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T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2-01-25邓文睿韦菊临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3期
关键词:磁共振肌瘤螺旋

邓文睿,韦菊临(通讯作者)

(柳城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西 柳城 545200)

子宫肌瘤是发生在女性生殖器官上的良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出血、腹部肿块、触痛、疼痛和不孕等是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有些患者无明显症状,只是在盆腔检查或超声检查中被发现[1]。子宫肌瘤不具有传染性,但随着妇女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会增高,有些子宫肌瘤会变为恶性[2],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医学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提高了这种疾病的治疗效果。然而,诊断中的误诊、漏诊如若不加以严格控制,将会严重影响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为了进一步提高子宫肌瘤的确诊率,人们越来越关注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1.5T磁共振成像诊断相关疾病的准确率受到人们的瞩目[3]。本文对1.5T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20年4月—2021年7月来柳城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子宫肌瘤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证实病变为子宫肌瘤者;②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未合并感染者;④宫腔内未放置节育器者。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子宫或附件疾病者;②合并感染炎症者;③病检提示肌瘤恶化者。遵循随机数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1.5T磁共振成像组和16排螺旋CT成像组,各30例。1.5T磁共振成像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4.35±6.71)岁,平均病程(10.06±3.17)个月;16排螺旋CT成像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5.12±5.64)岁,平均病程(10.43±3.2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6排螺旋CT成像组(仪器采用东芝Alexion TSA-032)检查前嘱患者饮用800 mL水,将管电压设置为80~130 kV,管电流设置为80~120 mA,患者采取仰卧位使用CT仪进行盆腔扫描,层厚、间隔均为5 mm,进行增强扫描时由肘静脉注入碘海醇60~80 mL,延迟10 s后扫描,扫描周期为8~10 s。CT扫描后应用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注意观察肌瘤边界、大小、形态等。

1.5 T磁共振成像组采用1.5T核磁共振(16排螺旋CT扫描机,磁共振为东软NSM-S15P 1.5T磁共振)进行诊断,检查前嘱患者排尿,患者取仰卧位应用T1WI、T2WI、有效增强T1WI及DWI序列,运用EPI序列采集DWI图像。成像参数:TR=2 400 ms,TE=100 ms,层厚2 mm,层间距1 mm,FOV 160 mm×106 mm,矩阵450×512,扩散梯度因子取40 s/mm2、200 s/mm2、400 s/mm2。所有序列FOV、层厚、层间距均一致。

全部病例的检查结果均由2位高年资的诊断医师进行阅读,分析各病例子宫肌瘤的大小、形态和数量。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组误诊、漏诊、诊断准确率进行判别。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EXCEL并以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结果

60例患者中,子宫肌瘤多发者8例,单发者52例;类型包括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与浆膜下肌瘤;肌瘤的直径为1~5 cm,形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

2.2 两组子宫肌瘤检出率对比

1.5 T磁共振成像组的肌瘤检出率为93.3%(28/30),高于16排螺旋CT成像组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子宫肌瘤检出率对比[n(%)]

2.3 两组诊断误差率对比

两组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1.5T磁共振成像组的总误差率显著低于16排螺旋CT成像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诊断误差率对比[n(%)]

3 讨论

子宫肌瘤,也被称作纤维肌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这种疾病的发生原因仍在研究之中,一般被认为可能与子宫肌层细胞突变、雌孕性激素水平和局部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有关[4]。通常按照肌瘤的发生部位分类,分为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和浆膜下肌瘤三类;其中最常见的是类型是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次之,黏膜下肌瘤最少见[5]。浆膜下肌瘤往往生存空间较大,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使得发现的时机普遍较迟且瘤体变大[6]。子宫肌瘤的大多数患者临床无明显症状,仅在盆腔检查或是超声检查会发现,少数患者会发生子宫出血、白带异常、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的生活与工作[7]。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环境的改变,近年来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医学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提高了这种疾病的治疗效果。然而,由于子宫肌瘤本身体积大、范围广,极容易与邻近脏器相互挤压或是发生推移,从而加大了诊断难度;并且在诊断过程中存在漏诊、误诊的现象,有的患者不能及早发现病变,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为提高子宫肌瘤患者的诊断率,减少子宫肌瘤误诊和漏诊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目前人们对更有效的诊断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关注[8]。

当前,于子宫肌瘤的诊断手段当中,经常会被用到的检查方法就是运用CT、磁共振成像对该该病进行诊断[9],16排螺旋CT在诊断过程中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减少漏诊、误诊方面,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面对较为复杂的疾病变化时,16排螺旋CT成像对于子宫肌瘤的检出率会有进一步的降低[10],这无疑大大影响了诊断效果,并且对该病的后期及时有效治疗难以保障。正由于此,1.5T磁共振成像技术得到广泛的关注,其在子宫肌瘤的有效诊断方面,已经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效果[11]。借助1.5T磁共振成像,可以迅捷地指示肌瘤病变存在的位置,并能有效反映肌瘤的数量、大小及其形态特征[12],与此同时,可借助1.5T磁共振成像有效区分子宫肌瘤以及某些非肌瘤疾病[13]。在子宫肌瘤的诊断时,诊断医生需准确把握子宫肌瘤图像特征,尽量减少漏诊、误诊,使1.5T磁共振成像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性得以有效体现。

为探究1.5T 磁共振成像对于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并与16排螺旋CT成像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本研究选取了近年间来于我院就诊的60例子宫肌瘤病人,并且均分为两组,分别应用1.5T MRI和16排螺旋CT成像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对两组子宫肌瘤检出率、漏误诊率进行了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5T磁共振成像组的子宫肌瘤检出率显著高于16排螺旋CT成像组(P<0.05);两组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1.5T磁共振成像组的总误差率显著低于16排螺旋CT成像组(P<0.05)。本研究表明使用1.5T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子宫肌瘤患者可提高检出率,降低误诊、漏诊率。在陈凤等[3]研究中探讨了1.5T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试验选取了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1.5T磁共振成像、超声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及定位错误率。结果显示,1.5T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8.0%(196/200),高于超声诊断的85.0%(170/200),漏诊率2.0%(4/200)低于超声诊断的11.0%(22/200),定位错误率0.0%(0/200)低于超声诊断的4.0%(8/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子宫肌瘤患者中采用1.5T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应用效果显著。目前,临床上常用CT、磁共振成像、超声对该该病进行诊断。通过笔者的研究和对陈凤研究的叙述,不难看出,1.5T磁共振成像诊断子宫肌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16排螺旋CT成像技术和超声诊断,误诊率、漏诊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种诊断技术,1.5T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在临床大力推广并使用。综上所述,可认为1.5T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相较于16排螺旋CT成像能够更显著提升该病的诊断率,降低误诊与漏诊率,值得在临床予以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磁共振肌瘤螺旋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旋风“螺旋丸”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