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建筑结构》课程实践性教学策略

2022-01-17刘云波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建筑结构中职学校

刘云波

摘要:在中职建筑专业的课程学习中,《建筑结构》是重点学科之一,通过学习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有助于学生掌握建筑构件的计算方法。为了提高此学科学习的成效,教师应认真研究和分析实践性教学策略,强化理论基础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深度融合,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合理运用集中排课及模拟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施工图的设计流程,并且通过与课程作业串成设计的有机结合,强化课后对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建筑结构课程;实践性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建筑结构》是中职学校建筑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构成部分,是重要的专业课。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相关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应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有效解决建筑结构问题。教师需要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加强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利用,如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等,提高教学及学习效率。

1.增强多方式融合意识,强化基础理论教学的实效性

开展中职《建筑结构》学科教学工作时,任课教师应始终坚持“够用、必须”的基本原则,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基本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模式。通过对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分析,常用的教学策略较多,需要加强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融入到基础理论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认真解读建筑公式蕴含的特殊物理意义,正确认识建筑公式在建筑设计及施工作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增强案例合理应用意识,为学生设计实践性较强的习题,通过反复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达到熟练掌握及灵活运用建筑公式的目的,激发学生对《建筑结构》学科的学习兴趣。

2.简单化处理复杂问题,强化学生思维模式的流畅性

由于多数中职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仅能在短时间内保持注意力集中,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加强对《建筑结构》教材内容的分析,了解重点和难点,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教师应增强“流程图”应用意识,通过绘制知识讲解流程图,能够让建筑构件的计算方式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模块及章节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的程序化思维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3.集中排课及模拟实践,强化学生实践操作的规范性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虽然需要重视对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是实践技能占据同等位置,教师应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和强化意识,在《建筑结构》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关理念。教师可以采用集中排课及模拟实践的方式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例如,针对“混凝土肋梁楼盖课程设计”的教学及学习而言,教师需编制科学合理的课程规划,明确钢筋绑扎内容,正确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计算方法及设计方式,完成建筑结构施工图的描绘,教师应提示学生准备建筑构件模板及钢筋等教学工具,为教学实践做充足准备。

4.应用多媒体技术设备,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

教学工具在不断更新,很多学校的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了互联网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建筑结构》学科的课堂教学及实践过程中,融入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性和单一化特点,让学生投入更多精力在学习过程中。例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中上传一些建筑施工现场的录像及图片,以动态播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拥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教师需要对《建筑结构》重点内容做好统筹,将难点制作成微课课件,之后分享给每位学生,引导其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通过与实践内容的有机结合,可以提升教学及学习成效。

5.加强课程作业多元设计,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实践活动不仅包含课上部分,还可以增加课下实践环节。教师在讲解《建筑结构》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提高对课程作业串成设计的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合理集合分散构件的能力,在实际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强化对建筑结构的正确认知,培养学生系统性思考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实践技能。例如,在讲解“砌体结构”的过程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首先,对学生提出基本要求,针对“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的相关知识做好回顾及巩固练习,利用公式计算砌体结构的次梁及主梁参数,绘制建筑结构施工图;其次,为学生布置与接触构件强度相关的作业和习题,熟练掌握载荷统计方法;最后,通过对教材中案例的分析,掌握梁、板、雨篷及楼梯的算法,计算结构参数,同时准确计算墙体的承载力,合理明确施工流程。

6.积极创新考试方法,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形势

中职学校及《建筑结构》学科任课教师应增強考试方法改革意识,进一步满足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要求。针对考试内容的设计而言,应立足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等角度落实考核工作。教师应优先选择一些灵活性强且知识覆盖范围广泛的题目,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例如,给定受力结构,在问题中提出让学生选择此构件的材料及截面形状,同时合理明确尺寸,从构造及承载力的角度出发,为构件选配钢筋,结合存在的问题,谈谈自身的理解。采用以上考试内容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有效避免出现考试抄袭等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考试习惯,提高学习有效性的同时避免给学生带来负担和压力。此外,考试方法的选择有着关键性影响,且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立足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创造性的分析,选择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的考试方法,转变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可以采用多种考试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如课堂提问、设计答辩及开卷考试等,充分体现考试的作用和价值。

结语:新课改在很多学校逐渐得到深化及落实,尤其对于中职学校而言,为了强化学生的技术能力,需要提高对课程实践性教学的重视。开展《建筑结构》学科课程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流程,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人能力编制科学的教学规划,加强学生由“理论型”向“技能型”的转变,让理论基础得到巩固及灵活运用,体现专业学科的价值,在学生工作及生活中能够得到广泛应用,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福飞,董双快.《建筑结构》课程的研究性教学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7(9):2.

[2]韩哲.关于中职教学中建筑结构课程创新教学的几点浅见[J].教育现代化,2019,6(23):51-52.

猜你喜欢

建筑结构中职学校
论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理论与实践
建筑结构的加固与鉴定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