金牛”

牛角鱼也叫牛角箱鲀,它有一双圆圆的大眼睛,头部上方长了类似牛角的两个小犄角,被誉为“水中金牛”。牛角鱼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以及我国南海海域,栖息在沿岸礁石区或珊瑚礁附近,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

性子不好惹

牛角鱼不仅外貌长得像牛,游泳速度也和牛走路一样慢,连脾气都和牛的脾气一样。不管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一旦发现自己受到了威胁,牛角鱼的体表就会分泌出一种有毒物质,毒杀敌人的同时甚至连自己都不能幸免,并且它会在很短时间之内完成这一“壮举”,可以说牛角鱼是一头视死如归的“金牛”了。

长相酷似某国政要

牛角鱼在2016年一度成为年度网红鱼,上热搜的原因是它和某国政要长得很像。

其实,这只是一个美丽的巧合。一名英国男子在曼彻斯特的一家水族馆无意间发现一条牛角鱼的“发型”“招牌噘嘴”与某国政要相似,于是便立即进行抓拍,发于网上与人分享。牛角鱼就这样被全世界的人们关注,成为水族界的网红。

寅虎:色彩斑斓的“水中舞者”

如果要在珊瑚礁海域的鱼类中举办选美大赛,那么最色彩斑斓的当数蝴蝶鱼了。其中有一种蝴蝶鱼,它的鱼背侧有七条棕褐色横带,尾鳍中部有一条新月形黑带,像老虎一般威风凛凛,被称为“虎纹蝶鱼”。

海洋小“公主”

虎纹蝶鱼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中西部的珊瑚礁海域,因漂亮的色彩与优美的形体而闻名。

虎纹蝶鱼是一种海洋观赏鱼,对生活的环境要求相当高,适应新的水质环境能力差,所以养好虎纹蝶鱼是极具挑战性的。而且虎纹蝶鱼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珊瑚虫和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如果将这些“美食”和虎纹蝶鱼放在一起,那么它们会迅速成为虎纹蝶鱼的“盘中餐”。

擅长使用神奇的“伪装术”

蝴蝶鱼的体色会随成长而有所变化,而且蝴蝶鱼擅长使用“伪装术”,虎纹蝶鱼也不例外。

虎纹蝶鱼的幼鱼在背鳍或身体后方有一个像眼睛一样的斑块,主要用来蒙骗敌人,使敌人误把尾部当作头部攻击,来为自己争取逃走的机会。这个斑块会随着虎纹蝶鱼的成长而逐渐消失。虎纹蝶鱼最喜欢躲藏在珊瑚礁的缝隙中,身上的花纹起到伪装作用,隐藏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对爱情专一的“水中鸳鸯”

虎纹蝶鱼是终身单一配偶,对爱情忠贞不贰。它们大部分都出双入对,形影不离,好似鸳鸯一般在珊瑚礁中游弋。当一条虎纹蝶鱼摄食时,另一条就会在其周围警戒。

卯兔:攻守兼备的“变色小能手”

海兔,又称海蛞蝓,因其头上有一对突出的触角像兔子的耳朵而得名。但海兔既不是兔子也不是蛞蝓,它属于在浅海生活的贝类动物,主要分布在世界的暖海海域。

海兔体形娇小,体长在10厘米左右。虽然海兔与海贝同为软体动物,但海兔的贝壳已经退化为软软的内壳,壳皮一般呈白色,且这种内壳让海兔体态轻盈,游动起来十分优雅飘逸。

多变的体色

海兔喜欢在海水清澈、水流畅通、海藻丛生的环境中生活,以各种海藻为食。海兔作为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可以生成植物色素——叶绿素的海洋动物,吃什么颜色的海藻,身体就会变成什么颜色,与周围的海藻融为一体,这种本能成为海兔躲避敌人的绝招兒。同时,海兔不断变化的艳丽体色也可以用来警告敌人“我是很危险的”,从而让敌人远离自己。

用毒“高手”

