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2-01-10彭荣彬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活素材初中物理教学方式

彭荣彬

摘要: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基本结构与一般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类学科,本身同现实生活有着直接的关联性,在教学实践中整合生活素材是物理学科教学的本质要求。反观初中物理教学现状,物理教学内容被过多地局限于教材与参考书中,学生缺乏物理学习的生活化视野。本文针对当下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将生活素材应用于物理课堂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素材;初中物理;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重视直观”“重视直接经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与直观感受在其认知结构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在物理这类强调逻辑推理与理性分析的学科中,若要实现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必须强化教材中结论性知识与现实世界中生活素材的连接,遵循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问题到一般性结构的认知构建规律,以更利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来渗透物理学科知识,切实提升物理课堂的教学成效。

二、初中物理教学在生活素材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長期影响下,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一直存在以提升考试成绩为主的功利化教学倾向,教师对学生应试能力的重视多于其学科综合素养,初中物理学科也不例外。在这种观念的普遍影响下,教师逐渐习惯于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结论性知识进行深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彻底窄化了物理学科的培养目标,将学习的视野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忽视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1]。也有部分教师会有意识地在物理课堂上引用生活素材,但是也多是基于功利化的目的,比如为了让学生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或者是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只有少部分教师引用生活素材是为了培养学生借助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仍习惯于依靠自己的过往教学经验和主观判断来传授知识,缺乏对学生发展性学习需求的考量,以及部分教师在生活化教学方面准备不足,对生活中物理教学素材的开发和应用水平有待提升。

三、初中物理教学应用生活素材的措施

(一)创设生活情境,优化新课导入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直观、动态地呈现物理知识,以生动而有趣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以此来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期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周边环境或生活经验中寻求素材,以此来作为课堂新知的导入。将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素材用于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感性认知与感情共识,进而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促进学生对物理问题理性认知的构建,使得教学成效得以提升。

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为例,在学习《光的折射》问题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一段游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观察,或者联系自己游泳的经验,来对比在岸边看到的水深与实际水深有什么区别。或者更直观地,借助两张图片来展示光的折射现象,一张为筷子倚在空碗中的图片,另一张为碗中有水时将筷子倚在其中的图片,可以明显看到在第二张图片中,筷子在水面的位置出现了“折断”。借助这种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岸边时看到的水深要比实际水深更浅?为什么筷子会出现“折断”?在学生的困惑与好奇中导入光的折射的理论知识,往往能够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二)依托生活背景,设计物理实验

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础性环节,也是进行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途径。实验能够为学生创造集中观察物理现象、探究物理问题、论证物理结论的机会,是促进学生直观物理经验构建的关键。而且实验本身所具有的探究性与实践性,也是促进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方式。从初中物理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实验教师并未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落实,很多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环节发力不足,而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特性又使得初中生往往对物理实验表现出更强的兴趣[2]。所以教师要注重发挥物理实验的优势,加强生活素材与实验教学的融合,依托现实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背景,就近取材来演示物理实验,既能够通过眼、手、脑的综合运用来加深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认知,也能引导学生学会以物理学的视野看待和分析生活问题,体现物理学科教学的现实意义。

比如在学习沪科版八年级教材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时,教材在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时,列举了两项观察实验,分别是观察泡沫塑料小球在发声的扬声器中跳动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更为熟悉的生活场景来进行实验演示,比如打鼓,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敲击鼓面就会发出鼓声呢?相应地,教师可以准备一面小鼓,或者直接借助桌面进行实验探究。以小鼓为例,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碎纸屑放置在鼓面上,然后敲击鼓面发出声音,让学生观察碎纸屑随之在鼓面上跳动这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鼓声是否与鼓面的震动有关?接着教师可以在敲击鼓面的同时,另一只手掌按压住鼓面,以控制鼓面的震动,同时让学生观察鼓声的大小与碎纸屑的跳动幅度,以验证鼓声与鼓面震动之间的关联性,并以此来阐释“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

(三)设计生活作业,拓展物理认知

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物理教学的最终意义也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理性看待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生活素材的目的也在于此。教师不光要将生活素材引入物理课堂中,也要引导学生主动投身于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与探究性,以任务和作业的形式来驱动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3]。比如在学习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中《温度与物态变化》这一章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态变化现象,涉及到哪些物态变化。以及本章所探讨的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问题,让学生去探究自己身边有哪些现象或行为会加剧这些环境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此类生活作业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规律反馈到现实生活中,于探究与实践中促进对物理问题的再思考,并同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将生活素材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光是为了遵循物理学科的本质规律,也在于引导学生将学习视野拓展至物理课堂之外,要树立生活视野,既能借助生活素材的直观表达来加深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也要于生活素材的应用中领悟学习物理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琴.巧用生活素材开展初中物理教学[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5):113-114.

[2]张尚荣.浅谈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23):93-94.

[3]杨玉红.浅析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8):109.

猜你喜欢

生活素材初中物理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