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EM模型的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调查研究

2022-01-15劳家杰顾栩名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变量问卷维度

劳家杰,顾栩名,汤 根

前言

健康行为乃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板块,《普通高中体育健康与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学校体育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保持健康状态奠定基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健康教育是实现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必经过程。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1.1 研究对象

以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干预模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网作为检索数据库,以健康行为、体育健康行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作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并发现对健康行为的研究多在医学层面,而在体育层面的健康行为多表述为健康体育行为,在学校体育领域内对体育健康行为的研究较为缺乏。

1.2.2 问卷调查法

结合研究期间在数据库检索的相关资料和数据,依据问卷设计问题的可接受性原则、逻辑性原则等,结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相关要求,编制“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评价体系”,确定5个潜变量作为二级指标和16个观测变量作为三级指标的调查体系,采用里克特量表形式,连续尺度设计为七点尺度量,每一尺度量对应不同的得分量,对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形成情况进行问卷数据收集。

将社会现象调查的系统性原则作为问卷发放的方法指导,采用分层抽样法对江门市两所中学(一所六年制中学与一所高中),在初中、高中共选取7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发放纸质版问卷340份,回收问卷329份,其中,有效问卷329份,回收有效率为96.76%。

1.2.3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运用AMOS24.0和SPSS 21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干预模型的构建、修正和拟合则是通过AMOS 24.0完成,以直观的图形方式厘清潜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潜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

2 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形成情况的调查体系

2.1 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形成情况调查表的拟定

《普通高中体育健康与课程标准(2017版)》的课程目标概述一栏,健康行为养成的关键在于锻炼习惯、情绪调控和适应能力。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基本的健康技能,学会自我健康管理;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与合作,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关注健康、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存和生活能力[1]。”依据检索健康行为、体育健康行为的相关研究进行理论分析,通过专家访谈,设计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形成情况调查体系(见表1)。

表1 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各指标调查体系

2.2 信度检验

信度检验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是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反映问卷的可靠性。本文运用SPSS 21.0 Cronbach’s Alpha作为问卷的信度检验。

2.2.1 克朗巴哈系数检验

Cronbach’s Alpha主要用于评价本研究各变量的一致性,Cronbach’s Alpha值越大提示内在一致性越强。既往研究认为,Cronbach’s Alpha大于0.7,可认为条目之间的一致性较好。本研究中对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评价的观测指标(共四个维度,16项条目)的Cronbach’s Alpha值均大于0.70提示对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形成调查体系的四个维度具有较强的内在一致性(见表2)。

表2 克朗巴哈系数表

2.3 效度检验

效度即有效性,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要测量事物的程度,对评价指标的效度检验由内容效度检验与AMOS24.0验证性因子分析构成,评价指标是基于《普通高中体育健康与课程标准(2017版)》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数据库中对以往体育中健康行为的研究,采纳专家意见而编写出评价指标。验证性因子分析包括结构效度、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首先对评价指标进行Bartlett(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和KMO(Kaiser.Meyer.Olkin)球形度检验判断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度量越接近1说明数据的相关性越强,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运用SPSS 21.0对评价指标的16项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问卷整体调查指标的Bartlett和KMO球形度检验结果

如表3所示,问卷整体16项观测指标的KMO值为0.972,且Sig.为0.000小于0.001,因此问卷适合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2.3.1 验证性因子分析

对设定模型与数据的适配度检验作为结构效度检验,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指标对问卷适配度进行检验:绝对拟合度指标(x2/df、GFI、AGFI、RMSEA、);增值(相关)拟合度指标(IFI、NNFI);精简拟合度指标(PNFI、PGFI)。数据的检验结果见表4。结果分析显示,除RMR外,其余参数均满足数据与模型拟合良好的标准,即锻炼意识、健康知识、情绪控制、环境适应的模型适配良好。RMR建议小于0.5表示拟合度高,但RMR为非标准化的值,受测量尺度影响,1~5尺度及1~7尺度的RMR值不一样,即使高于一般认定门槛,也未必表示拟合度不佳。

表4 问卷适配度检验(结构效度)

聚敛效度检验是指运用不同测量方法测定同一特征时测量结果的相似程度,对中学生健康行为评价指标的聚敛效度检验结果见表5,锻炼意识、健康知识、情绪控制、环境适应四个维度的16项条目因子载荷均大于0.6,说明各维度对应的问卷题目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另外各潜变量的评价方差变异抽取量AVE值均大于0.5,组合信度均大于0.8,说明聚敛效度理想。

表5 聚敛效度检验表

区分效度检验是指因子根据实证标准真正区别于其他因子的程度,笔者通过对运用AMOS的假设模型作为原模型,分别对两个三因子模型,一个二因子模型与单因子模型进行适配度对比作为区分效度检验,如果假设的原模型在各项适配度指标均优于其他对比模型,则说明原模型的各因子间具有区分效度(适配度评价标准可参照表4)。

