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职业本科计算机类专业课证融通研究

2022-01-17李海强黄芬梅杨朝义蒙振海张钦锋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专业课

李海强 黄芬梅 杨朝义 蒙振海 张钦锋

摘要: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政策的颁布实施,“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依然不够显著,特别是针对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职业技能课证融通研究还不够成熟,本文针对“1+X”证书制度下职业本科计算机类专业课证融通进行研究,探索有效的改革方法,满足社会发展对计算机类专业职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1+X”证书;职业本科;计算机类专业;课证融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1+X”证书制度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4.0”和“中国智能制造2025”提出之后,为满足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提出了“1+X”证书制度的相关内容,明确提出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也就是“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职业教育符合“1+X”证书制度试点的基本要求,符合行业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能够更好的解决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而职业本科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2.职业本科计算机类专业职业技能的要求

当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动,计算机类专业以培养掌握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人才为目标,但内容比较广泛,很难培养“专精尖”的职业人才,而职业本科的计算机类专业,以职业为导向,能够很好的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能够为行业培养职业人才。职业本科的计算机类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还要求以职业为导向,规划自身发展,養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最终成为企业和行业的高层次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然而,“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最终目的正是培养高层次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与职业本科计算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即符合职业本科计算机类专业职业技能的要求,又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1+X”证书制度是职业资格认定,为了能够让职业本科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具备专业知识,同时又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技能,应该加强专业课程和证书融通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专业和“1+X”证书的优势。

3.“1+X”证书制度下职业本科计算机类专业课证融合的意义

“1+X”证书制度下职业本科计算机类专业的课证融合,是为了培养掌握先进电子信息技术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落实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进行职业本科计算机类专业的课证融合,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更好地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二是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引领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并将引导院校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进一步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高质量开展社会培训。三是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性工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也是对学习成果的认定。结合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积极推进探索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设计与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相衔接,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4.“1+X”证书制度下职业本科计算机类专业课证融通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课证融通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有:

4.1 缺乏顶层设计

课证融通没有能够很好的开展,主要原因在于:缺乏顶层相关的方针和政策作为指引,没有总体实施方案和工作细则,针对开展的各项工作的没有相应的部门进行监督,没有一定的监督和保障机制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专业建设缺乏行业支撑

课证融通最终的目标是向企业输送具备一定职业资格的人才,然后很多高校课证融通工作过于简单,没有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最终导致专业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4.3 脱离课程融通的载体和对象

课证融通的载体是教材,对象是学生。在对457所高校进校调研后,发现有38.76%以上的高校在开展课证融通工作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始终沉浸在自我陶醉的状态,最终导致融通失败,甚至有的高校还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学生和教材,这是非常离谱的!

4.4 专业建设没有把握市场发展动向

课证融通的最终目标是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对457所高校进校调研后,发现有28.67%以上的高校没有能够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就展开了专业课程融通建设,有21.32%的高校虽然有做调研,但是没有根据市场发展动向,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融通的建设方案。

5.“1+X” 证书制度下职业本科计算机类专业课证融合的教学改革方法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要求和学校自身的情况,针对“1+X”证书制度下职业本科计算机类专业课证融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出了解决课证融通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5.1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顶层设计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作为全国第一批广西第一所职业本科院校,积极担任广西职业本科教育研究中心的相关工作并不断探索,符合国家“1+X”证书制度职教改革的发展方向,为推动“1+X”证书制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已有的基础上,设计“1+X” 证书制度下职业本科计算机类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改革总体实施方案,制定总体的方针和政策,成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的规章和保障制度,为本科计算类专业指明方向,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和考核的标准。

5.2结合企业和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教学改革

明确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进一步组织专业教师团队深入学习职业技术教育有关文件和国内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保持和行业的联系,了解行业对人才数量和业务规格的要求,分析专业岗位群人员工作内容、必备知识、所需技能和素质要求,并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经验,并结合专业自身实际情况,修訂教学目标和调整相关的教学内容,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重组,确保专业建设符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要求,与本行业有管理实践经验的人员合作编写实践和实训指导任务书,以保证专业教学的实用性。

5.3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2019年“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实施以来,虽然陆续出版了很多“1+X”证书培训的教材,而且还结合行业和企业的要求,进行了专业教学改革,但是实际上课用到的教材依然与“1+X”证书培训的内容存在很大的脱节。计算机类的“1+X”证书培训教材涉及面较广且难度较大,为了使授课内容与“1+X”证书不脱节,既不能使用“1+X”证书培训的教材作为授课教材,也不能按照授课教材的内容进行授课,所以应该结合教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教学实际,结合“1+X”证书要求,整合教学资源,构建符合“1+X”证书要求的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体系,既不会局限于教材,又能够较好的拓展“1+X”证书的内容。

5.4结合市场和计算机类专业发展情况进行教学改革

市场是不仅是专业人才培养的“试金石”,更是专业人才的“最终归宿”,把握好市场的动向,及时调整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方向,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进行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同时,应该先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且范围要广,不仅包括国内的市场还应该包括国外的市场;调研完成后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先安排校内专家进行论证,完成初稿后再邀请校外的企业和专家进行论证;完成论证终稿后,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实施和验证,发现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需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结合市场和计算机类专业发展情况进行的教学改革是科学合理的,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并且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大的效益。

6.结束语

自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既顺应社会发展,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又解决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脱节的问题,不可否认,所有的这些成效都归功于“1+X”证书制度下职业本科计算机类专业的课证融通,所以相关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包乌云毕力格,哈奔.1+X证书制度下计算机类专业课证融通的探讨[J].科技风,2021(33):13-15.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133005.

[2]王姗姗.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课证融通的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07):148-150.DOI:10.16871/j.cnki.kjwhc.2021.07.048.

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西本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项目《职业本科计算机类专业“1+X”证书制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XBKZJ2021-8)、《职业本科大数据与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XBKZJ2021-5)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专业课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