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猫皮肤无力病例报告

2022-01-17唐玉洁

中国兽医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患猫过敏原皮肤

唐玉洁,张 迪

(1.北京中农大动物医院有限公司,北京 海淀 100193 ; 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海淀 100193)

皮肤无力(Cutaneous asthenia),同义词Ehlers-Danlo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因遗传性胶原蛋白生成障碍引起的结缔组织发育不全综合征。患病特点为幼年发病,皮肤过于脆弱和过度伸展,皮肤极易撕裂。由于患猫精神、体格、血常规和生化等均正常,表现出的症状以皮肤抓伤为主,容易被诊断为普通的皮肤病和外伤,延误治疗和松懈管理,导致频繁受伤。可通过病史、伤口特点、伤口愈合进程、皮肤延展性指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作出诊断。暂无明确有效的治愈方法,良好的管理可以使患猫达到正常寿命,目前国内该病的病例报道罕见,本文报告1例如下。

1 病例情况

1.1 初诊 流浪猫捡养,家养短毛猫,6月龄,雌性,未免疫驱虫,平日饲喂猫粮,饮食、排尿、排便正常。由于捡养后3个月内频繁出现皮肤外伤,一直未有明确诊断,来本院外科就诊。

1.2 病史 捡养时发现患猫右侧耳后皮肤创伤,经外伤处理治愈;之后因头颈部瘙痒,左侧耳后、右侧面颊、左侧面颊先后被自己抓伤,皮肤开裂,及时进行外科处理和缝合,期间为拆掉脖圈患猫后爪将颈部皮肤抓伤撕裂,缝合。

患猫生活中前肢和头颈部经常出现皮肤撕裂。在外院的1次外伤处理过程中,医生保定时抓其后背皮肤将猫拎起,引起该处大片皮肤直接撕裂,见图1。

2 检查

2.1 猫体检查 皮肤触感比正常猫更加柔软,皮肤厚度无明显异常,四肢和爪部皮肤过度松弛,见图2,后背皮肤略松弛;之前创口愈合后形成很薄的白色瘢痕,无其他皮肤病灶;眼耳鼻口、心肺听诊、腹部触诊均未见异常,体表淋巴结增大质软。

图2 爪部皮肤过度松弛

2.2 实验室检查

2.2.1 血常规 各项结果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

2.2.2 生化检查 总蛋白和尿素氮略超过正常值上限,其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提示可能与脱水相关。

2.2.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试验 刺激前后可的松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

2.2.4 皮肤刮片和拔毛 偶见真菌孢子,无法分辨为致病性孢子还是环境中的污染;未见细菌、螨虫或异常细胞等。

2.2.5 真菌培养 显示阴性,排除癣菌感染引发的皮肤瘙痒。

2.3 过敏原检测 采集血清送至德国纳博科林实验室检查,食物过敏原阳性反应的成分按反应等级依次为:玉米(4级)、土豆(3级)、牛肉(2级)、羊肉(2级)、金枪鱼(1级)、牛奶(1级);环境过敏原无阳性反应。

2.4 皮肤活组织检查 镇静后使用6 mm直径的环钻进行皮肤组织取样,但在环钻旋转时皮肤会发生碎裂,因而改为手术刀切割采样,分别在肩、胸、背、腹采取4块皮肤样本,送至德国纳博科林实验室检查。经H.E.染色和真菌特异性染色(PAS),病理学发现真皮层胶原纤维严重发育不良,可见非常短的纤维、中等大小的纤维和长纤维排列疏松且不规则,PAS染色为阴性。检查结果为胶原发育不良,可能病因包括脆皮症和皮肤无力。

2.5 皮肤延展性测试 皮肤延展指数最高值达23%(测试方法详见5.5.2)。

3 诊断

根据初始发病年龄、病史、症状及检查结果,排除库兴氏综合征继发的脆皮症,诊断为皮肤无力,即胶原蛋白合成缺陷。

4 护理和预后

严格体外驱虫,选择低敏猫粮,避免摄入含过敏原成分的食物,控制头颈部瘙痒;避免用力牵拉皮肤导致皮肤撕裂;自制衣服,覆盖颈部、前肢、胸背部等易出现伤口的部分,佩戴脖圈(衣领在脖圈内部),降低自损性抓伤的发生概率;密切观察,频繁进行皮肤检查,一旦发现皮肤创口,及时处理缝合。至投稿时,患猫已完全适应穿衣服戴脖圈,正常生活,精神良好;日常生活中偶尔发现皮肤小创口,通常可在1周内自愈;较大创口多为医源性损伤,如暴力保定、包扎磨损或牵拉等,经外科手术处置后痊愈,留有显著瘢痕。

