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体育中考的发展进路研究

2022-01-12

运动精品 2022年10期
关键词:延时双减中考

杨 泽

“双减”背景下体育中考的发展进路研究

杨 泽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吉林 长春 130000)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查阅相关资料,探析“双减”政策中体育中考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双减”政策的颁布将会为中考体育带来热效应和冷思考。其热效应在于深化学校体育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体教融合,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将向高质、高效、均衡和可持续方向发展。其冷思考在于是否能保证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主体供给;是否能保证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客体参与;是否能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开展提供保障;是否能保证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是否能保证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健康发展。并指出在“双减”政策下发之后,校内着重指出课后延时服务要完善多主体供给、提升客体主观能动性,加强监管保障解决对于体育中考的需求;校外指出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建立完备的培训体系、加强监管、明晰权责来解决体育中考的需求。内外齐下,推动体育中考有效发展。

体育中考;“双减”;校外培训;课后服务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提出提升学生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清理整治[1]。教育部在同年9月3日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初中生体质与健康水平总体有所改善,体制优良率明显上升,小学、初中生柔韧和力量素质明显进步,营养不良现象有所下降,但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率偏高、学生肥胖超重等问题仍然存在[2]。“双减”政策的发布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因此,探析“双减”政策与体育中考之间的联系,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寻求进路提供参考。

1 “双减”政策对体育中考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双减”政策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规范校外培训为工作目标[3]。《意见》针对课后服务明确提出学校要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针对校外培训明确提出要坚持从严审批机构;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强化常态运营监管,对目前培训市场乱象进行清理整顿。

纵观体育中考的发展历史,中考体育已经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传统身体素质测试的束缚,由固定考核向全方位多元化培养学生转型(考核由原本的固定项目转变为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伴随着中考体育分值占比越来越重,在学校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双减”政策的实行,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将会得到更好的保障,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喜好对运动项目进行选择,大大提高学生锻炼积极性,有助于运动技能更好的形成。使得中学生在从容面对体育中考的同时,也有助于终生体育意识的养成。同时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将向高质、高效、均衡和可持续方向发展。故“双减”政策的落地会使得中考体育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1.1 课后延时服务对体育中考带来的热效应

2021年秋季开学以来,上海、江苏、安徽、陕西等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包括作业辅导、体育、科学、阅读、艺术、心理游戏、静心阅读、伙伴交往、师生谈心、科普活动、劳动实践、电影观赏等内容的校内课后服务[4]。体育服务作为课后延时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发展的契机。就学校视角而言,“双减”政策有助于深化学校体育体制机制改革,有利于改变过于倚重智育,而忽视体育的不良教育现象,对加快推进“体教融合”,促进学校体育深入发展,提升学校体育的战略地位具有积极作用[5]。目前,体育中考在中学生升学考试中的占比逐渐受到重视,其分值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逐步得到提升,因此,部分家长在学生中考体育之前会给选择校外体育培训,力求在体育中考项目上获得更高的成绩。由于各家庭收入不一,在教育方面的支出上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体育教育上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双减”政策落地,可以通过课后体育服务缩小学生在体育教育上的差距,学生在校期间体育锻炼的时间得到进一步保障,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和提升体育中考成绩均有积极作用。

1.2 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对体育中考带来的热效应

随着“双减”政策的试行,校外学科类培训得到有效控制,艺体类校外培训得到更好的发展前景。2021年9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6],对从事校外体育培训机构人员的入行标准设立门槛,要求从事校外体育培训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有效减少当下体育培训机构中兼职教练的现象,提升了校外体育培训机构教学质量。国务院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7]明确提出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以上运动技能。政策利好为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发展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此外,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相比学校体育在技能训练上更具有针对性,对于动作技能的训练更加细化,有力地支撑了动作技能学习的完整性,有利于改善现阶段体育中考“考什么就练什么”考完试却什么都没学会的难题。

2 课后延时服务现状带来的冷思考

2.1 是否能保证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主体供给

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仅653055人,师生比例失衡,学校是否能保证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主体供给引人深思。第一,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在师资配备上本身就存在偏差,体育教师授课任务繁重,在“双减”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学校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基本上是由本校体育教师负责,体育教师压力骤增。第二,由于锻炼项目变得更加多元化,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多数学校出现师资紧张的现象,学校对体育教师的需求大幅度上升,体育教师出现巨大缺口。第三,为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各学校开始对校聘体育教师的扩招,由于需求迫切,对体育教师的招聘标准相对降低,现阶段教师教学水平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不得而知。

