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2022版)背景下“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路径及思考

2022-01-11乔梦阳袁际学饶永林王晓婉

运动精品 2022年9期
关键词:常赛教会新课标

乔梦阳 袁际学 饶永林 王晓婉

新课标(2022版)背景下“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路径及思考

乔梦阳 袁际学 饶永林 王晓婉

(云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为促进新课标背景下“教会、勤练、常赛”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新课标背景下“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路径及思考进行探析。分析得出: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路径:优化教学模式、注重内外联动、注重平台构建。为此得出以下思考:合理安排教学,突显“教会”特征;合理设置教学,创设“勤练”时机;优化竞赛手段,提供“常赛”舞台。

新课标(2022版);教会、勤练、常赛;内涵;路径;思考

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不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新冠疫情的影响,让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得到深刻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教材是育人的载体,如何让课程能集中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如何提升课程教材铸魂育人价值,那就必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课程教材中,进行统筹设计、系统安排,对此教育部2022年4月22日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作为未来十年我国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现备受关注[1]。新课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1)学生体育运动技能掌握不牢靠,多数学生仅了解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而未能真正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2]。(2)体育课堂内的练习时间短、次数少,当前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为了缓解紧张与压力,大多数学生十分喜欢上体育课并且体育课程开设较少,练习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技能练习的时间短、次数少,以至于学生课堂上所掌握的体育运动技能得不到有效巩固和提高[3],自然也无法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3)竞赛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低,同时他们还容易受到应试考试的影响,导致参赛的学生都是一些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让未参与其中的学生产生一种“体育与我无关”的思想,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促使学生降低对体育的兴趣,影响“终身体育”理念的发展。所以新课标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本文在新课标背景下对“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路径进行解读并且给予一些思考,同时也给予学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及学校管理者能准确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提供参考。

1 “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

1.1 “教会”是目标

“教会”就是学生“学会”,同时是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目标要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练中掌握动作技能,同时能按照学生自身的理解表述清楚动作的顺序与意义都是以老师“教会”为前提,“学会”也是“会学”的前提[4]。最基本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但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动作技能的规律并知道“做这个练习是为什么?”让学生成为一名“小老师”,能讲出来动作并能指导他人发现其所做出的错误动作,并能给予恰当及时的纠正,学以致用这样才是实现了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1.2 “勤练”是抓手

“勤练”是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能、确保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能够真正掌握1—2项运动技能同时具备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有利抓手。所以就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和提高学生课堂中的学练积极性,让体育课成为“勤练”的主阵地。如果“勤练”只是单单靠课内时间那是远远不够的,动作技术具有复杂性和退化性,这就要求了学练的长期性[5]。所以课外的“勤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是“勤练”的重要补充,课外的“勤练”主要指教师要求的“勤练”和自发的“勤练”,学生能养成自发“勤练”这将意义非凡。

1.3 “常赛”是动力

竞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在竞争中成为胜利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竞赛法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练,以赛代练,加快“教会”的效率。让学生积极参加比赛,给学生一个交流演示的平台,检验学生的学练效果,让“常赛”成为一种动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练,让学生体会到胜利的喜悦,使学生做到如何体面地输,能正确认识输赢,影响学生的思想,让“常赛”变成“催化剂”与“动力”[6]。

2 新课标背景下“教会、勤练、常赛”的路径

2.1 优化教学模式,探求“教会”路径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应该以2022版的新课标为依据,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和健康技能等,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考虑不同水平的基本要求,水平一阶段的学生主要以游戏为主同时也要带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如:健康知识、安全知识、良好的体育品德[7]。同时也要加入其它学科的元素培养小朋友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等。针对水平一阶段的学生主要通过多种元素增强小朋友对知识的记忆,达到教会的目的。水平二阶段的学生主要通过学习基本运动项目以及游戏获取知识,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观察和理解性的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模仿从而获得这一技能,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对健康的理解,普及健康常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最后要多结合其它学科如思想品德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水平三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对学生粗略的动作给予一定细化,并且能够学练基本的技战术,参与基本的裁判工作,因此教师在做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针对水平四阶段的学生他们要能掌握1—2项运动技能,教师要在之前基础上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强化,以达到教会的目的。

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新课标讲到教学方式要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根据不同的水平设置不同的方式。水平一阶段以游戏法、情境教学法为主,水平二阶段主要以游戏法和讲解示范法等为主,水平三阶段主要以讲解示范法、游戏法、竞赛法为主,学生多以合作学习为主,水平四以竞赛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为主。孔子提到过面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要循序善诱、因材施教,因此每位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于素梅讲到教会并不是在课堂上都能学会,还要在课外多加学习、应用[8]。课堂只是教授知识的载体,需要教师调整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同时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主战场在教师、在课堂,但是还需要学生自己努力。

2.2 注重内外联动,探求“勤练”路径

学校教育要有效落实“减负”“开齐体育课”、不挤占体育课、课内课外、校外联动、开设专项化体育第二课堂训练。学校中的教师、领导要多给予支持,教师在课堂中要有重难点,突出重难点,通过教师巧妙的教法,让学生通过刻苦努力练习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校可以开展第二课堂,建立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学校体育模式,开展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学生按兴趣参与进来,这样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9]。在课外教师要布置课外作业,家长也要多陪伴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单纯依靠校内锻炼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到校内外、课内外联动,这样学生才能达到勤练的目的。

