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评价研究

2022-01-21张司晗

中国园林 2021年12期
关键词:颐和园皇家名人

张司晗

刘晓明*

北京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2 000余年的集大成之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象征意义。皇家园林由名人参与建设,并承载了历代名人不同类型的活动。清代及以前,皇家园林作为皇室的私有财产,是皇室成员游览、散志澄怀、祀神礼佛、生活起居、举办庆典、理政、外交、创作等的场所。此外,宫室近臣、外国使臣等也会被接见入园游赏。皇家园林转变为对公众开放的公园后,吸引了世界各国政治、文化、科技等各界名人的居住与到访,承载了更加丰富的名人活动。名人的到访对提升皇家园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丰富其物质资源和精神内涵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出皇家园林的重要地位、价值。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是指皇家园林与名人发生关联的过程中,名人的影响力和名人留下的物质、精神资源使皇家园林产生的相应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等价值[1],是皇家园林广义文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古典园林与名人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名人纪念园林的景观营造[2-4]、保护[5]方面;少数研究提到了皇家园林与名人的关联产生的价值,如傅凡[1]用“历史关联度价值”表征历史名园与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关联的程度,但没有进一步明确量化方法。由此可见,从关联名人的角度探讨皇家园林价值的研究较少,且缺乏定量研究。本研究旨在以名人在皇家园林中的活动为切入点,剖析名人关联价值形成机制,构建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评价体系,认知、量化、比较各皇家园林关联名人的影响力及其留下的物质、精神资源价值,指导皇家园林名人资源保护利用策略的制定,为其他地域、类型的中国古典园林名人资源管理提供借鉴,完善中国古典园林价值评价体系。

1 北京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形成机制

1.1 名人的概念

《辞海》中对名人的解释是“负有盛名的人”。章采烈对历史名人的定义是“历史上在某一领域崭露头角,在某一方面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起过重大作用,对后代有着深远影响的那类历史人物”[6]。冯昆思认为名人是在某一领域中对社会的发展起到较大的作用,从而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人[7]。

本文讨论的名人是皇家园林建园至今,与其发生关联的古今中外名人。按时间划分,古今中外名人包含历史名人和当代名人。按名人获得成就的领域划分,古今中外名人包含政治名人、文化名人、科技名人、体育名人等。政治名人包括古代皇帝、太后、近支王公、大臣,以及近现代时期国家各级领导人、执政党领导人、世界组织领导人等。文化、科技、体育名人是指在文化、科技、体育领域有重要成就、对社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人物。

1.2 北京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形成机制

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的形成基于名人在皇家园林中的活动。名人关联价值形成过程包含2种路径:首先,每位曾在皇家园林中活动的名人都因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丰富了皇家园林的精神内涵;其次,名人活动可能产生相应的物质和精神资源——物质遗存、精神财富,或与重要的历史事件关联[8]。

因此,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包含以下几种类型的价值:1)名人影响力,即皇家园林因关联名人的影响力而增加的自身影响力所具有的价值;2)物质遗存价值,即皇家园林中的名人活动产生的物质遗存所具有的价值;3)名人精神价值,即皇家园林中被名人活动赋予的精神内涵所具有的价值;4)历史见证价值,即皇家园林作为名人参与的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的价值。其中,物质遗存价值、名人精神价值、历史见证价值的大小与关联名人的影响力呈正相关。名人关联价值的产生促进了皇家园林物质空间的演变和精神内涵的丰富发展(图1)。

图1 北京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形成机制

2 北京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评价体系构建

2.1 评价体系构建目标及原则

北京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评价体系构建的目的是从关联名人的角度认知皇家园林物质空间的演变和精神内涵的发展,指导公园管理者合理适度利用皇家园林的名人资源,提升皇家园林名人文化对公众的影响力、感召力,促进皇家园林文化内涵的保护与传承。

评价体系构建遵循科学性、实用性、整体性、层次性、全面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目的性以及政策引导性原则[9]。

2.2 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2.2.1 评价体系初步构建

运用分析法对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评价体系进行初步构建:将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组成部分或不同侧面(即子系统),进而逐步细分以形成各级子子系统,直到每一个部分或侧面都可以用具体的统计指标来表征[9]。

根据前文分析,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包括名人影响力、物质遗存价值、名人精神价值、历史见证价值四大部分。进一步地,依据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确定名人影响力的影响因素以及皇家园林中名人活动产生的物质和精神资源种类,并遵循相关性、可靠性、可测量性、可解释性、可验证性、可获得性、动态性[10]的指标选取原则,对每一部分进行细化,从而形成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评价体系的初始结构。