2.2 是否能保证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客体参与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体质、锤炼意志。但体育运动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很多学校在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上会存在顾虑,学校是否能保证课后延时服务的客体参与引人深思。第一,部分学生生性好动,性格活泼,对于新事物敢于尝试,其在锻炼过程中容易我行我素。第二,部分学校的场地设施并不能达到国家标准,使得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加大了运动损伤的风险。第三,部分学校虽然已开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但对于锻炼的项目仍停留在中考体育的基本素质项目上,并没有给予学生在多元化运动项目上自主选择的权力,仅有少数学校会调研学生的喜好,根据需求开展对应项目。

2.3 是否能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开展提供保障

“双减”政策的落实,各省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展课后服务,但仅有少数省市对于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时间做出明确规定,学校是否能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开展提供保障引人深思。第一,大部分学校基于提高“升学率”的目标驱动,课后延时服务中仍然坚持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课程辅导及作业布置,而课后体育辅导较少[5]。第二,部分城乡及偏远地校区受场地、师资等问题的限制,对部分课后延时体育项目开展难以得到实施,课后服务内容不得已向作业辅导集体教学或补课等方向转变,在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开展上差异显著。

3 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现状带来的冷思考

3.1 是否能保证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

《意见》与《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对校外体育培训机构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时有发生。现阶段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是否能得到保障引人深思。第一,现阶段多数培训机构仍处于发展初期,并不具备完整的课程体系,存在技术内容禀赋化,技能培训同质化等问题。第二,部分机构并未落实政策的要求,未获得资格证书的教练员仍然存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依照个体经验组织培训,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第三,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周一至周五的课程的开设普遍向后推移,课程时间的调整使相当一部分家长将课程转移到了周末,导致原本课程的学员人数增加,致使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到课程进度的同时降低了教学质量,影响动作技能的形成;第四,培训机构受场地的租赁、场馆设施、教练员薪酬等压力,在收入难以维持支出时可能会选择缩减场地面积及设备维护方面的投入,埋下安全隐患的同时影响机构的发展壮大。

3.2 是否能保证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健康发展

对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监管与治理是推进校外体育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但现阶段对于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的监管与治理仍存在较大问题,是否能保证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健康发展引人深思。第一,相关监管部门对于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监管上存在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的现象。第二,《意见》中明确提出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现有的相当一部分校外培训并不符合整改要求,面临整改或倒闭。“双减”政策落地后,不符合要求的校外培训机构数量明显骤降,但减少的这部分机构不意味着完全消失,正所谓“没有需求就不会有市场”,家长固有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需求,使得校外培训出现更加“灵活”的市场。这类市场,规模小,隐蔽性高,治理难度更大,影响校外培训的和谐发展。第三,当前行业间竞争激烈,部分机构着眼短期增益,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往往会出现价格战、缩减课时、诋毁同行等现象,缺乏对自身品牌效益的建设,不利于体育培训市场的健康发展。

4 “双减”政策下体育中考的发展进路

体育中考对于专项技能的选择日渐多元,学校作为学生体育学习的主阵地,课后延时服务至关重要。校外体育培训作为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另一主阵地,可为学生提供在校没有得到满足的体育需求以及技能的拔高,伴随中考体育越发受到重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利好可以满足体育中考对学生提出掌握多样化技能的需求。为了课后体育延时服务和校外体育培训机构能够更好助力中考体育发展,针对现阶段两者所引发的冷思考,为其提出以下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4.1 聚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寻求中考体育发展进路

4.1.1 构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多主体协同供给模式

青少年体育司副司长姜庆国对“双减”背景下我国体育教师严重不足的这一现象提出“将探索优秀退役运动员到学校兼职体育老师的做法”,学校可与高水平运动队、体育类院校、裁判协会等第三方合作,共同参与学校体育教学活动,进而弥补师资缺口。同时,高水平运动队和体育类院校也可在校园挑选有运动天赋的中学生作为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为其提供上升渠道;在中学生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融入裁判规则的学习,形成规则意识养成良好意志品质;多主体共同参与课后体育延时服务,有助于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更加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学生体质健康,减轻中考体育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此外多主体共同参与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过程也可以是不同主体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助力体育系统更上一层台阶。