2.3 注重平台构建,探求“常赛”路径

体育比赛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将练习的内容通过比赛的形式进行,任何体育项目都存在着不同的竞争,没有竞争体育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魅力,竞争使学生看到进步和希望,也能找到练习的不足和努力方向,这就需要学校、家庭、社区、政府联动,搭建学生“常赛”的平台[10]。首先,学校应该多举办一些体育活动、体育比赛,锻炼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对待比赛的看法。其次,学校还要多举办一些亲子活动促进学生和家长的关系,家庭中也可以偶然举办一些家庭活动,活跃家庭气氛。政府要多举办一些活动,同时也要注意各级联赛之间的衔接、要求和时间,社区要积极承担承办工作,为学生构建一个常赛的平台。在比赛中,教师也要善于挖掘比赛内涵,以实现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点,同时也要教授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

3 新课标背景下“教会、勤练、常赛”的思考

3.1 合理安排教学,突显“教会”特征

面对新课标的提出,体育教师要明确基本课程理念以及课程目标。教师面临的最关键因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法国著名哲学家莫兰在《教育的七个黑洞》中告诉我们:知识需要传授,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不要忽略知识,但在传授知识中存在着“黑洞”[11]。莫兰先生认为这个黑洞的存在源自于一个基本问题即教学中时时刻刻便会存在这一基本问题,随时都会出现基本矛盾。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基本问题有教师观念和学生态度的矛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安排不清晰,不能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不能让学生学会1—2项运动技能,而学生在观念里认为体育就是跑跑跳跳,没有一点技术含量,两者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基本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突显教学评价,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大纲,分清主、次项目,以主要项目为核心,促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教师要创新体育课堂,在教学中要及时了解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还要多给学生展示的空间,将学生的运动分级,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信息化教学,通过视频、多媒体、计算机呈现体育运动技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最后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以学生为本”的体育教学方案。不管怎样进行改革,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便是突显“教会”特征。

3.2 合理设置教学,创设“勤练”时机

体育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练习并保证课堂中的练习时间,在课堂中,体育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多模仿、多练习,针对部分比较内向的同学,应该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小组长、安全员等帮助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教师在讲解完之后要尽快让学生参与练习中,给足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体育教师也要积极布置课后作业,让课后练习成为课上练习的有力补充,要把握好校园和家中两个时机,在校园中体育教师要走出办公室,以“参与者”“协助者”的身份参与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练习[12]。在家中需要家长监督孩子,陪伴孩子参与体育运动,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教基本的运动技能而且还要关注学生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能力,教师在做设计时一定要将教会和勤练相结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能力而且还要督促学生勤加练习,将“教会、勤练”相结合。

3.3 优化竞赛手段,提供“常赛”舞台

新课标要求学生应该积极参加不同形式的比赛,并且能看懂比赛,对比赛规则有一定的了解,这就需要学校、政府以及社会的支持。教师可以积极组织班级竞赛,这类竞赛不仅要有竞技性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喜欢上此类体育运动,只有学生产生了一定兴趣,才有动机参与练习,在举办班级竞赛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学校也要多组织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积极宣传参与体育运动的益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社会中政府要积极组织各种比赛,注意竞赛体系的完善,同时还要注意各级联赛的相互衔接,做好竞赛宣传。体育教师在课堂中也可以组织一些比赛,培养孩子顽强拼搏的精神,但是针对水平一阶段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我们可以改变竞赛规则,主要以趣味性为主。

在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课程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做整体性规划与设计时要将三者融合到一起,缺少任何一方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同时“教会、勤练、常赛”要有一定的阶段性,不同的学段要求是不一样的,例如小学基础期以趣味化为主,初中开始发展多样化,高中是提高阶段,大学达到自主化,教师在设计时要注重内容、方法的递进。最后要注重全面性联动与协同,“教会、勤练、常赛”并不局限于课堂,需要课内外、校内外联动起来,家、校、社协同,使得“教会、勤练、常赛”这一新模式真正助力学生掌握技能、增强体能、塑造精神等,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13]。

4 结语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培养人们全民健身的理念,如何培养全民健身?它的主战场在学校,只有从娃娃抓起,培养他们1—2项运动技能,才能促使全民健身观念的落实,而学校的关键在体育教师,体育教师要认真解读、理解体育与健康标准,落实课程理念,将“教会、勤练、常赛”落到实处,同时体育教师也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应用。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贾品莹.高中体育教学“教会、勤练、常赛”的思考[J].高考,2022(1):174-176.

[3]徐敬争.中学体育教学“教会、勤练、常赛”的思考[J].青少年体育,2020(8):70-71.

[4]张金龙.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J].体育教学,2022,42(4):23-25.

[5]罗荣汶,吴立飞.“教会、勤练、常赛”视域下体育教学的新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2(3):38-40.

[6]王登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情况汇报[J].体育教学,2020,40(11):4-6.

[7]岳建光.“教会、勤练、常赛”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分析[J].新体育,2021(24):108-112.

[8]于素梅.《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要求、新挑战、新课堂[J].教育评论,2022(5):36-41.

[9]曹玉龙.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策略[J].体育教学,2021,41(2):26-28.

[10]王龙超.教会、勤练、常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六字方针”[J].基础教育论坛,2021(33):1.

[11]季浏.对我国20年基础教育体育新课改若干认识问题的澄清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 44(1):21-30.

[12]王娜娜,吴永华.小学篮球课堂教学融入“教会、勤练、常赛”实践[J].新体育,2021(24):69-71.

[13]段瑞莉.改进体育课堂教学落实“教会、勤练、常赛”[J].体育教学,2021,41(2):18-19.

On the Connotation, Path and Thoughts of "Active Teaching, Frequent Practice and Regular Competi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2022 Edition)

QIAO Mengyang, etal.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Yunnan, China)

乔梦阳(1999—),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学校体育学。

袁际学(1970—),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运动医学、运动机能。

猜你喜欢

常赛教会新课标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基于“常赛”视角的冬季健康体育课程实施策略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思考解析“教会、勤练、常赛”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策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