海兔面对敌人的攻击,并不只是一味地躲避,它也会发起攻击,让自己处于优势地位。海兔的体内有两种腺体:一种叫紫色腺,生在外套膜边缘的下面,遇敌时,能放出很多紫红色液体。这种液体将周围的海水染成紫红色,海兔便借此躲避敌人的视线,发起攻击或逃离“战场”;另一种叫毒腺,生在外套膜前部,能分泌一种略带酸性的乳状液体,这种液体气味难闻,有很强的毒性,所以敌人闻到这种气味后就会远远避开,海兔便“不战而胜”了。

辰龙:面凶身软的“东海小白龙”

龙头鱼因其头部与龙相似而得名。龙头鱼生活在海洋的中下层,在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等海域广泛分布,体长约40厘米,性情凶猛,常栖息于浅海泥底,以小鱼、小虾、底栖动物为食。

鱼中“小白龙”

龙头鱼通体呈灰白色,富有光泽,整个身体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就像刚跃过龙门的“小白龙”一般。传说龙头鱼是龙王的第十个儿子,因贪图享乐,干尽坏事, 被龙王逐出龙宫;还有传说龙头鱼的身体里原有一根梗骨,在龙王为鳓(lè)鱼筹骨时献了出来,所以龙头鱼身上有肉无骨,站不起来,于是,龙王便把龙头拐杖插入龙头鱼的身体里,并认其作干儿子……外形与传说,让“小白龙”这个名称留了下来。

面凶身软

《海错图》中的“巨口无鳞而白色,只一脊骨,肉柔嫩多水”高度概括了龙头鱼的特点。龙头鱼全身柔滑无鳞,鳍条软,全身除去一根主骨几乎再没有其他刺。浙江一带的人形象地称它为“水潺”,就是说它像水一样柔软。可就是这样柔软的身体,却做出蚕食同类的行为。龙头鱼的一张大嘴占据了大半个头,两颌的尖牙像锯齿一样,看上去极不好惹。

巳蛇:丑萌的“海洋猛蛇”

海鳗长相看起来很是吓人,它体形呈蛇状,嘴大且长有锋利的牙齿,表皮光滑无鳞,颜色和大小由不同的品种决定。

海鳗是凶猛的底层鱼类,游动迅速,常栖息在水深50~80米、底质为沙泥或岩礁的海域,以虾、蟹、鱼、乌贼等为食,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西太平洋,我国的各个海域也常见它的身影。

奇特的身体构造

海鳗看似普通的身体里实际上藏着很多秘密。例如最常见的绿海鳗,身体其实不是绿色的,绿色只是它身体表面的一层黏液,而这层有毒的黏液可以隔离各种病毒和寄生虫,让海鳗健康生长。除此之外,海鳗柔软的身体还可以灵活地在石缝里穿梭。

独特的猎食方式

海鳗作为凶猛的鱼类,拥有强有力的口颌。大多数鱼类捕食猎物的方法是张开嘴,直接将猎物吸进去,但是海鳗与那些鱼类不同。当海鳗捕食时,它会以闪电般的速度向猎物靠近,然后用前端有牙的口颌夹住猎物。几乎同时,隐藏在咽喉后部具有攻击性的咽颌会跳出来,扑向猎物,将其拖入腹中。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海鳗具有强壮的咬肌,更需要它头部强壮的肌肉去带动咽颌拉动猎物。这一套先进的捕食系统让海鳗成为海里一流的掠食者。除了一般的鱼、虾,鲨鱼等顶级掠食者的幼鱼也会成为海鳗的“盘中餐”。

潜伏式生活

很多潜水员都能看到潜伏的海鳗。海鳗嘴内布满尖牙、一张一合的大嘴让人不寒而栗。然而,这并不是海鳗在向潜水员示威,跟很多鱼类一样,海鳗只是通过不断地吸水,来保证鱼鳃能吸收足够的氧气。当水中缺氧时,海鳗就会浮出水面,从口部吸进空气。吸进来的空气在肠内滤过氧气后,剩余的气体就从肛门排出去。大多数海鳗是胆小且害羞的,它们喜欢缩在洞穴里,只要有轻微的扰动,就可能把头缩回去。海鳗还是夜行的“猎人”,白天很少出去觅食。