4.1.2 提升课后体育延时服务客体主观能动性

开展专门课程,加强学生体育意识思想教育,体育锻炼行为不同于其余学科类课程,学生在不熟悉的情况很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并且在锻炼的过程中要强调保护行为,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就现阶段单一的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内容,各地区可结合自身情况,因地适宜地选择合适学生的项目。譬如:南方地区可开展游泳、帆船、皮划艇等水上项目,东北地区可开展滑冰、滑雪、短道速滑等冰雪项目。转变传统“以考定教”理念;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内容的丰富与体育中考新阶段的改革方向相呼应,为体育中考的改革的可行性提供基础,在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内容选择上要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发展观,以青春期个性心理需求为基础,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打破年龄、班级等界限,对学生开展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合作方式,提高中学生参与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4.1.3 扫清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实施障碍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双减”政策的实施与开展,倡导学校积极开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进行不定期走访调查,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开展保驾护航,为中考体育的发展增砖添瓦;学校应加大对体育项目的资金投入,丰富校内体育设施,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设施即时更换,同时学校可以采用租赁校外场馆的方式,解决现阶段学校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落实《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8]中明确提出要健全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学校对安全事故处理程序的要求,为学生体育锻练的安全问题保驾护航;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同时吸引社会资金加快完善偏远地区基础设施设备,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基础,偏远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适合当地锻炼的特色体育项目,在基础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完成基本的体育锻炼目标。

4.2 聚焦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寻求中考体育发展进路

4.2.1 打造规范化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培训体系

提升校外体育培训的教学质量是确保中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应对体育中考的前提,体育局和相关部门要加快督促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建立系统化的教学标准,可视性教学目标,完备性的教学方案,推动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形成合适的专业化课程体系;校外培训机构应加大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周一至周五,学校聘请校外体育培训机构专业人员到学校去,周六至周日,学校鼓励学生到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去。促进中学生体育锻炼延续;学校可将寒暑假时期校内闲置场地以相对合适的价格租赁给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盘活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化解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场地匮乏的现状;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校外体育培训俱乐部的扶持,对符合标准的机构提供扶持基金或予以税收优惠,为其置换场馆设备,扩大市场规模,激发活力。

4.2.2 加大政府对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治理与服务

“双减”政策为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带来了更好的发展空间,政府部门既要做好服务工作,也要做好监管工作。政府要明晰自身责任,建立服务与监管机制,落实“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准入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审查和备案,对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培训人员的准入要严格审查资质证书;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校外体育培训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不符合规定的机构立即清理整顿;出台相关监管标准,设置培训机构收费区间标准,纠正虚假宣传的不良风气,同时企业自身要明确发展方向,树立优质品牌意识,提高自身的运营与管理效率,保障校外体育培训市场健康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校外体育培训市场,要提升监管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的现代化监管能力。

5 结语

“双减”政策的落地,使得中考体育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完善校内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体系建设,优化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服务质量,对解决中考体育应试化的痛点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学生回归到教育的主体地位,顺应学校体育的初衷,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l,2021-07-24.

[2]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发布[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9):1281-1282.

[3]刘姗,曾令超.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推进路径研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9,32(1):11-15.

[4]王梦茜.课后服务“双减”中的一道重要“加法”[J].教育家,2021,7(36):12-14.

[5]李彦龙,常凤.“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时效与保障[J].体育学研究,2022,36(2):33-40.DOI:10.15877/j.cnki.nsic.20211201.001.

[6]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J].青春期健康,2021,19(20):88.

[7]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10-26(001).

[8]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J].教育科学论坛,2019(27):3-6.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ports Examin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YANG Ze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chun 130000, Jilin, China)

杨泽(1998—),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延时双减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基于级联步进延时的顺序等效采样方法及实现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Two-dimensional Eulerian-Lagrangian Modeling of Shocks on an Electronic Package Embedded in a Projectile with Ultra-high Acceleration
桑塔纳车发动机延时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