2.2.2 评价体系测验优化

运用模糊德尔菲法对评价指标体系初始结构进行测验优化:邀请10位风景园林专业教师、10位公园管理处专业人员对评价体系初始结构进行评议[11]。确保各项评价指标数据能及时、经济、准确地获得,指标计算方法、范围、内容科学,评价数据资料质量高[10];在保证全面性的情况之下,尽量减少评价体系中指标个数,并注重指标体系的评价功能及决策功能的发挥[9],从而得到最终的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评价体系。

2.3 评价体系内容

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评价体系分三部分:政治名人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文化、科技、体育界名人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名人活动产生的物质和精神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表1~3)。政治名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其职位级别[12]、国家实力[13]等密切相关。国家人口和经济实力是构成国家实力的最重要因素[14-17]。因此,选取政治名人职位级别、政治名人所在国家的人口、政治名人所在国家的GDP作为测度项。文化、科技、体育界名人的影响力与名人在某一领域或某几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与功绩、对社会的贡献与作用,以及社会影响成正比[16]。因此,选取谷歌图书语料库英文关键词词频指标表征名人的国际知名度[18-19],百度网页搜索量、中国知网相关文献数量指标表征名人的国内知名度。

表1 政治名人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2 文化、科技、体育名人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3 名人活动产生的物质和精神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3

皇家园林中的名人活动产生的物质和精神资源分为物质遗存、名人精神、历史事件。名人活动产生的物质遗存包括遗存景点、名人墓葬、名人遗物、史籍资料等类别。名人的建设、居住、教育活动可能留下遗存景点,如:清乾隆帝在万寿山后山建赅春园、味闲斋,其遗址留存至今[20];民国时期的名人将香山静宜园部分园林建筑改建为住所,在静宜园内添建校舍以进行教育活动,从而留下了改建和新建建筑[21]。名人的墓地营建活动会留下名人墓葬,如颐和园内的耶律楚材墓,碧云寺内的孙中山先生衣冠冢。名人在皇家园林中的游览、居住、理政活动可能会留下生活和工作用品、器物等,如颐和园内现存有清代皇室鉴赏把玩及日常生活使用的陈设,香山静宜园来青轩内保留有周恩来等领导人驻园筹划建立新中国工作时期的生活和工作用品。名人的创作活动会产生诗文、绘画等史籍资料,如:清代乾隆皇帝为清漪园、静宜园等创作的大量御制诗,裕德龄、裕容龄创作的记录颐和园宫廷生活的著作[20],毛泽东在香山静宜园筹划建立新中国工作期间创作的社论[21]。

名人活动承载的精神内涵包括政治思想、教育思想、科学思想、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革命精神等。清代,皇帝的理政活动承载了与和气游、仁风南薰等的政治思想和治世情怀[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香山阐明“两个让位”思想[22]。名人的教育活动体现了其教育思想,如清光绪年间醇亲王奕譞在颐和园原耕织图旧址上创办京师昆明湖水操学堂,体现了其满族海军人才培养观念[20];民国时期熊希龄在香山静宜园创办“香山慈幼院”,形成了“慈善教育”思想[23]。名人的学术活动贡献了相应的科学思想,如古建及园林专家在颐和园参与治镜阁复建工程可行性的研讨等,促进了遗产保护修复思想与方法的交流与发展[20]。名人的宗教活动承载着宗教思想和精神,也象征着民族团结,如六世班禅曾为香山静宜园昭庙开光、章嘉活佛曾在此讲经[1]。名人在皇家园林中参与的民俗活动使皇家园林成为民俗文化发扬传承的载体,如清代乾隆帝将传统民间体育运动——冰嬉活动定为“国俗”,每年奉皇太后到北海琼华岛庆霄楼观赏冰嬉[24]。名人的一些理政活动蕴含着革命精神,如五四运动前夕,李大钊在中山公园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现了其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2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在香山静宜园指挥了向全国的进军及筹建新中国工作,体现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以及不畏艰险、敢于斗争、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革命精神[26]。

名人活动可能和重大的历史事件关联,使得皇家园林成为历史的见证。如乾隆帝在香山静宜园发布收复金川的命令,会见六世班禅[1];光绪帝在颐和园进行“百日维新”的重大决策[27];叶剑英在颐和园指挥北平和平解放;全国劳模魏红、体育名人姚明等在颐和园参加“雅典2004奥运火炬北京传递庆典”[20]。