表6 各维度区分效度检验表

由上表可知,原模型的卡方值(x2)均小于其他模型,二因子模型和单因子模型的拟合度指标(x2/df、RMSEA)均变差,模型说明原设定模型具有区分效度。但通过GFI、CFI指标可见,调查体育健康行为的四个维度存在不显著的区分度,原因在于SEM模型构建需要学科理论的支持,本研究基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课标表明体育学科需要培养学生具备健康行为这一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其中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在于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控制、环境适应[2]。

3 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干预的模型构建

3.1 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干预的模型假设

基于对文献数据库的相关研究,运用AMOS24.0初步构建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干预模型,依据最终确定的体育健康行为调查指标,把锻炼意识维度、健康知识维度、情绪控制维度、环境适应维度四个维度作为假设模型的四个潜在变量,将经过问卷信度检验的16项题目作为观测指标,分别是ec1-ec4、hk1-hk4、er1-er4、ea1-ea4,其中e1-e20代表每一项指标的残差项(残差代表着观测指标无法解释潜变量的程度),见图1。

图1 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干预的初步假设模型

3.2 对初步假设模型的拟合度分析

研究对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评价模型初步设定二阶四因子模型,假设模型是否通过验证,关键在于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数,在上述验证性因子分析中可对比假设模型的拟合度指数,其中x2/df为1.712小于3,达到合理标准,GFI、AGFI大于0.90,即假设模型的协方差矩阵与样本协方差矩阵具有良好的拟合度,RMSEA为0.047小于0.06,表示模型拟合度较高,IFI、NNFI均大于0.90,PNFI、PCFI均大于0.50,同样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但RMR稍微大于良好标准范围,因此要对模型进行下一步修正优化,使假设模型与样本数据具有更好的拟合度。

3.3 对假设模型的MI指数优化

当假设模型达不到良好的适配度范围时,可根据AMOS23.0提供的MI(Modification Indices)修正指数,对模型进行修正优化,提高模型的拟合度。通过结果分析,运动焦虑的调控能力(er2)的残差项(e10)和运动能力(ea1)的残差项(e13)之间具有最大的MI系数值20.168,其次为学校教育因素(hk4)的残差项(e8)和集体氛围(ea2)的残差项(e14)之间的MI系数值10.872。残差项之间协方差路径的设置需要体育学科理论的支持,从体育学科角度解释,在体育竞技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受身体机能改变与比赛局面进展的影响,进而影响竞技状态的发挥,保持稳定、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发挥技战术的基础[3],可见,情绪调控能力与运动能力的表现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干预模型需要对残差项(e10)与残差项(e13)设置相关性路径。基于对初步假设模型MI修正指数的分析,将MI修正指数较高的观测变量的残差项建立相关路径,得到最终的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干预模型优化图(图2)。

图2 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干预模型MI优化图

3.4 对模型优化后拟合度结果分析

根据表7模型优化后拟合度结果可见,卡方自由度比(c2/df)由1.712减少为1.402,RMR由0.053减少为0.049,达到小于0.05的良好拟合度标准,同时GFI、AGFI、RMSEA等绝对拟合度指标显著提高,其余指标都达到良好拟合的标准,模型修正指数都通过了检验,最后得到一个与样本数据拟合指数更为良好的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评价模型。

表7 模型优化后拟合结果

4 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干预模型的指标分析

4.1各指标的因素负荷量分析

SEM模型的因素负荷量是一条直线直接从潜变量指向特定的观测变量,代表着因素与观测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即外生潜变量(体育健康行为)与内生潜变量(四个维度)之间以及内生潜变量与各观测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也就是因素对观测变量的解释能力。对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干预模型优化后,得到体育健康行为干预模型各路径的因素负荷量表。如表8所示。

表8 模型各指标因素负荷量表

根据图8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干预模型的各路经的因素负荷量表可见,模型的5个二阶因子与体育健康行为间的路径系数大于0.9,且在0.01水平上显著,说明中锻炼意识、健康知识、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均对体育健康行为具有高度相关性。而16项观测指标的因素负荷量均处于0.6到0.95之间,说明观测指标能够较好地表达潜变量的含义,同时P值在0.01水平上显著,说明假设的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干预模型成立。

5 模型潜变量与观测变量间的路径分析

本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直观反映4个维度的潜变量与16项观测变量的关系,这种关系以模型中因素负荷量的形式展现,某项指标对潜变量的因素负荷量越小,则认为学生在某项能力的得分越少,反之,则认为学生越具备某项能力。笔者从锻炼意识、健康知识、情绪控制、环境适应四个维度,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形成情况,旨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实施干预。将因素负荷量低的观察指标所对应的维度作为主要干预对象,根据研究需要,因素负荷量判别标准表10所示。

