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研究
——以福建省某高校为例

2022-01-11吴元华游少萍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寒暑假课余时间大学生

吴元华,游少萍

(1.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 福州350002; 2.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350002)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 就业创业研究相关研究

我国毕业生在就业中表现出适应力和综合能力不强、综合素质及个人修养不高、规划和目标模糊等问题[1]。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扩招和自主择业,学生的定位和期望与社会要求存在差距,实践教学安排与学生就业时间冲突等。大学生自主创业优势很大,主要表现在知识层次和学习能力较强,思想活跃、创业激情和创造力强,思想道德整体水平较高。而大学生创业的劣势在于,缺乏实践经验,期望值脱离社会现实,心理承受能力差,社会适应性弱,缺乏社会责任感等[2]。

(二) 课余时间管理相关研究

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培养,包括加强时间管理意识、提高时间管理规划与控制能力,并以帮助个体形成有效的时间管理技能为最终目的。大部分学生不能有计划地安排课余生活,高效完成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家庭教育和管理对于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作用甚微,学校及各种社团活动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最终致使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率低。

(三) 国外有关研究

卢卡斯和诺玛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兼职是一个学习如何协调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冲突的过程,通过兼职扩大社交圈、学习新技能、了解客户与雇员关系等。性别和年龄对时间管理能力、创业意愿有影响,女性比男性的时间管理能力强,而25岁以上的大学生比25岁以下的大学生更善于时间管理。同时,时间管理能力强对学业成绩有积极影响。国内外研究对课余时间管理与就业创业关系的探索不足,并且缺少对学生观点的深入解析和实证分析,不足以指导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和访谈方式对福建省某本科高校进行实证调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自填式问卷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数据通过SPSS数据软件进行分析,问卷发放86份,回收率100 %,均为有效问卷,男生37人,女生49人,涵盖13个专业。

三、调查结果

(一) 课余时间安排与实际管理差别大

大学生课余时间充足,每周有至少140小时的课余时间,还有超过3个月的寒暑假。但是,仅有10名受访者有计划地安排课余时间,大部分人偶尔规划或完全不做计划。33人非常满意或满意自己对课余时间的使用,35人感觉比较充实,51人觉得课余生活一般。就影响学生课余时间管理最主要的因素,有50%(43人)的受访者认为是自己的执行能力,其次是选择计划安排(39人)和作业和考试(37人)。目标设置和自控能力方面的问题(30人),社会因素和时间管理意识与能力的影响(20人)。在学习环境、课余活动以及父母亲属态度和观念的这三方面影响不大。周一到周五、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存在一定差异。在校期间,主要以专业学习与实践为主,有一半的受访者周一至周五利用课后时间完成作业,学生鲜少有精力关注时事,进行家务劳动或从事兼职。周六、日的时间,参与专业兼职(52人)或是与专业无关兼职(56人)的人数高于平时和寒暑假。寒暑假期间,学生参与专业实践的人数(50人)远超于上学期间;阅读专业相关书籍的人却明显减少;参加补习班和睡懒觉(熬夜)的人数和频率也大大提高。寒暑假参加家庭聚会的人数更多、频率更高;而参加朋友聚会的人数有所减少;部分活动有所减少,如资格证考试,志愿者活动、体育锻炼、社团活动等。休闲娱乐方面,人数分布在周一至周五、周六日和寒暑假期间的差异不大。

(二) 课余时间利用效率与就业创业等能力的关系密切

首先,课余时间利用与工作选择及能力培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被调查者也对自己的就业优势进行了分析,50人认为“行动力强”;有38人和22人分别选择了“专业知识与理论”和“专业实践与实习经验”;27人选择了“年轻”。最重要的能力方面,专业技能(52人),沟通能力(50人),团队合作能力(41人),社交能力(38人)。针对自己的劣势,学生普遍认为是职场相关经验少(51人),专业实践与实习不足(43人),非名牌院校(41人),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30人),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少(24人)。被调查者的创业意愿中,认为思路开阔、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兼职工作经验是他们的创业优势;团队合作能力是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能力,沟通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其次;职场相关经验少、家庭经济基础不足是他们的首要问题,另外缺少专业资格证也会影响到创业。其次,学习状态和效率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仅有28位同学认为自己的学习效率很高或较高,44人觉得学习效率一般,14人感到学习效率很低;7名同学可以全神贯注学习,52人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分心,另有27人经常分心。平均分达到90分以上的仅3人,70以上71人(82.5 %),剩下为及格。平均分与学习状态、学习效率、注意力是否能够集中、是否安排规划课余时间和未来工作是否与专业相关有显著相关性,见表1。最后,学生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会更有意识地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58名受访者表明喜欢自己的专业,占总人数的67.4%。65名学生自己选择的专业,占总人数的75.6%。在这其中有53人是自己选择的专业,并且也喜欢这个专业。是否喜欢本专业与平均分、学习状态、学习效率、注意力、是否进行安排规划、工作是否与专业相关存在显著正相关,见表2。

表1 学习状态和效率与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表2 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效率的相关性

四、反思与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校课余时间安排缺少计划性,不重视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进而在就业创业时会出现定位较高、实力不足的问题。首先,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而休闲娱乐的时间又很长,参与专业和社会实践严重缺乏。其次,高校实行学分制,学生靠突击学习通过考试,主动参加专业实践或社会实践的较少。从中学到大学,教学与管理方式突然发生转变,导致很多学生难以适应。政府部门和用人单位为大学在校生提供培训、实习、实践机会和支持力度不足。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可以从时间管理角度探析新的增量改进,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不足主要是不能有效统筹利用课余时间、协调创造课余时间对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综合能力提升的效能。

(一) 以时间管理课程夯实就业创业综合能力基础

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学习时间少且效率低,应聘者的时间管理能力,与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同等重要。大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既能够学习专业知识获得文凭,也在实践中获得酬劳和经验,教会学生自行进行时间管理,自我监督。各高校应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实现角色转换,让新生意识到,大学在课程设置、学习自由度、学习目标等方面与高中截然不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讲座,以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深入的能力培养,如工作坊和情景扮演,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为就业创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 利用课余时间实践平台强化就业创业能力

高校不仅要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并为专业实践搭建平台,还需要志愿者服务机制和社会兼职信息的共享。社团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够提高同学的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各专业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企业或机构合作,参与到专业实践中去。高校和所在社区或政府应加强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帮助学生优化课余时间安排。在校园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上设置兼职信息共享平台,供学生有效安排课余时间。学校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计入学分的方式,并在学生的简历上得以体现,这样学生会增加对职业的认识,对社会的了解,从而发现挑战和机遇,找到自己就业创业的目标。

(三) 完善社会共同合作机制构筑就业创业能力高地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所学,为家乡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出力,社会整体也应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由社区组织本地大学生为中小学生辅导功课、参观博物馆、介绍大学生活与学习等系列活动,既可以解决中小学生家长的担忧和大学生寒暑假无所事事的问题,又可以团结社区居民。只有高校与社会共同关注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的实际问题,进而使得他们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才能在毕业之时,有业可就,有业可创。

五、结语

目前的大学生课余时间充足,但是安排利用的效率低,这使得用人单位难以确定学生的管理能力,学生也不了解自己的真实能力。现阶段,高校有责任提高学生对课余时间安排和有效利用的管理能力,加强储备就业创业能力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猜你喜欢

寒暑假课余时间大学生
保研学霸兼职送外卖逾万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浅谈大学生如何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
论寒暑假的关系
论寒暑假的关系
热胀冷缩
Mobile Phone Using Among Youngsters
寒暑假
高中生利用课余时间炒股成亿万富翁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