5 讨论

5.1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人类Ehlers-Danlos综合征的研究相对成熟,病因为编码胶原的基因或催化其转译修饰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胶原蛋白合成缺陷,从而影响皮肤、关节、肌肉、韧带、血管、内脏器官和骨骼的结构完整性,更易变形。人医将Ehlers-Danlos综合征分为7个亚型,见表1。

表1 人医Ehlers-Danlos综合征的分型

犬猫尚无详细分型,目前发现猫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犬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果是显性遗传的纯合子,可能是致命的[1]。本病例中的患猫母亲、同窝的2只公猫、不同窝的1只公猫和1只母猫均未出现类似病症,因此怀疑其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5.2 易发品种 家养短毛/长毛猫、暹罗猫、喜马拉雅猫、波斯猫、缅甸猫等。

5.3 特征表现 皮肤柔软、松弛、脆弱。皮肤撕裂时极少会出血,通常愈合很快[1]或正常[2],之后形成薄而不规则的白色瘢痕是其突出的特点;缅甸猫与其他猫不同,易因皮肤梗死溃疡而出现坏死性焦痂和萎缩性脱毛,通常在无皮肤撕裂时发生[2]。

5.4 鉴别诊断 与皮肤无力表现相似的为脆皮症,后天获得性疾病,一般发生于中老年猫,发病前无皮肤撕裂史,患病后通常皮肤很薄且易碎,但不会过度伸展。可能病因包括库兴/医源性库兴,猫传染性腹膜炎和肝脂质沉积,胆管肝炎和干脂质沉积,多中心性淋巴瘤等。

5.5 诊断方法

5.5.1 病史 从幼年开始有皮肤过度松弛,容易撕裂,伤口出血量少,愈合后过度瘢痕。

5.5.2 皮肤延展指数(SEI) 背部皮肤可延展的最大值相对体长的百分比。用手将患猫后背中央的一部分皮肤向脊柱正上方提拉至最高长度(图3),与枕骨顶部到尾根基部距离(图4)的比值,即SEI=(皮肤皱褶的垂直高度/体长)×100%。猫超过19%、犬超过14.5%提示皮肤无力。

图3 皮肤延展性测试

图4 皮肤延展性测试

需注意该测试过程中提拉背部皮肤的力度,应在不造成皮肤损伤的前提下进行。由于过度牵拉背部皮肤,或牵拉过程中患猫躲避不配合,都有可能引起医源性损伤,无法一次性获得精准的测量结果。在本报道中患猫配合的情况下,进行多次皮肤延展性测量,测得SEI的平均值大于19%,SEI最大值为23%,达到皮肤无力标准。

5.5.3 组织病理学 表皮和真皮的厚度正常或变薄,真皮胶原纤维直径不均匀,间距较大,排列混乱,大小、长短异于正常纤维[1,4]。在发生胶原疾病时,推荐使用Masson三色染色,可在胶原纤维中观察到分段染色变化,一些片段染成红色,一些蓝色。

5.5.4 电子显微镜检查 存在明显的胶原纤维直径差异,胶原排列不规则和血管周围胶原沉积减少。

5.6 治疗 无特定治疗办法,因维生素C是胶原蛋白合成所必需的,适当补充对犬可能有效,但多认为对猫无效,个别报道表明每天按50 mg/只[3]口服维生素C,可能有部分改善;此外,通过长期管理能使猫达到正常寿命。

5.7 长期管理 长期管理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创伤机会。

5.7.1 防护措施 建议日常穿衣服进行防护,要求能覆盖颈部、前肢肘部以下、胸腹部,必要时佩戴脖圈,建议将衣领放入脖圈内部,防止脖圈磨损或后肢抓挠引起颈部皮肤损伤。

5.7.2 及时处理外伤 经常性进行皮肤检查,一旦发现有撕裂的伤口,建议及时缝合,防止牵拉使创口变大。

5.7.3 防止自损性伤害 与宠物主人沟通,考虑断爪术避免患猫自己抓伤;或尝试使用氰基丙烯酸盐黏合剂将聚氯乙烯制作的指甲套粘在猫指甲上。

5.7.4 保障生活环境安全 强烈建议患猫在室内生活且独宠,并将家具尖锐的边角进行包裹,减少日常活动时的意外创伤。

5.7.5 避免瘙痒 日常饮食避免过敏原,提高免疫力,任何瘙痒性疾病发生,都要尽快解决。

5.7.6 严格控制体重 过多的皮下脂肪导致患猫腹部皮肤下垂,甚至有时会摩擦地面,需要整形手术。

5.7.7 绝育,避免繁殖。

猜你喜欢

患猫过敏原皮肤
第二层皮肤
西安地区猫杯状病毒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过敏原检测真的准确吗
一例猫瘟热的诊治体会
猫传染性腹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1 203例临床患猫的血象红细胞分析研究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