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探究

2022-01-17肖立新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笔算口算小数

肖立新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进,在要求小学生数学水平提高的同时,更要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这直接决定了数学水平的高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成为教师重点思考的一大难题,应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方法,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中的问题,以此来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好习惯是越早越容易养成的,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时期。从前期的估算,口算再到后期的笔算以及验算,这四个环节缺一不可。教师则要让大家掌握運算技巧,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并且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进一步掌握计算的要领。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于提高运算水平进行简要分析。

一、明确课堂目标,优化计算教学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合理的方案。首先对于教学难度的选择上要适中,必须充分考虑到班级的各个能力水平阶段,讲授的内容必须是全班同学都能消化吸收的,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于优等生可以额外布置拔高的训练习题,而分数相对较低的同学则以夯实基础为主。其次在计算题目的选择上也要具有代表性,最好是和现实生活相关的事例,以此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北师大版本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中《乘法》一节,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出来,从而培养其分析和推理能力,在学习中能感受到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的使用乘法运算定律,体验运算定律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字的意识。明确课堂目标后将计算公式展示给大家:ab=ba。根据它要能推理出三位数的乘法运算技巧,如25174=(254)17=1700,在符合运算规律的基础上,将个位数字能凑成整数的两个数字放在一起运算,可以提高运算效率。以上是全班同学都要掌握的基础,对于优等生而言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加大题目难度,从而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高效的课堂效果[1]。

二、注重基础算法,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掌握运算的基本规律才能为计算水平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将理论知识和算法充分结合,从而找出最简便的解题方案。在考试中很多同学会反映答不完卷子的情况,后面很多习题都会做但是根本没有时间去审题,但是对于优等生而言,差别就在于他们会使用估算的方法将难题化简,口算出答案便可以节省更多时间去完成其他习题。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加与减》一课,教学目标是掌握连加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算出三位数的连加法,能够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课本中练习题介绍到淘气和笑笑去玩套圈的游戏,淘气第一次得到24分,第二次30分,第三次41分,提问一共得到多少分。正确的算法是24+30+41,因为数字加大直接口算对于小学生来讲有些难度,这时便需要使用估算的方法,先将三个整数相加即20+30+40=90,再将个位数字相加4+0+1=5,最后90+5=95。这样一来,将原本需要笔算的题目运用估算的方法便得出正确答案,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估算能力。同样教师还可以利用举一反三的方式反复训练大家,如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水果,最后苹果26元,哈密瓜18元,水蜜桃34元,问一共花费了多少钱。采用估算的方式将26和34先进行计算而后再加上18,得出的便是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对于数学的积极性,更是促进其估算能力的提高[2]。

三、加强口算训练,夯实笔算能力基础

口算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这项目不是短时间内就能速成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不仅要求相应的反应速度,更是在求快的同时保证准确率。这是一个熟练的过程,可以每节课前拿出5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如教师在台上询问大家14+26等于多少,学生迅速回答40。每一天都这样练习,久而久之会对笔算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比方说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中,教学目标是结合问题情境,探索小学进退位的加减法的算法,并且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小鹿的爸爸高1.8米,妈妈高1.6米,则爸爸比妈妈高多少米。正确的算式是1.8-1.6=0.2,而后教师列举类似的口算题目,0.32+0.45,1.4+1.9等等,最后总结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没有数字,可以把哪一位上看做0来计算,计算时按整数加减法来进行计算,结果如果还是小数,一般要去掉末尾的0。通过口算的方式不仅能在解题中节省部分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更能够为后续学到的复杂笔算打下基础[3]。

四、倡导验算行为,养成良好计算习惯

提高计算水平除了加强估算和口算能力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验算。很多小学生计算失误都是因为字迹潦草或是匆忙书写没有时间检查导致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提高验算本的使用,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计算能力。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小数除法》一课,教学目标是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如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是蓄水发电,3天上升了9.84米,平均每天上升了多少米,用9.84除以3得出结果3.28,当学生计算出这个结果后不要着急写在本子上,而是继续在验算本上进行检查,用3.28乘以3,看最后的结果是不是9.84,如果是则代表该道题运算正确,不是的话则需要回头重新计算。教师可以规定验算本的使用,书写时要从左到右按照顺序计算,这样也方便后期的检查,如果毫无规律的书写会给检查增加难度。因此验算对于提高计算能力也是必不可缺的环节[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不仅体现在明确课堂目标,注重基础算法,加强口算训练和倡导验算行为,还有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需要教师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加以研究和探索。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部分之一,教师应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安六十草.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148.

[2]姚杨森.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4):85-86.

[3]周波.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9):62-63.

[4]高政娟.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139.

猜你喜欢

笔算口算小数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小数加减“四不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口算 笔算 估算
小数的认识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