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利兴和朱凤蓉:大漠里走出来的“将军夫妻”

2022-01-20蕊红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2年1期
关键词:物理系马兰核试验

蕊红

本文主人公

重逢在大漠

张利兴和朱凤蓉虽是吴淞中学同班同学及清华校友,但真正相爱相知,还是来到大漠后。

张利兴从吴淞中学毕业时,国家百废待兴,一心想学尖端原子能技术的他,考进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次年转入新筹建的工程化学系,研究怎么从铀矿里提炼铀。虽然毕业后去的都是艰苦地区,但那时候的张利兴是一个热血青年,对于未来可能面临的艰苦,并不在意,他只想学好专业,将来可以用学到的本领报效国家。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起爆成功。当时还是清华大学大四学生的张利兴,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振奋。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报名前往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临行前,他鼓起勇气,找到还在学校做毕业设计的朱凤蓉。一张合影,定格了两个年轻人淳朴的笑容,也定格了一辈子并肩战斗、携手奉献的人生。

朱凤蓉最初考入的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入学一年后,她转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就读,学的专业是工程物理系最保密的专业同位素分离。朱凤蓉至今记得,她的系主任告诫同学们:“你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都想着成为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式的科学家。但我特别要告诉大家,你们学了工程物理系,就要时刻准备着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1966年朱凤蓉从清华大学毕业。她原本可以留在北京工作,学校希望她留校当老师,但朱凤蓉却有着更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国防建设正是用人之际,核试验放射化学诊断急需专业人才,她做出了与张利兴一样的选择,义无反顾赶赴大漠深处的马兰核试验基地。

满怀科学报国的雄心壮志奔赴马兰后,让朱凤蓉惊喜的是,在这荒凉的大漠深处,他与张利兴再次重逢了。

丹心照大漠

“有一个地方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它,请西出阳关,丹心照大漠,血汗写艰难,放着那银星,舞起那长剑,擎起了艳阳高照晴朗朗的天……”一首《馬兰谣》,诉说着多少奋斗的青春。多年以后,当满头华发的张利兴和朱凤蓉再次哼唱起这首《马兰谣》时,初到马兰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这个中国核试验起步的地方,留给年轻的张利兴和朱凤蓉的第一印象就两个字:荒凉。

那里除了建好的几排房子,什么都没有,连最基本的生活设施都不完善。这里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绵延八百里的荒漠上,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夏天温度高达四十多度,冬天温度低至零下二十多度。基地创建初期,这里的生活尤其艰苦,每天喝的水又苦又咸,吃的东西都是从外面运进来的,除了海带、粉条、土豆外,很少能见到青菜。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张利兴和朱凤蓉没有打退堂鼓,带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在这里扎下了根。他们在这里相知相爱,一起打拼事业。1969年12月12日,他们领了结婚证,将两张单人床拼到一起,到基地的军人服务社买了些糖果分给战友们,就算是完成了终身大事。

1974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为了给女儿增加营养,朱凤蓉便托人从上海捎了一些鸡蛋过来。这些辗转几千公里的鸡蛋,对于他们来说十分珍贵。他们没舍得吃,而是想方设法用这些鸡蛋孵化出小鸡。然后每到周日,夫妻俩就骑车去山里挖野菜喂鸡,顺带再捡些牛粪,给他们的菜地施肥。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在荒凉的马兰种出了绿叶菜,还种活了上海崇明的金瓜。

就这样,张利兴和朱凤蓉扎根在沙漠里,创造着属于他们的精彩。在他们眼里,生活的艰苦不算什么,在马兰拼搏的岁月,除了艰苦,也很美好。在这里,有洁白的雪山,有荒漠上盛开的野花,有他们热爱的事业。他们不是没有机会离开这里,1990年,浦东开发,母校老师力邀他们夫妻俩到清华在浦东设的点工作,夫妻俩婉言谢绝了老师的好意。在之后的岁月里,深感肩上责任重大的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地坚守在戈壁,做着平凡而伟大的工作。

在研究室,朱凤蓉研究的是核试验放射化学诊断。她和研究室同事们加班加点工作,在研究碳粒离子源技术的过程中,成功地将检测灵敏度提高了几十倍,使这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诊断核弹性能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

在朱凤蓉为工作拼命的同时,张利兴也一心扑在工作上。他的研究重心是地下核试验。张利兴和他的地质水文研究室伙伴们冒着生命危险,艰苦奋战了近5年的时间,终于在1969年9月23日零时15分,成功试爆了新中国第一次平洞地下核试验!

“在马兰的每一天,我们都身处看不见的‘刀山火海。”时过多年,张利兴回忆起曾经的峥嵘岁月时说,“我们的事业,决定了我们就是在大漠奋力地拼搏,在戈壁默默地生活。干的是惊天动地的事,做的是隐姓埋名的人。”

归来仍是少年

随着中国国防事业的不断发展,马兰基地不断壮大的“核元素”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在几十年孜孜以求、鞠躬尽瘁的拼搏中,张利兴和朱凤蓉渐渐成长为基地的科研骨干、国防科学领域的栋梁之材。从1958年6月组建中国核试验基地,到1996年9月中国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我国成功进行了45次核试验,朱凤蓉参与37次,张利兴参与29次。

1997年,张利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2000年,朱凤蓉也被中央军委晋升为少将。

多年以后,当空中升腾的蘑菇烟云早已散尽,平沙莽莽定格为书架上的照片,张利兴与朱凤蓉荣归故里回到了上海。少小离家老大归,半个世纪的大漠风沙,将他们的青丝吹成了白发,但他们归来依然是“少年”。

如今,爱唱歌的朱凤蓉退休后和张利兴一起,加入了平均年龄超过74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他们在歌声中,回忆峥嵘岁月里大漠戈壁的青春和爱情,唱起最动听的少年的歌。

2021年2月,在央视网络春晚的舞台上,他们这群平均年龄74.5岁的清华学霸,唱起歌曲《少年》。他们挽起衣袖,激情唱响:“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现场激昂的气氛,让观众感动泪目,他们用鼓掌和欢呼,向这群眼里有光、心里有爱、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老人表达着敬意……

猜你喜欢

物理系马兰核试验
美国大学物理系早期教学体验课程改革研究
迟到的贺卡
我帮爷爷放绵羊
关于《大学物理》中一道习题的讨论
严师黄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