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01-25彭永娴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失眠症脑梗死统计学

彭永娴

(云浮市郁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郁南,527199)

脑梗死是一种死亡率、致残率较高的临床神经内科急危重病症,且临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脑卒中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和心理不适感,比如:偏瘫、失语、认知障碍、失眠症等,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命质量显著下降,且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1]。失眠症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醒后入睡难、睡不深熟等[2]。临床护理路径最早是1996年由国外引入到国内临床护理领域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它的优势在于通过利用时间轴和介入照顾列表管理的方式对患者实施全方位有计划的护理干预措施,这些护理措施包括入院指导、接诊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出院指导等,而临床护理路径就是将这些护理干预措施制作成一个可执行、可监督的日程计划表[3]。选取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失眠患者80例,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云浮市郁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失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70.23±2.56)岁;病程4~8年,平均病程(5.48±2.18)年。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71.13±2.26)岁;病程4~9年,平均病程(5.18±2.28)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主要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护理等措施。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首先组建针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小组,由康复护理专家、护士长以及组长构成,制定统一规范的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心理护理和测试方案、功能锻炼计划。主要的护理路径:1)第1天:患者和小组成员参与医师会诊,对脑梗死患者做全面的病情评估。向患者介绍医院病房环境和设施,详细介绍护理手段和康复方法。2)第2~7天:首先,用药指导,向患者介绍药物的使用方法、用量、用药目的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对于有失眠症的患者,建议不要服用咖啡、茶等饮料,因此这类饮料中含有咖啡因和氨茶碱,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会刺激中枢神经,最终使失眠更加严重。其次,强化行为疗法。为了促进患者睡眠,可制定行为疗法方案,做一些放松神经、刺激控制等措施,这样可以减少主动觉醒,加速患者入睡。强化行为的护理活动最好安排在白天进行,让患者可以处于身心放松状态,多听一些舒缓、轻柔的音乐,音量控制在40 dB左右。3)第8~14天,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调整训练时间规划和训练强度,制定一张合理的睡眠时间表,白天睡眠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晚上睡眠质量。白天可适当安排一些穴位按摩、针灸等中医理疗,可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改善夜间的睡眠质量[4]。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觉醒次数、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PSQI包含24个项目,分值在0~3分之间选择,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觉醒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时间、觉醒次数、入睡时间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高危性脑血管病症,通常发病突然,病情严重,且变化迅速,主要是因颅脑血管血栓阻塞或者破裂导致,会造成脑组织局部血氧供应中断,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创新和发展,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成功率不断提高,但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失眠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降低生命质量,也增加了患者的家庭负担。这是因为脑梗死患者在发病期间,神经递质出现失调,导致去甲肾上腺素和5-氢色胺含量下降,最终导致机体出现睡眠障碍[5]。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服务模式,它对脑梗死患者的日常护理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示,将护理计划制定成为日程计划表,医护人员和患者按照日程计划表执行,让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活动更加规范、科学。本研究针对脑梗死合并失眠症患者采取临床路径护理模式,首先组建针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小组,由康复护理专家、护士长以及组长构成,制定统一规范的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心理护理和测试方案、功能锻炼计划。在临床护理路径时间计划安排上,主要分为3个时间段,第1天安排患者和小组成员参与医师会诊;第2~7天做用药指导和强化行为疗法计划;第8~14天针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调整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制定合理的睡眠时间表。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觉醒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针对脑梗死合并失眠症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能够有效减少觉醒次数,延长睡眠时间,进而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

猜你喜欢

失眠症脑梗死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统计学符号书写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
超级心理医生
归脾汤联合地西泮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观察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