表10 因素负荷量判别标准

5.1 情绪调控维度分析

运动情绪调控是个体在日常锻炼过程中改变情绪反应所采用的策略,包括增强、维持或降低某种情绪反应,而在参与运动竞赛时多指处于不利局面时采用适当手段消除不良情绪、消极情绪的能力[4]。在体育健康行为形成调查指标中,注意力集中度对情绪控制维度的相关性最小,其因素负荷量为0.649,在日常体育活动和锻炼中的注意力指个体的心理活动指向或集中于某项运动过程的能力。研究表明,中学阶段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注意力集中能力差往往由于相比于同伴缺乏运动所需的某项能力,失去运动积极性所致[5]。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合理引导学生在日常锻炼中强化注意力的集中度,是提高锻炼效率的需要,更是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所在。其次是运动焦虑的调控能力,因素负荷量为0.678,焦虑是影响情绪调节的主要因素,运动焦虑中的胆怯、紧张、愤怒、不安等情绪往往消极地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活动[6]。因此,在日常生活和体育锻炼中,应采用各种适当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在运动中的专注力,以及提高对各种不良情绪的调控能力。

5.2 健康知识维度分析

健康知识教学是实现中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中学生健康行为养成的支柱,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是维持健康体质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学生必备的文化素养[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健康常识与科学锻炼的知识。在健康知识维度调查中,学生多认为学校健康知识的教学草草了事,其因素负荷量为0.654,占比最小。健康知识的教学与中学生科学运动、损伤预防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同时对体育锻炼的短期、长期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意义,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迫切安排加大健康知识的教学比重,以促进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的养成。

5.3 锻炼意识维度分析

锻炼意识是个体对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是产生某一体育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在锻炼意识维度的调查中,家庭教育因素与锻炼意识的相关性最小,其因素负荷量为0.684,表明受调查者认为家庭的体育观念对自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贡献最小,笔者认为即使在“健康中国”大力宣传的当下,但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部分家庭对体育重要性的认同度并不高。研究表明家庭体育不仅反映着家长对体育的参与度和亲和度,也是影响孩子体育意识形成的关键要素,家庭体育应是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认识的人生第一课[7]。

5.4 环境适应维度分析

在环境适应维度调查中,对锻炼文化差异的接受能力指向环境适应的因素负荷量为0.721,即被调查者对“我认为不同个体之间存在锻炼形式的差异属于正常”的认同度不高。体育锻炼在形式的分化上各有千秋,笔者认为锻炼文化存在的差异是客观必然的,我们应指导学生看到体育锻炼文化差异的背后是训练方式多样性和多元发展的事实,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多种锻炼方式,同时培养学生指导同伴锻炼的能力,旨在使学生对存在差异的环境产生良好的适应力。正言之,接受差异的过程是一个彼此发现差异、了解差异再到接受差异的过程。另外,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指向环境适应的因素负荷量同为0.721,人际关系表明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亲密性、融洽性、协调性的程度,是在彼此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的适应环境能力。其影响表现在学生由于人际交往能力差,往往与新同学、新伙伴难以进行融洽的交往,在学生群体之间容易产生排斥心理,导致学生难以适应新的体育锻炼环境及运动中的人际交往环境[6]。为此,学校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乃至体育运动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中学生对环境的适应力。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本文立足于体育核心素养,以体育健康行为为研究基础,将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干预模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普通高中体育健康与课程标准(2017版)》的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对健康行为提出必须具备的品质,运用SPSS21.0和AMOS23.0,对假设模型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及MI优化,构建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干预的二阶四因子模型,包括4个二级指标和16个观测指标。通过16项观测指标对4个维度的因素负荷量的整体表明,对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干预首要考虑的是情绪调控,其次分别是健康知识、锻炼意识及环境适应。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运用能够帮助我们直观分析体育健康行为各观测指标与二级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望能为学校体育教改提供理论指导,促进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所需关键能力的形成。

6.2 建议

体育核心素养是2017版新课标的核心精神所在,促进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也是我国未来体育与课程教学改革的新风向。对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形成实施干预必须考虑的几点如下:①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引导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于日常运动与锻炼之中,提高对运动中自我效能感的认识,帮助学生解决运动焦虑调控的难题;②课程中教师应加大对基础健康知识、科学锻炼知识乃至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占比,帮助学生实现健康锻炼;③学校完善体育教学的家校融合体制,体育健康行为的干预不止于在校学生,更要对学生家长的体育意识与观念实施正确的引导,打破在家长意识中应试教育对学生体育发展阻碍;④体育教学应注重不仅教学方法多样化,锻炼手段方法也需多样化,丰富学生对众多锻炼方法的认识;⑥体育教学应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人际交往的运动环境,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形成与发展。

猜你喜欢

变量问卷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问卷大调查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问卷你做主
人生三维度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
轻松把握变量之间的关系
变中抓“不变量”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