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饭树主要病害调查与鉴定

2022-01-11彭辉武胡明娇刘剑锋马丽丽李炳忠刘江华

生物灾害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可湿性病害植物

彭辉武,胡明娇,刘剑锋,马丽丽,李炳忠,刘江华

乌饭树主要病害调查与鉴定

彭辉武,胡明娇,刘剑锋,马丽丽,李炳忠,刘江华*

(萍乡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 萍乡 337000)

【目的】乌饭树(Thunb.)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以其为原料开发的各类产品深受人们喜爱。为避免种植过程中各种病害造成损失,研究对乌饭树病害进行了调查。【方法】对萍乡市森林苗圃乌饭种植基地长期观测及室内显微形态鉴定。【结果】乌饭树生长过程中主要病害有枝干藻寄生、茎腐病和炭疽病,其中藻(spp.)寄生为首次报道。【意义】针对不同病害提出了防治建议,研究结果可为乌饭树病害管理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

乌饭树;病害;藻寄生

【研究意义】乌饭树(Thunb.)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的一种药食同源植物,自古以来在江南一带人们每年寒食节用其叶蒸乌饭食用而得名。其广泛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至西南及台湾省1 400 m以下山地或丘陵地带,果实酸甜可口且根、枝、叶均可入药,深受人们喜爱。《上元宝经》、《本草拾遗》等书籍记载了乌饭的制作方法,在《开宝本草》、《本草纲目》等文献中记载了乌饭具有强力健体、益肠胃等功效[1]。由此可见,乌饭树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前人研究进展】以往研究表明,乌饭树叶片中含有异槲皮苷、槲皮素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抗肿瘤、抗炎等多种功效;乌饭树叶中含有占其物质总量一半以上的多糖,在改善血糖、清除自由基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乌饭树叶及其果实中还含有机酸、维生素、多酚类等多种营养物质[2-7]。而关于其开发利用,研究者在乌饭生态茶、饮料、染色剂、营养增效剂、植物精油、天然防腐固体分散剂等产品制作[2-3]及繁育技术[8-9]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切入点】已有研究多集中在乌饭树食药用价值方面,而对乌饭树病害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拟摸清乌饭树主要病害,为乌饭树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调查地点位于萍乡市森林苗圃乌饭树种质资源圃(27°42′43″N,114°10′19″E),年平均气温17.4 ℃,年平均降水量1 300~1 600 mm,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类型为红壤,海拔130 m。

1.2 乌饭树生长状况

调查对象定植时间为2013—2017年,其中乌饭树老桩与油茶1﹕1间植,4—6年生苗,成片栽培。乌饭树生长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乌饭苗生长基本情况

1.3 调查方法

1.3.1 野外调查 2019—2021年期间,每年3—12月对乌饭树病害进行调查,每个月调查1~2次;乌饭树苗每年3—10月进行调查,每周调查1次。调查时详细记录树体及苗木生长指标并拍照,同时采集病害标本,进行室内鉴定。

1.3.2 室内鉴定 根据病害的症状特征和病部切片镜检,并查阅相关资料对病原进行鉴定[10-15]。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乌饭树苗期和定植后的野外调查和实验室鉴定,结果发现乌饭树主要病害有头孢藻寄生、茎腐病和炭疽病。

2.1 藻寄生

2.1.1 症状 一般在6月初开始出现症状,8月初发展最快,特别在多雨天气蔓延迅速。藻类侵染植株后在主干或小枝上密集形成一块块毡状锈色物,导致树皮肿胀、开裂、叶片发黄脱落、果实变黑脱落,严重时整株树叶掉落致使乌饭树死亡(图1)。野外调查时发现,遮荫下的枝条发病程度明显高于全天光照下的枝条。

图1 乌饭树藻寄生症状

2.1.2 病原 通过显微镜检及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得知,此寄生藻(sp.)为头孢藻属一分类单位(图2)。营养体寄生在枝干形成锈色毡状结构,从中间向四周呈放射状长出。孢囊梗呈柱状,长50~300 μm,顶端膨大,近圆形,顶端着生3~6个金黄色至黄褐色的孢子囊,近圆形,大小为(15~20) μm×(10~15) μm。

2.1.3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合理施肥,注意排水,适时适度修剪,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及时除草清理杂灌,有利于通风透光降低湿度;(2)将发病严重的枝条去除并带离林地在空旷处集中烧毁,或用毛巾将藻斑擦拭去除再喷药治理;(3)从每年6月份开始每隔15~20 d全株喷洒1%波尔多液或其他铜制剂溶液,特别是一些被枝叶遮蔽的主干上要喷洒仔细,确保全面喷施;病发时7~10 d喷洒1次,连续喷洒3~4次;(4)在新建果园时,切勿将原发病区域的乌饭树植株移栽至新区域,以免发生再次传染。

