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类APP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习惯的影响
——以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2-01-11施晓红张卫平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实验者普通高校体育运动

施晓红,张卫平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江苏南通22600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1.2 %,较2018年底提升1.6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较2018年底增长2 984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较2018年底提升0.5个百分点。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互联网服务也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方式。在全民健康的大背景下,在运用手机APP带来的便捷的同时,手机运动类APP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体育运动健身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使用运动类APP。运动类APP不仅可以记录使用者的运动数据,也可以给予使用者专业的指导,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社交互动功能。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运动类APP对大学生的运动习惯是否产生影响方面的研究大部分在理论层面,实践性研究较少。因此,通过实验法对使用运动类APP一段时间后的普通大学生,在锻炼态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强度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影响,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对使用运动类APP三个月后的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习惯方面的影响,从锻炼态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强度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二) 研究方法

第一,实验法。本实验随机选取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未使用过运动类APP的学生40名。对40名学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运动类APP的使用实验。实验前及实验后对这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第二,数据统计法。采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归纳,采用SPSS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第三,问卷调查法。查阅了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运动类APP相关文献,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制定出相应的调查问卷,对40名实验学生分别在实验前与实验后从锻炼态度、运动的时间、运动的频率、运动的强度四个方面对体育运动习惯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实验前后的变化。第四,专家访谈法。为了确保调查的有效性,请8位体育一线的专家对设计的问卷进行效度调查。效度检验包含对问卷结构、问卷内容、问卷整体设计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分为很合理、比较合理、基本合理、不合理四个方面,最后完善问卷。同时对受试者的任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学生课堂表现。在问卷结构上6位专家认为很合理,1位专家认为比较合理,1位专家认为基本合理。在问卷内容上7位专家认为很合理,1位专家认为比较合理。在问卷总体设计上,5位专家认为很合理,3位专家认为比较合理。认为对本问卷的设计的效度较高,调查问卷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体育运动习惯的特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研究结果

分析表1可知,实验组在使用运动类APP后,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意向、行为习惯、主观标准、情感体验、行为控制上其各项指标的p值分别为0.00,均小于0.05,与实验前具有显著差异,在行为认知上的p值为0.005小于0.05,表明实验前后有差异,说明锻炼态度上还是具有显著差异,锻炼态度的改变对体育锻炼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必然会影响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说明运动类APP的使用对学生的运动习惯具有促进作用。

表1 对实验者在使用运动类APP前后锻炼态度得分情况分析(N=40)

(二) 关于实验前后每次运动时间的调查研究分析

教育部曾面向青少年提出: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足以体现锻炼与锻炼时间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现阶段,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及肥胖学生增多等情况下,加强每次锻炼时间尤为重要。通过表3可知,学生在实验前每次运动时间大部分集中在10~20分钟和21~30分钟,41分钟以上的学生较少。在实验后,每次锻炼的时间大部分集中到了41~50分钟这个时间段,51分钟以上的人数有所增加,但还有待于继续加强。表明在使用一段时间的运动类APP后,实验者在关于运动习惯的每次运动时间上,具有显著增长,运动类APP对运动习惯的每次运动的时间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个人认为这一方面得益于学生锻炼态度的改变,运动兴趣的提升,另一方面和教师的督促有一定的关系。

表2 对实验者在使用运动类APP前后每次运动时间的调查研究分析(N=40)

(三) 关于实验前后每周运动频率的调查研究分析

体育锻炼的频率是评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大学生每周锻炼的频率对增强学生体质,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具有促进作用。通过表4可知,对实验者进行的每周运动的频率的研究分析,在实验前大部分实验者每周运动频率集中在每周2~3次,在实验后实验者每周运动频率集中到每周锻炼3~4次,且每周锻炼5次及以上的人数增多。实验后不锻炼人数为0,不确定人数减少。表明在使用运动类APP一段时间后,实验者在运动习惯的每周运动频率上,具有明显的改变,且是正向的,运动类APP对运动习惯的每周运动频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表3 对实验者在使用运动类APP前后的每周运动频率的调查研究分析(N=40)

(四) 关于实验前后每次的运动强度的调查研究分析

在运动强度的调查上,每次锻炼强度分为五个等级。把采用锻炼后的无感觉代表轻微强度;与平时相比,微微出汗作为小强度;呼吸和心跳略微有些加快,出汗量增多,达到中等出汗为中等强度;中上强度是指呼吸和心跳明显加快,出汗大量增加;大强度指呼吸心跳很快,达到大汗淋漓的感觉。通过表4可知,对实验者每次运动强度的研究分析,实验前后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使用运动类APP之前,使用者每次运动的强度以轻微强度、小强度、中等强度居多,而在使用运动类APP之后,实验者每次运动的强度的以中等强度和中上等强度居多,在每次运动强度上明显上了一个等级,表明在使用运动类APP一段时间后,实验者在每次运动时,运动的强度明显有了改变,且向好的方向发展,说明使用运动类APP一段时间后对运动习惯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表4 对实验者在使用运动类APP前后的每次运动强度的调查研究分析(N=40)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运动类APP能够影响普通高校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习惯。实验证明,通过使用运动类APP一段时间后,在体育运动习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锻炼态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强度四个方面均具有差异性,表明使用运动类APP对实验者在体育运动习惯的影响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促进使用者自身的体育运动习惯的向好的方面改变,表明运动类APP能够影响普通高校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习惯方面的改变。

2.使用运动类APP,对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运动类APP在对体育健康理念的认知,有明确的指导性作用。在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体育运动专业技能的理念与专业的运动技能上具有指导性作用。能够使大学生在没有专业运动教练指导的前提下,初步掌握简单的运动技巧,逐步提高个人运动能力,增强运动的信心,获得运动的成就感、满足感,在运动过程中,提升个人体育运动的兴趣,能够主动地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并形成一定时间、一定次数的体育运动参与率。

3.伴随着运动类APP在大学生中的规模推广及使用,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或智能终端的时间增多,沉迷手机游戏时间增多,对手机的依赖性增强,受运动类APP中推送广告影响增多等。

(二) 建议

1.加强运动类APP的宣传和运用。运动类APP在影响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校方面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运动类APP的使用进行政策性的规定,保证普通高校大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运动类APP的使用,从而促进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提高国家体质健康的水平。同时也可在一些教学课上加强运动类APP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2.改进运动类APP的功能设置。运动类APP的功能不同,在影响运动习惯方面也会不同。为了培养普通高校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运动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将体育运动作为一个长期的生活技能,在运动类APP方面就需要设计出适合大学生的运动类APP的功能,满足教学、训练、社交、娱乐等多方面要求,增加用户的黏性。

猜你喜欢

实验者普通高校体育运动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女儿不分场合地爱表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分析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呆呆和朵朵(13)
普通高校冬季冰上课安全因素分析
学不会珍惜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