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冠延长术联合综合口腔护理在残根残冠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22-01-17张美玲韩大江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牙冠牙龈口腔

张美玲,韩大江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四川 成都 610014)

牙齿残冠是由于龋坏等原因导致的牙冠大部分缺失而形成的,牙冠基本缺失时,仅剩下牙根会形成残根,当患者牙齿仅剩下残根残冠时,牙齿的髓腔、根管将完全暴露于外部环境中,细菌会通过根管到达根尖,在根尖周围引发炎症,使得牙齿成为病灶牙,损害口腔健康。牙龈切除术即牙龈成形术,多应用于治疗口腔纤维性增生性疾病,通过切除增生肥大的牙龈组织,重建牙龈外形,恢复龈沟正常生理功能,但牙龈切除术对于残根残冠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改善效果不明显,且美观度欠佳[1]。牙冠延长术可降低龈缘位置,暴露健康牙齿结构,加长牙冠,利于牙齿的修复,且保障修复体的稳定性,更有利于修复体牙周围健康[2]。而术后进行护理干预更能促进患者口腔健康的恢复,综合口腔护理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实施,不仅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同时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牙冠延长术联合综合口腔护理对残根残冠患者恢复情况及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深度(PD)、菌斑指数(PLI)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8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残根残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39~66岁,平均(50.96±5.87)岁;疾病类型:牙周病20例,龋齿15例,其他10例。试验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36~67岁,平均(50.94±5.90)岁;疾病类型:牙周病19例,龋齿17例,其他9例。诊断标准:符合《临床综合牙科学》[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具备手术指征者;经X线片检查确诊者等。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口腔炎症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手术不耐受者;精神障碍者等。本研究已经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与护理方法

1.2.1 手术方法术前均予以两组患者口腔洁治、刮治及完善根管治疗,及时控制牙龈菌斑和炎症。对照组患者进行牙龈切除术。患者局麻、消毒后,依据牙周探针测量定位,使用手术刀于牙龈缘内作切口,清除覆盖断面的牙龈组织,待断面完全暴露后,进行止血并上牙周塞制剂,术后1周去除。试验组患者进行牙冠延长术。患者局麻、消毒后,探明牙断端位置及范围,依据邻牙和同名牙龈缘,评估龈缘所需根向复位程度和手术去骨量,采用翻瓣术和骨切除术,结合需切除牙龈的多少设计切口,将多余牙槽骨去除后,需将牙体断缘与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4 mm,并需保证牙根面的平整,对龈瓣进行复位缝合,保证断端与龈缘平齐或在龈上1 mm,将牙体断端充分暴露后进行止血。术后均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抗感染处理,观察72 h,并于出院后随访6个月。

1.2.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于围术期间进行综合口腔护理。①护理人员经系统、专业的技术训练和口腔知识培训后方可进行护理。②依据每位患者自身具体情况,给予不同方法的口腔清洁,确保制定的方案符合每位患者。③术后叮嘱患者或家属注意感染、肿胀、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告知其术后若出现疼痛、瘀斑属于正常现象,及时消除患者消极心理。④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过硬食物。⑤常与患者沟通,排解其负面情绪,深入了解患者心理变化情况。⑥指导患者正确的咀嚼方法,用两侧去咀嚼,并督促患者养成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

1.3 观察指标①修复效果。参照《临床综合牙科学》[4]中的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修复效果,治愈:牙龈健康,与邻牙龈缘无明显区别,无牙周袋和无松动,修复体稳固,冠缘位于龈下0.5 mm,且切口恢复良好;欠佳:牙龈颜色趋于正常,牙槽骨轻微吸收,X线片显示牙尖无异常,修复体无松动,冠缘基本平龈;失败:牙龈红肿或退缩,X线片显示牙槽骨明显吸收,修复体松动,冠缘暴露,且切口愈合不佳。总有效率=(治愈+欠佳)例数/总例数×100%。②咀嚼功能。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咬合力、咀嚼效率。通过咬合力测定仪测定咬合力,测量点选取下颌第一磨牙,连续检测10次咬合力,取平均值;通过称重法测量并计算咀嚼效率,患者咀嚼2 g的花生,左右边均咀嚼20次,收集咀嚼物,使用蒸馏水混合后采用200目筛子进行过滤,对未过滤的残渣物进行称重测量,咀嚼效率=(咀嚼前质量 - 残渣质量) /咀嚼前质量×100%。③牙周指数。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牙周指数(SBI、PD、PLI)水平。其中PD采用探针检测,对颊、舌侧的近中、中央及远中6个位点进行精确测量,重复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分值为1~3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牙周指数恢复越好。PLI、SBI评分标准均为0~5分,PLI评分中,0分表示牙齿表面无菌斑的出现;1分表示有斑点状菌斑发于牙齿颈部的龈缘处;2分表示有宽度<1 mm的带状菌斑连续分布于牙齿颈部;3分表示有宽度>1 mm,有<1/3牙齿面积的菌斑分布于牙齿颈部;4分表示有覆盖牙齿面积占牙面的1/3以上,但 < 牙面2/3的菌斑分布于牙齿颈部;5分表示有覆盖牙齿面积占整个牙面的2/3及以上的菌斑分布于牙齿颈部。SBI评分中,0分表示患者牙龈外观健康且经轻探后未见出血;1分表示患者牙龈无颜色变化、无水肿且经轻探后未见出血;2分表示牙龈有轻度炎症出现且颜色改变,经轻探后发生出血但无水肿;3分表示患者牙龈出现中度炎症,牙龈颜色改变并且出现轻度水肿;4分表示患者牙龈出现重度炎症且经轻探后有出血的发生;5分表示患者牙龈颜色改变,出现明显水肿且经轻探后有出血,偶尔出现溃疡。评分越低表示患者治疗效果越好[5]。④修复效果满意度。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语言功能、固定功能、美观功能评分,参照自拟恢复情况量表,每项总分均为1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修复效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修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修复效果比较[例(%)]