3 北京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量化评价实践

3.1 北京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量化分析及结果

对颐和园、香山公园、天坛公园、中山公园、北海公园5个北京皇家园林进行分析,阐述名人关联价值评价体系的实践作用。首先,根据名人类型,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对关联名人的影响力进行量化。其次,判断名人在皇家园林中的活动是否产生物质和精神资源价值,并对产生的价值类型进行量化。名人的物质和精神资源价值量化结果与名人影响力的乘积即为该名人物质和精神资源价值的最终得分。名人的影响力、名人物质和精神资源价值得分之和为该名人对应的价值总分。最后,将所有与皇家园林有关联的名人的价值加总,即得到皇家园林的名人关联价值。指标量化步骤与方法见图2。

图2 北京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量化步骤

根据计算结果,颐和园等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从高到低的排序如表4所示。颐和园具有最高的名人关联价值,香山公园、中山公园、天坛公园次之,北海公园的名人关联价值最低。名人影响力方面,颐和园关联的名人的影响力总和最大,香山公园、天坛公园、中山公园次之,北海公园关联的名人的影响力总和最小。名人留下的物质和精神资源价值方面,颐和园的价值最高,香山公园的价值稍低于颐和园,中山公园、天坛公园次之,北海公园最低(图3)。其中,香山公园中名人留下的物质遗存价值最高,颐和园、天坛公园次之。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华文明的象征,是清末政治中心、北平和平解放的指挥部、中共领导人进京第一站,见证了戊戌变法、北平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奥运会等重要历史事件,其名人精神价值和历史见证价值均最高(图4),此结果也说明了本评价体系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

表4 颐和园等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总得分排序

图3 颐和园等皇家园林名人影响力和名人物质和精神资源价值得分

图4 颐和园等皇家园林的名人物质和精神资源各项价值得分

3.2 北京皇家园林名人资源保护利用策略

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评价体系可作为指导皇家园林名人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工具。名人活动产生的物质遗存和名人精神价值的三级指标是指导名人资源保护利用政策制定的指标层,其中D3.1、D3.6、D3.11、D3.15表征各类物质遗存的丰富度,D3.2~3.5、D3.7~3.10、D3.12~3.14表征各类物质遗存的保护利用状况,D3.16、D3.23、D3.30、D3.37、D3.44、D3.51表征各类精神资源的重要程度,D3.17~3.22、D3.24~3.29、D3.31~3.36、D3.38~3.43、D3.45~3.50、D3.52~3.57表征各类精神资源的传播情况。名人留下的物质和精神资源的丰富度和重要程度越高,则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越大。因此,管理者可通过计算保护利用指标、传播指标与各类物质和精神资源丰富度或重要程度指标的差值,针对差值为负的公园制定提升策略,并适当借鉴相应指标的“标杆”公园(得分最高者)[11]的做法(表5)。

表5 皇家园林名人资源保护利用策略

4 结论与讨论

论文以北京皇家园林为例,以皇家园林关联的名人活动为切入点,提出名人关联价值的概念,剖析名人关联价值的形成机制,构建名人关联价值评价体系,探索皇家园林名人资源价值的定量评价,以准确认知皇家园林名人文化内涵、指导皇家园林及其他类型的中国古典园林名人资源的保护利用。基于评价体系及量化评价实践,可得到以下结论。

1)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分为名人影响力和名人活动产生的物质和精神资源价值两部分,后者包含物质遗存价值、名人精神价值、历史见证价值。

2)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的高低与关联名人的数量、影响力,名人留下的物质和精神资源的数量、重要性有关。如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是古代帝王散志澄怀、拈香、祭祀、处理政务、外交,太后举行万寿庆典、观演戏剧之所,是近现代名人参观游览、居住、疗养、聚会、视察、进行政治外交活动的重要地点,具有极高的名人关联价值。

3)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评价体系是指导名人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工具。管理者可基于评价体系中的保护利用指标及名人物质、精神资源重要程度指标的相对值,确定各皇家园林需要提升的弱项指标,进而借鉴相应指标的“标杆”公园的做法、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名人资源保护利用策略。

以北京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遗产与名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共性,因此论文提出的名人关联价值评价体系和管理策略可为其他地域、类型的中国古典园林遗产的名人关联价值评价和名人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另外,名人关联价值评价完善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价值评价体系。2015年《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36]将文物古迹的价值分为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北京皇家园林名人关联价值表征了名人对皇家园林物质本体和精神文化内涵的影响,体现了皇家园林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价值,是皇家园林等古典园林价值评价体系中广义文化价值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名人关联价值的提出有利于促进中国古典园林遗产价值的全面、深入认知。

注:文中图片均由张司晗绘制。

猜你喜欢

颐和园皇家名人
颐和园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谁说皇家无真情
皇家游泳池
舔名人
名人摔跤后
加拿大皇家空军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颐和园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