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水:四渡赤水出奇兵

2022-01-23沈亮

珠江水运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中革军委渡赤水赤水河

文|本刊记者 沈亮

毛泽东的一生中指挥过太多经典战役,但在他的眼里,有一场战役是“平生最得意之作”,这就是长征途中的四渡赤水之战。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然而中央红军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蒋介石纠集五省军阀及国民党中央军共150多个团,40余万人,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压来,企图将中央红军“聚而歼之”。而中央红军只剩3万余人,已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想冲出重围,犹如绝处求生。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根据运动战、游击战方针的指引,机动灵活,寻找突围之策。在习水县土城镇四渡赤水纪念馆,一段党中央、中革军委发布的《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摘录这样写道:“红军必须经常的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土城鏖战 一渡赤水

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北上向赤水河疾进,计划夺取土城以及赤水县城之后北渡长江。1月24日,红一军团击溃黔军后占领了入川要冲土城,但川军先于红军进入赤水县城。1月26日,毛泽东根据错误的情报作出了在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打击川军先头部队的决定。

1月28日,青杠坡战斗打响。青杠坡战斗主要由红三、五军团参战,党的两代领导核心、三位国家主席、一位开国总理、五位国防部长、七大开国元帅和五百多位开国将军都在这里参加了战斗,这是一场中共战争史上参战级别最高的一场战斗。这场战斗非常惨烈,红军伤亡3000余人,与远超预计数量的敌人激战未能得胜。

朱德总司令亲自奔赴前线,留下一句:“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足惜。”然而川军“模范师”在得到增援后仍然步步紧逼,中央红军已成背水之势。

面对不利形势1月28日晚,中革军委在土城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主动撤出战斗,改变行军路线西渡赤水河。1月29日凌晨,中央红军抛弃笨重物资,分别从土城的浑溪口、蔡家沱、元厚等渡口西渡赤水河,向古蔺方向前进,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二渡赤水 再占遵义

一渡赤水后,川军为防止红军入川,沿长江重点布防,红军无法北渡长江,中央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2月9日,红军向云南扎西(今威信县)集结整编。5日至9日,中央政治局在威信水田寨、大河滩、扎西镇等地连续召开会议,史称扎西会议。

在扎西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的责任,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扎西会议研究部署了全国革命斗争、红军的精简整编等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扎西会议还确定了中央红军新的战略方针,中革军委采纳了毛泽东“回师东进,再渡赤水”的建议,决定趁敌主力大部被吸引至川滇边境,作势北渡长江却出其不意回师黔北。

2月11日,中央红军分三路纵队由扎西掉头东进,以9军团1个团引敌西进。红13团抢渡二郎滩,控制渡口。2月18日至21日红军分别由二郎滩、太平渡、淋滩等处二渡赤水,24日攻占桐梓,25日奇袭娄山关,28日再占遵义,歼灭和击溃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2000人,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蒋介石不得不承认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

遵义战役中,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在遵义老城侦察敌情时不幸牺牲,他是红军长征途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红三军团第五师政委钟赤兵因身负重伤被迫截肢,他就用一条腿坚持走完长征抵达陕北。

三渡赤水 声东击西

3月2日,蒋介石飞往重庆“督剿”,企图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一带,红军多次寻战未果。

3月12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军事领导小组代表中革军委指挥作战,红军主力15日向鲁班场周浑元之敌发起进攻,由于工事坚固,攻击未能奏效。

3月15日夜,红军进占仁怀,16日至17日从茅台大造声势西渡赤水河(三渡赤水),再次向川南古蔺、叙永方向前进,佯作北渡长江姿态。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

四渡赤水 突出重围

红军以一个团伪装主力,引敌向西,主力则“秘密、迅速、坚决、出敌不意向东”。3月21日晚至22日,中央红军由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等地第四次渡过赤水河,从敌人重兵间隙中再次折回贵州,而此时敌大军仍向川南一带集结。3月27日,中央军委以红9军团暂留马鬃岭,向遵义方向佯攻,主力则昼夜兼程向南疾进。3月29日至31日,红军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惊慌失措,急调金沙江防线的滇军孙渡部增缓贵阳。

红军摆出东渡清水江的姿态,声东击西,4月9日,出其不意地以每天120里的行军速度折向西南乘虚疾进云南,大造进攻昆明声势。红军趁敌军金沙江南岸兵力空虚,分三路,以强行军昼夜兼程,抢渡金沙江。5月3日,红军强占金沙江边的皎平渡口,于5月9日全部渡过金沙江,标志着整个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结束。

据时任国民党贵阳市公安局长王天锡回忆:“坐镇贵阳的蒋介石先生三令五申地命薛岳迅速把红军主力的行军方向侦察清楚,但一连三天都得不到要领,蒋介石先生在电话里大骂薛岳…据蒋的卫士说,蒋介石气得发昏,把电话机听筒都扔在地板上,顿足大骂不止。”

驰骋千里 赢得胜利

四渡赤水之战,中央红军发扬游击战、运动战的优长,南北往返数次,东西驰骋千里,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避实击虚、声东击西、乘隙而进,巧妙地穿插于敌军重兵围堵之间,在数十万敌军阵中生龙活虎地周旋;在运动中保存自己,消灭了国民党军四个师、两个旅、八个团,共计1.8万多人;神不知鬼不觉地跳出了蒋介石苦心经营、严密部署的包围圈,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大军甩在身后。

四渡赤水,历经艰险,百折千回,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绝笔。毛泽东这样评价:“这一仗,由于及时渡过了赤水河,摆脱了尾敌,改变了被动局面。部队果断地变为轻装,甩掉了包袱,行动更自由了,更能打运动战、游击战了。”

聂荣臻在《长征》一文中回忆:“这个阶段,我们都是声东击西,大踏步地机动作战,不断地调动敌人。这样打法,部队自然要多走一些路,疲劳一点。可是,敌人却对我们捉摸不透,便于我们隐蔽企图,使我军由被动变为主动。”

这一仗不仅是红军长征中最经典的成功战例,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此一役,红军摆脱了长征以来被动挨打的危局,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胜利。

猜你喜欢

中革军委渡赤水赤水河
唐光平摄影作品欣赏
——美丽赤水河
法治,让赤水河碧水长流
中革军委的由来及其与中央军委的关系
赤水河
对“西北军委”记述问题的考证
EH4测深法在赤水河大桥桥梁墩台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四渡赤水战役中的通信保障
对四渡赤水前后红军军事转折问题的再研究
夺取长征战略主动权的得意之笔——谈四渡赤水的指挥艺术
军事指挥上的一个杰作——四渡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