图2 寄生藻形态特征

2.2 茎腐病

2.2.1 症状 幼苗从根茎处感病变为褐色,皮层皱缩腐烂,随后迅速往上扩展,叶片逐渐失去绿色,稍下垂,枯萎,不脱落,严重时造成全株枯死。一般在6月初开始发病,进入7月后持续高温天气将使得病情迅速蔓延。

图3 乌饭树茎腐病症状

2.2.2 防治方法 (1)选择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苗圃地;坚持轮作,不在同一块地连续培育苗木;(2)播种前应对苗床进行充分消毒,如深耕翻嗮、施入石灰或硫酸亚铁粉;育苗基质必须用无病原菌的土壤;(3)保持苗床良好通风,及时遮阴、控制苗木密度、控制水分等;(4)从5月底到9月底易发病期间,可轮换使用0.5%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900倍液,或80%代森镁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10~15 d喷洒1次,预防病害发生;一旦发生病害应及时清理发病苗木,并轮换使用上述药物7~10 d喷洒1次,连续喷洒4~5次,防止病情蔓延。

2.3 炭疽病

2.3.1 症状 发病时叶上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灰白色、褐色至灰褐色,上面产生小黑点,病斑边缘颜色较深或不明显。

2.3.2 防治方法 (1)加强水肥管理,追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使植物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2)合理布置种植密度,及时除草去灌,适时适度垦复、修枝,保证通风透光;(3)可用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0%代森镁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进行防治;预防时,在易发病季节上述药物每隔10~15 d轮换喷洒一次,发病时,上述药物每隔7~10 d轮换喷洒一次。

图4 乌饭树炭疽病症状

3 结论与讨论

(1)调查发现影响乌饭树生长的主要病害有枝干藻寄生、苗木茎腐病和炭疽病。其中以枝干藻寄生对乌饭树的危害最为严重,属首次发现。

(2)藻类叶斑病广泛存在热带及亚热带植物中,据文献报道,巴西被头胞藻寄生的植物共有448种;美国仅佛罗里达州被其寄生的植物就有53科165种,而路易斯安那州被寄生的植物有145种;印度在开展广泛调查后发现被头胞藻寄生的植物有159种[16-17]。广泛报道的藻类叶斑病主要由寄生性藻类引起的,该种寄生藻属橘色藻目、橘色藻科头孢藻属。其寄生的植物包括山茶、橡胶、蓝莓、咖啡、芒果、番石榴、梧桐、山核桃等,其中绝大部分寄生于叶片上,对宿主本身损伤较小,最有害的是寄生于木本植物的树枝,可导致树皮开裂、叶片发黄脱落和组织死亡[14-17]。国内在茶叶、橡胶树、山茶、番石榴、木薯、肉桂等经济作物上发现有头胞藻寄生,因其主要寄生在植物叶片上对宿主本身损伤较小而在在国内被认为是一种次要病害而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12-13,18-21]。本文研究发现寄生头胞藻寄生于主干及小枝上并密集形成一块块毡状绣色生长物,导致树皮肿胀、开裂、叶片发黄脱落、果实变黑脱落,严重时整株叶片脱落致使乌饭树干枯死亡。该病害在高温多雨天气蔓延迅速,短时间内就使得整个果园的植株全被侵染。乌饭树目前主要集中在叶用,用量规模较大,市场供应紧张,藻类寄生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乌饭树的生长,从而影响乌饭树叶的采摘,使得种植户经济效益严重受损。

(3)在野外观测时发现,在同一片种植区域的越橘属植物短尾越橘(Dunn)、江南越橘(Diels)也发现该种藻类寄生,而周边的油茶、杜英等其他苗木暂未发现。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现越橘属植物的枝干及叶片被头孢藻属寄生,所表现的病害症状与本区域乌饭树类似[22]。本次研究采集区域较为单一,未进行接种研究实验,也未开展田间防治试验,因此对该种藻类的宿主选择、发病机理以及相关防治技术有待开展进一步研究。

[1] 陈重明, 张宁, 王鸣. 乌饭树(Thunb.)的民族植物学[J]. 植物资源与环境, 1998, 7(1): 46-49.

[2] 王立, 练伟佳, 李言, 等. 乌饭树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8, 49(17): 4197-4204.

