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患者不同出血部位与睡眠时间及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2022-01-25蒲云学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丘脑基底节脑干

蒲云学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脑科,重庆,400700)

脑出血即人们常说的脑溢血,主要是因为非外伤因素,使患者的脑动脉、静脉以及毛细血管出现自主性破裂,从而使患者发生脑内出血。据有关统计,全世界每年有300万的患者出现脑出血,其中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概率较高,大约为15%[1]。通过研究发现,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和脑出血的出血部位具有密切的关系,睡眠时间较长或者睡眠时间较短都会对脑出血发病率产生影响[2]。本研究中选取200例脑出血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对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和脑出血部位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收治的脑出血住院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56.24±3.51)岁;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在同意书上签字的患者;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确诊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因为外伤引发的脑出血患者;脑梗死引发的脑出血患者;血肿较大无法确认出血位置的患者;精神病患者;意识模糊患者。

1.4 研究方法 对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血脂水平进行检测。

1.5 观察指标 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患者发病前1个月的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进行评估,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对脑出血部位和睡眠质量以及睡眠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2 结果

2.1 脑出血部位与不同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 脑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123例,丘脑出血50例,脑叶出血11例,脑干出血8例,多部位出血4例,小脑出血2例,脑室出血2例;基底节出血、丘脑出血、脑室出血的患者的睡眠时间一般为7~8 h,脑叶出血、多部位出血的患者的睡眠时间一般会超过8 h,脑干出血、小脑出血的患者的睡眠时间一般在0~7 h之间,通过PSQI评估,得分低于5分者:基底节出血的概率为82.1%(101/123),丘脑出血的概率为52.0%(26/50),脑叶出血的概率为81.8%(9/11),脑干出血的概率为87.5%(7/8),多部位出血的概率为5.0%(2/4),小脑出血的概率为50.0%(1/2),脑室出血的概率为50.0%(1/2)。

2.2 多因素分析结果 通过多因素分析,睡眠质量差,可能和丘脑出血息息相关,经常午休有较大的概率导致患者发生脑叶出血,睡眠时间较短以及高血脂均有一定概率导致患者出现脑干出血。见表1。

表1 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基底节出血患者的例数最多,发生概率最高[3]。睡眠时间较短,可能会引发患者脑干出血[4],还会引发炎症反应,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从而使患者的血压迅速升高,进而引发患者出现脑出血情况,脑干以及脑干边缘的脑血流量会逐渐增加,也会引发脑干出血[5]。睡眠质量较差,可能会引发患者出现丘脑出血[6],但是,其发病机制还不够明确。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差,可能会引发一些系统性疾病,患者夜间容易惊醒,入睡比较困难,呼吸功能受到影响,如果患者的呼吸出现暂停情况[7],会使患者的大脑血流量受到影响,颅内压升高,脑卒中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8]。

综上所述,脑出血的出血部位和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睡眠质量较差,丘脑出血的概率较高;经常午休的患者,脑叶出血的概率较高;睡眠时间较短,睡眠质量差,会提升脑干出血的概率。

猜你喜欢

丘脑基底节脑干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C57BL/6J小鼠与豚鼠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比较研究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
认知功能障碍在丘脑梗死后的改变
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
经外侧裂入路与经颞中回入路手术治疗进展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比较
背侧丘脑解剖结构及其生理机能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婴幼儿耳聋的诊断价值及早期干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