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让习作单元焕发生命活力
——略谈统编教材四下习作单元教学

2022-01-22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秋瑾小学赵家坂校区张红红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换景游览景物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秋瑾小学赵家坂校区 张红红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中心小学 季科平

习作单元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与普通的阅读单元有极大的区别。习作单元的整个单元板块,都在为学生的习作铺路,将表达方法的指导巧妙地融入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

四年级下册习作单元《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正好处在学生思维转型的契机上,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学生已初步学习了“描写一处景物”“介绍一个景点”的内容。而四年级下册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则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为“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在习作要求的引领下,我们去展开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范文的教学,就特别需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尝试从常规的课堂中跳出来,运用整合策略来展开习作单元的教学,通过整合,教一些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让习作单元焕发更多的生命活力。

一、教什么——接住地气

鲁迅先生曾说:“凡是已有定篇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教师面对习作单元的课文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真正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并根据真实学情做出必要的取舍。让“教什么”一头接住教材的地气,一头接住学生的学情。

(一)教材这样编排

《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这一习作单元是这样编排的:

第一部分为《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两篇能集中体现习作要素的精读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习作方法;第二部分为“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是对单元学习的一个归纳总结和初步实践;第三部分为《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两篇习作例文,让学生通过范例继续体会写法;第四部分为一个半命题习作训练《游______》,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展开生动的写作实践。

“交流平台”重在交流学生学习两篇精读课文之后的感受,重在梳理: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可以把特别吸引人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可以按变化的顺序来写。“初试身手”部分首先呈现了一个场景设计——参观植物园:根据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用一段话按顺序介绍。其次引导学生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二)教学这样取舍

整合本单元课文的教学,要进行必要的取舍,并按学情需要调整教学顺序。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侧重提取移步换景的相应自然段来学习;《海上日出》《七月的天山》分别选取相应的自然段来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描写。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舍去了雷同的读写点,抓住典型,得到的是更为清晰明了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

“读”最终指向“写”。教材采用半命题《游______》来引导学生展开写作:按照游览顺序写,通过画线路图厘清思路;挑选重要的景物写出特点;使用好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加自然。

二、怎么教——增加底气

写作课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习作操练,这时写作方法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教?怎样整合习作单元的内容?用什么方法更能让教师教得恰到好处,让学生学得轻松呢?

(一)范文引路,未成曲调先学法

1.借《颐和园》《记金华的双龙洞》和学习单——例文解构图表,学习“移步换景”。

经过引导,学生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观察学校景物,并完成相对应图表,心中有框架。

2.借例文《颐和园》片段“登上万寿山……”,学习“定点观察”。

教师通过教材例文选段和学生范文选段比较,引导学生选好“观察点”。观察时立足点不发生变化,固定在一个基点上。这个点必须是能全面清楚地观察到景物,然后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展开观察。

(二)参观游记,小练笔初试身手

此法在“初试身手”栏目中尝试使用:按顺序介绍植物园。趁热打铁,学生对于游记的习得动机初步被激发了出来。从动力学的角度看,本单元前两篇精读课文,有效地激发出了学生的写作动机。后两篇习作例文则是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欲望。

以上三个教学环节,清晰地形成了从“知其然——移步换景、定点观察”的认识和理解,到“知其所以然——习作实践”的运用这样的教学思路。学生们学会了运用课文解构图表和写作顺序介绍自己的校园,学会了如何选择游览顺序,如何串联游览的顺序更合理。学以致用进行小练笔,正是运用所学的“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三)金针度人,美景绘出伴君赏

1.绘声绘色:一处景多个物。借用《七月的天山》第2自然段,教会孩子们利用语言的表达,抓住特点,细致描写。不同的景物总有不同的特点,要抓住它独有的特点写。

2.绘形绘感:一处景一个物。选取《七月的天山》写野花的一段作为示范,教会孩子同一个景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突出事物的特点。可以从大小、形状、色彩等各个方面,逐一细致描写。

3.情景交融:一个物不同变化。巧用《海上日出》描绘了太阳由将出、半升到全都升起时的不同变化,引导孩子们体会同一个景在不同时刻变化的细腻描写。

4.实战演练:习作《游______》。要求:你游览过的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在横线上填上这个地方的名称。按照游览顺序写写这个地方,重点写好印象深刻的景物,写出它的特点。

《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习作单元中的这四篇文章均是很好的“作前指导”的模板,具有典型的写作结构、写作顺序、写作语言特点等,教师带着学生整合着去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习作的“扶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利用好教材中的这四篇文章,促发学生打开写作思路的阀门,产生写作的灵感。让学生在整合学习中真正明白习作可以怎么写,从而树立起写作的信心。

三、如何评——灌注生气

《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的习作单元的写景作文有三点要求:一是按顺序,二是抓特点,三是写具体。由此,本次课例安排:第一,课文内外结合,主要依据单元写景习作的要求,以教材中涉及的课文为范例,同时也不局限于教材,寻找课外资源设计写景小练笔,对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第二,仿写和迁移结合,依托习作例文的示范,仿写小段落,落实随堂小练笔,为整篇习作做好铺垫。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运用比较合理的、贴近学生的评价方式,巧妙地加以解决。

其一,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此材料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现在的孩子旅游经历都不少,可是真正要确定对象时,却充满着迷茫,好像好多地方可以挑,可是又不知道哪个地方适合写。

评价学生选择的习作素材时,通过小组讨论,展开生生互评。

交流后认为:1.可以移步换景的,多个观察点构成的景点较为有话可写。2.浏览过程中,其中有一处可以全方位着笔的是较为理想的写作素材。

其二,是否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清楚。写景的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在本次习作中,不少学生只是简单地凸显了游览顺序的语句,看上去是移步换景,可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形成比较合理的介绍顺序。

评价学生写出的几个片段时,通过全班展示,展开教师的示范评改。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自己的片段进行修改。

修改后,学生明白了:1.体现游览顺序的语句起到过渡的作用,可以适当运用表示动作的承接词,例如“绕过”“穿过”“行走至”等。2.每两个相互串联的地点要有连贯性,不可跳跃幅度太大。

其三,是否有重点的景物,是否凸显了景物特点。不少孩子只是粗略地勾勒景物的大致轮廓,语言较为平淡,空话、套话较多,还有一些孩子喜欢堆砌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好词佳句,语言缺乏个性。

评价整篇文章时,通过共同交流,采用师生合作评价的方式。

评价后让学生明白:1.为表现景物的特点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点展开。2.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展开描写,语言会更具有生命力。优美的语言即使是“一个字”也是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的。3.重点的景物也需要陪衬,也需要有详有略的不同方位的小景物借力发力。

实际上,无论哪种评价方式和评价语言,都要指向于学生的习作提升。只要能让学生“大珠小珠落玉盘”,体验到自己习作的成功,让他们的习作也能慢慢变得有梯度、有深度、有广度,就说明这样的评价是富有生气的。

运用整合的策略展开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教学,让学习目标更加清晰,让学习内容更加明确,让学习过程更加真实,让学习效果更加明显……整合习作单元教学,一起借巧文,用巧手,绘美景,让习作单元焕发出更多的生命活力!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陆游《幽居初夏》

猜你喜欢

换景游览景物
四时景物皆成趣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写写冬天的景物
《100层的房子》:“定点观察”与“移步换景”
美术馆游览指南
游览路线
导演的手法——舞台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