午马:海洋“金牌好爸爸”

俗话说:“妈妈生宝宝,妈妈来孵化。”大多数动物爸爸显然是不称职的。但是,海马是个例外,如果在动物界中来一场“模范父亲”大评比,它绝对能够名列前茅。毕竟海马可是海底世界里出了名的“金牌好爸爸”,既当爸又当妈。

海马不是马,是鱼

海马不是马,而且和马更是八竿子打不着。虽然在希腊神话中有一种很像“海马”的马头鱼尾怪,但是在现实世界里,海马却是货真价实的鱼。海马的头呈马头状,吻部向前延伸,看着就像马脸一样,故而得名。

海马是一种小型海洋动物,一般体长为5~30厘米。但也有极端个例,比如澳洲大肚海马和克氏海马一般能长到35厘米,巴氏豆丁海马的成年个体通常不超过2厘米,是深受微距水下摄影爱好者及潜水员追捧的明星动物。

一夫一妻制

海马通常都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它有着独特而复杂的“婚恋”行为和习惯。

海马爸爸的腹部正前方或侧面长有育儿袋,每年的5月—8月是海马的繁殖期。这期间,海马妈妈把卵产在海马爸爸的育儿袋中,海马爸爸的育儿袋就如同“孵化器”一般,经过50~60天的孵化,幼年海马就会从爸爸的育儿袋中出来了。

慢悠悠的直立泳者

海马是地球上行动最慢的泳者,即便与海龟相比也要慢得多。海马没有尾鳍,它是靠背鳍和胸鳍为直立游泳提供动力,优美的泳姿,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水中漫步或者跳舞一般。但游泳速度也决定了海马几乎不可能捕到什么有营养的食物,最多也不过是通过伪装、潜伏捕捉一些桡足动物。

因为海马本身的特性,所以这种动物也养成了非常懒惰的性格。有些海马从出生起,就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至死都没有离开过。而且海马因为不善游泳,防御能力有限,成为海洋中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被很多海洋动物捕杀,包括海龟、鸬鹚、沙丁鱼,甚至连螃蟹、贝类、海胆等一些无脊椎动物也会“欺负”它。

未羊:自带“山羊胡须”的泳者

一说起羊,不禁让人想到山羊那有个性的“胡须”,而在海洋里,也有一种下巴长着两根“胡须”,看起来像山羊一样的鱼,它就是山羊鱼。

山羊鱼被学者归类在须鲷科,不少学者直呼它为“山羊鱼”,甚至称它为“老爷”,渔民则称这类鱼为“秋姑鱼”或“须哥”。

山羊鱼广泛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暖水海域,喜欢居住在礁石与沙地相邻的地带。在海洋沿岸的浅水域,都能见到山羊鱼的身影。

想从一群鱼中快速找出山羊鱼是相当容易的,只要观察鱼嘴下缘有没有露出“胡须”就行,有的话自然就是山羊鱼了。

不吃素的“海洋伪装者”

山羊鱼活泼好动,时而独自游泳,时而相互追逐。山羊鱼虽然挂了“山羊”的名号,但它可不是吃素的,海藻、海草之类的统统不是它的食物。由于山羊鱼的体色会随着它的活动状态而发生变化,利用这一特性,它经常潜伏起来捕食躲藏在沙中的生物。

自帶“探测器”的“领头羊”

山羊鱼的两根“胡须”可不是用来装饰的,而是它的“探测器”。

山羊鱼用这两根“胡须”搜寻小虾、小贝壳、浮游生物等食物,不用的时候就会把“胡须”藏起来。在捕食猎物之前,它会边游边用“胡须”在海底进行“扫描”,找出猎物的蛛丝马迹。一旦发现猎物,它就会立刻发动攻击。山羊鱼发动攻击时会剧烈地扭动身体,常让沙中的生物惊慌失措,四处逃窜。而山羊鱼剧烈的扭动会引起其他珊瑚礁鱼类的注意,它们可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便趁机尾随山羊鱼,捕食“漏网之鱼”。山羊鱼就这样成为带头打猎的“领头羊”了!