[3] FAN M C, LI T T, LI Y, et al.Thunb. as a promising resource of bioactive compounds with health benefits: an updated review[J]. Food chemistry, 2021, 356: 129738-129738.

[4] 刘剑锋, 刘江华, 谢宜飞, 等. 乌饭树果实中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的地理差异分析[J]. 经济林研究, 2019, 37(1): 117-124.

[5] 刘仁林, 戴利燕, 李莉, 等. 乌饭树果实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J]. 经济林研究, 2018, 36(2): 88-93.

[6] 赵青, 陈庆生, 方炎明, 等. 乌饭树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药材, 2016, 39(6): 1437-1440.

[7] ZHENG Y. Evaluation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water-soluble flavonoids extract fromThunb. leaves[J].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9, 28(6): 1853-1859.

[8] 周鹏, 张敏, 吴双竹, 等. LED光质对乌饭树组培苗茎段增殖和生根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8, 38(5): 697-703.

[9] 刘江华, 龙泉平, 熊美珍, 等. 南方特色小桨果植物乌饭树播种育苗技术研究[J]. 南方林业科学, 2016, 44(6): 5-8.

[10] 方中达. 植病研究方法[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79.

[11] 邵力平, 沈瑞祥, 张素轩, 等. 真菌分类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3.

[12] 李益健. 对寄生油茶上的头孢藻的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3(1): 61-65.

[13] 陈立杰, 陈通政, 刘颖, 等. 贵州茶树藻斑病病原形态及DNA测序鉴定[J]. 种子, 2019, 38(9): 103-104.

[14] SUTO Y, GANESAN E K, WEST J A. Comparative observations onand(Trentepohliaceae, Chlorophyta) from India[J]. Algae, 2014, 29(2): 121-126.

[15] SUNPAPAO A, PITALOKA M, ARIKIT S. Short communication: algal leaf spot associated with(Trentepohliales, Ulvophyceae) onin Thailand[J]. Biodiversitas, 2016, 17(1): 31-35.

[16] JOSE G, CHOWDARY Y B K. Studies on the host range of the endophytic alga cephaleuros kunze in india[J]. Revista de biologia tropical, 1980, 28(2): 297-304.

[17] HOLCOMB G E. Hosts of the parasitic algain Louisiana and new host records for the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J]. Plant disease, 1986, 70(11): 1080-1083.

[18] 陈奕鹏, 时涛, 蔡吉苗, 等. 木薯新发藻斑病在中国的发生调查及病原鉴定[J]. 热带作物学报, 2016, 37(9): 1787-1792.

[19] 蔡志英, 施玉萍, 戴利铭, 等. 寄生橡胶树叶上的头孢藻[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0, 35(1): 183-188.

[20] 郑宝荣, 叶建仁, 王记祥, 等. 肉桂藻斑病的初步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 2004, 23(2): 8-10.

[21] 赵志常, 黄建峰. 番石榴青枯病与藻斑病[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9(8): 41.

[22] PHILLIPS D, FLOR N, HARMON P. Algal stem blotch in southern highbush blueberry in Florida[J]. Edis, 2018(6): 344-346.

Investig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Main Diseases of

PENG Huiwu, HU Mingjiao, LIU Jianfeng, MA Lili, LI Bingzhong, LIU Jianghua*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Pingxiang City, Pingxiang, Jiangxi 337000, China)

Asiatic bilberry (Thunb.) has high medicinal and nutritional values, and various kinds of products developed from it are very popular among people. In order to avoid the loss cansed by various diseases in the planting proces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isease of.The long-term observation and indoor routine identification ofwere carried out in the planting base in Pingxiang Forest Nursery.The main diseases oin the growth process were, stem rot and anthracnose, of which algal (spp. ) parasitism 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uggestions for different diseas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anagement ofdiseases.

; disease;

S663.9

A

2095-3704(2021)04-0443-05

彭辉武, 胡明娇, 刘剑锋, 等. 乌饭树主要病害调查与鉴定[J]. 生物灾害科学, 2021, 44(4): 443-447.

2021-09-25

2021-11-15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1ACF60010)

彭辉武(1983—),男,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恢复生态学及林木遗传育种研究,hwpeng2006@163.com;

通信作者:刘江华,高级工程师,398544979@qq.com。

猜你喜欢

可湿性病害植物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香葱疫病与霜霉病如何用药剂防治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10%嘧草醚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10%苄嘧磺隆·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对水稻抛秧田杂草的防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