2.2 咀嚼功能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咀嚼功能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咀嚼功能比较( ±s)

注:与术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咬合力(Ibs) 咀嚼效率(%)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对照组 45 83.33±8.06 116.16±12.04*55.78±6.02 76.73±5.29*试验组 45 83.38±7.99 148.01±11.73*54.67±6.66 90.30±8.54*t值 0.030 12.711 0.829 9.062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牙周指数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SBI、PD、PLI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牙周指数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牙周指数比较( ±s)

注:与术前比,*P<0.05。SBI:龈沟出血指数;PD:牙周袋深度;PLI:菌斑指数。

SBI(分) PD(mm) PLI(分)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对照组 45 2.54±0.39 0.96±0.08* 2.66±0.24 1.53±0.24* 2.49±0.54 0.49±0.12*试验组 45 2.56±0.33 0.70±0.04* 2.65±0.26 1.26±0.21* 2.51±0.50 0.30±0.11*t值 0.263 19.500 0.190 5.679 0.182 7.83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2.4 修复效果满意度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语言功能、固定功能、美观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修复效果满意度评分比较( ±s, 分)

表4 两组患者修复效果满意度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术前比,*P<0.05。

语言功能 固定功能 美观功能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对照组 45 1.22±0.32 7.06±2.08* 1.43±0.11 7.15±1.79* 1.51±0.21 6.97±0.77*试验组 45 1.31±0.26 9.01±0.57* 1.45±0.13 8.53±0.83* 1.49±0.18 8.55±1.36*t值 1.464 6.065 0.788 4.692 0.485 6.78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3 讨论

牙冠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部分缺损形成残冠,当残冠继续发展,牙冠全部缺失,仅剩牙根就成为残根,若残根、残冠不能及时接受治疗,会有感染的风险存在,长期在细菌的作用下,牙髓会逐渐发生坏死,发生液化变性。牙龈切除术通过切除病变牙龈软组织,修整牙龈形态,具有简便、快速暴露残根断面的优势,但其未考虑牙周组织生物学宽度,术后牙龈组织会出现复发性增生和炎症等问题[6]。

牙冠延长术再手术治疗后,可降低龈缘位置,除去相应的牙槽骨,充分暴露牙齿健康状况,在牙槽嵴顶和龈沟底间创造生物学宽度,提供充足的固有牙体组织,建立良好的骨与软组织之间的关系,从而满足修复需求;其还可确保上皮及结缔组织附着,维持牙周组织稳定,使牙冠能在牙颈部形成牙本质肩领效应,降低根折程度,同时固位能力增强,加强全冠固位,进而改善患者咀嚼功能[7-8]。联合综合口腔护理,可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提供更标准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口腔卫生,注重对患处进行清洁,提高满意度,促进病情恢复[9]。本研究结果中,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修复总有效率、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及语言功能、固定功能、美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牙冠延长术联合综合口腔护理能提高残根残冠患者咀嚼功能,改善恢复情况,且可提高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

SBI可分为5级,代表出血程度,级数越高提示出血越严重;PD代表牙周袋底到齿龈边缘的距离,其水平越高,提示牙周袋残留组织和腐败产物越多,不利于病情恢复;PLI代表菌斑数量,其水平越高提示牙菌斑越多,病情恶化[10]。牙冠延长术是以牙周组织生物学宽度原理为基础建立的手术方法,通过龈切除和骨整形,重建在龈沟底和牙槽嵴顶间的牙周组织生物学宽度距离;同时使修复后冠边缘位置不侵犯生物学宽度,进而改善牙周指数[11]。术后需依据患者自身情况对其制定并实施护理措施,定时给予其不同频率、力度的口腔清洁,并嘱患者勿食用过硬的食物,指导其养成正确的咀嚼习惯[12]。本研究结果中,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SBI、PD、PL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牙冠延长术联合综合口腔护理能改善残根残冠患者牙周指数,促进病情恢复。

综上,牙冠延长术联合综合口腔护理能改善残根残冠患者牙周指数和恢复情况,改善咀嚼功能,提高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促进病情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牙冠牙龈口腔
乳牙数字化参考牙冠模型的初步构建
给牙龈按摩防萎缩
中草药在口腔护理中的开发应用
“三减三健”之健康口腔篇
牙龈萎缩怎么办
这些迹象表明 你需要马上去看牙医
牙龈之伤
北京欢乐口腔门诊部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