申猴:灵活可爱的“海中猴子”

猴面鱼,学名日本笠鳚,又名小姐鱼、猴头鱼,属于鲈形目、线鳚科,因其头部像猴子而得名。它不仅脸形酷似猴子,而且长着厚厚的嘴唇、机灵的眼睛,面部和下巴还长着胡须。猴面鱼是杂食性鱼类,主要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小型鱼类、底栖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残屑和海藻为食。它是章鱼的天敌,最喜欢吃的就是章鱼的腕足。

生性不怕冷

猴面鱼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以及我国的渤海和黄海海域,属于近海冷温性鱼类,喜欢生活在海底的猴面鱼,体色有橙黄、橘红、浅棕色,腹部色浅,体侧有褐色云状横斑,身体细长,动作敏捷。大部分时间,它都栖息在珊瑚礁岩石缝隙中,仅露出头部观察环境。它能适应较低水温的生态环境,且只有在低于15摄氏度的水温中才能生存。

离开水也能呼吸

猴面鱼离开水也能呼吸,体形大的甚至能离水35小时。在退潮的时候,猴面鱼还可以通过其庞大的胸鳍充当“脚”来进行活动。因为猴面鱼的生长速度比大部分鱼类都要慢,所以寿命也比较长,一般为18年左右。

酉鸡:威风八面的“海洋武士”

火鸡鱼,学名为蓑鲉,又名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海域内,也会在桥桩、沉船残骸、水草丛中生活,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大西洋及太平洋。

狮子鱼是世界上既美丽又奇特的鱼类之一。红褐相间的条纹,使它显得非常夺目,与海底色彩缤纷的珊瑚、海葵相映成趣。

不善游泳的捕食者

狮子鱼不善游泳,往往躲在礁缝中,等猎物接近时便立刻捕捉。它白天隐藏在礁石和洞穴中,晚上出来觅食,主要以甲壳类动物、无脊椎动物及小型鱼类为食。捕食的时候,它会静悄悄地在珊瑚礁周围徘徊,展开胸部的所有鳍条来遮住自己尾鳍的运动,加上自身鲜艳的颜色与珊瑚礁融为一体,看上去几乎一动不动。

当狮子鱼越来越靠近猎物,想要一口把猎物吞掉时,它全身的鳍条就会竖起来,然后开始快速地抖动吸引猎物的注意力。当猎物缩在角落,被眼前的一切所迷惑时,狮子鱼便突然收起所有的鳍条,以最快的速度,将猎物一口吞下。

狮子鱼的性格比较孤僻,喜欢独居生活,但是,它偶尔也会与其他狮子鱼合作捕食。当狮子鱼打算邀请同伴一起捕食的时候,它便会抖动身体、压低头部,甚至倒立、扇动鳍条,来表达合作的意向。而另一条狮子鱼接收到信息后则会轻轻扇动鳍条来进行回应。达成合作共识之后,两条狮子鱼会用自己长长的鳍条将一条体形较小的鱼困住,轮流发动攻击,完成合作捕食。

自带剧毒,几乎没有天敌

在鱼类中,狮子鱼的毒性仅次于刺鳐的毒性,在海洋世界里,它几乎没有天敌。狮子鱼的背鳍上长有毒刺,平常由一层薄膜包围着,当遇到敌人时,薄膜便破裂,它就能用毒刺攻击对方,并尽量张开长长的鳍条,使自己看起来很大,同时用鲜艳的颜色警告对方:“不要靠近我,我是有毒的。”

在自然界有个规律,一般体色越是鲜艳的动物,就越有可能是不好惹的。如果遇到同样胆大的鱼,狮子鱼就会使出浑身解数,不停地舞动全身的鳍条。

即使真的落入敌人口中,对方也会因为狮子鱼全身的鳍条而难以吞咽,将它吐出的时候还会被毒刺刺伤,导致中毒。

所以,狮子鱼会告诉敌人:“别看我可爱,再强大的敌人我也能让它疼得嗷嗷叫!”

戌狗:圆圆滚滚的“河豚战神”

狗头鱼属于鲀形目,因头部长得与狗头极其相似,故而被称为“狗头鱼”。

观赏鱼的可爱“代表”

狗头鱼又叫叉鼻鲀,是观赏鱼圈子中的可爱“代表”。若你亲眼见过叉鼻鲀,那便知狗头鱼真的是鱼如其名。狗头鱼是一种外表有些滑稽的鱼类,体表无鳞,头部很像小狗,两只圆鼓鼓的大眼睛,样子很萌、很迷人。

狗头鱼种类繁多,目前常见的有斑马狗头鱼、红木瓜狗头鱼、哈雷狗头鱼、巧克力娃娃鱼等,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及西太平洋珊瑚礁海域。它不善游动,常缩在海底或是礁岩上一动不动。

气鼓鼓的著名“毒王”

鲀形目的鱼类很多都有毒,狗头鱼也不例外。一些品种的狗头鱼含有河豚毒素,微量即可致命。大多數狗头鱼的毒素分布在内脏,但因品种不同,毒素分布的位置也有所不同,有的鱼甚至连肌肉和皮肤都有毒。而且它在受到惊吓时,也会像河豚一样把自己的身体鼓成球状。

长相可爱,但吃相超凶

狗头鱼泳姿十分可爱,短短的鱼鳍飞快摆动,好似蜜蜂振翅,但游速并不快,可爱无比,怎能不叫人心生喜爱?

但是你千万别被狗头鱼的外表所欺骗,它天性聪明好奇,极具攻击性,在水族箱里,它喜欢追逐其他鱼类。狗头鱼最大的特点就是“牙尖嘴利”,它可以轻松地咬碎各种螺类动物坚硬的外壳,小鱼、小虾、螺类动物等都是它的最爱。

亥猪:海洋界的“二师兄”

海洋中有一种动物的牙齿形状与“二师兄”非常相似,这种动物就是大名鼎鼎的猪齿鱼。

猪齿鱼主要分布在南亚地区、中国南海和澳大利亚沿海海域,体长达100厘米。幼年的猪齿鱼体色主要为褐色,慢慢地,体色会逐渐变为红棕色。猪齿鱼作为肉食性鱼类,主要以扇贝、蛤蜊等贝类动物为食。

聪明的“海中大力士”

一条鱼如果想要吃扇贝、蛤蜊这些贝类动物,该如何下口呢?这个问题对于懂得使用工具的猪齿鱼来说是非常容易解决的。猪齿鱼不仅外表可爱,还是捕食的一把好手。

猪齿鱼在捕食贝类动物时会扇动鱼鳍,通过水流将覆盖在贝类动物上的泥沙冲开。捕到猎物的猪齿鱼会用自己那两对尖锐的牙齿将贝类动物的贝壳咬破。碰到咬不破的贝类动物,猪齿鱼虽然不能拿起工具砸开或掰开贝壳,但它会用牙齿叼住贝类动物,然后再向礁石上猛烈碰撞,最终总能吃到里面的肉。虽然猪齿鱼体形比海里很多的大型鱼类要小很多,但很少有哪种鱼能比它聪明。

猜你喜欢

海马鱼类猎物
海马
蛙类捕食“神器”
三木落
鱼类运动会
可怕的杀手角鼻龙
聪明误
引发海啸(上)
萌萌哒之长满痘痘的豆丁海马
最佳操控奖 海马3运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