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2022-01-10柳丽萍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家庭教育学前教育

柳丽萍

摘要:家庭教育环境一直是保障学前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当下的学前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对这一环境的构建发展,因此本文就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当下家庭教育环境现状

1.1家庭内部的认同感弱

在我国古代社会由婚姻产生的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家庭,是集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及生活、教育、娱乐、防卫于一体的社会基本单位,在社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传统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双方主体的地位是不对等的,这种不对等对当代社会还存有影响,不对等的主体在进行教育互动容易出现偏差。父母容易带入自己的情绪,孩子在父母面前感受不到充分的尊重和自由,父母与孩子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导致孩子出现抑郁、个性缺失、厌学等问题。父母潜意识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衍生物,自己赋予了孩子生命,孩子的一切都和父母息息相关,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孩子和父母缺少沟通和交流,家庭内部的认同也就逐渐走向弱化。

1.2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功能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固化,中低层的家庭由于生活压力,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没有精力来经营,同时教育支出无法充分保障。因此家长把一切教育的侧重点放到了学校教育上,一切以学校教育为主把学校和老师布置的任务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认为老师和学校的教育是科学的。虽然学校主要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可是就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学校的师资设备以及教育体制不同,各种资源有限某些教学目标难以完成。同时对于老师的定位是教书育人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对学生进行其他教育。现在学校会规定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交流任务,虽然看起来是学校在督促家长自身对孩子的教育,但是这些都是具有表面性、被动性,并不能从深处对家长进行深刻启发。这种行为会让家长慢慢丧失家庭教育主体的责任感,正好顺势而为,把对儿童的教育工作完全交给学校。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这种教育方式只是为了能补充家庭教育的缺失,调动家庭教育的积极性,从而过分干涉或者强调任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会弱化家庭教育的功能,减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有的压力和责任感。从而导致学校教育的功能范围扩大,使家庭教育处于失衡状态,致使家庭教育的功能化,成为服务学校教育的工具。

二.建立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有效对策

2.1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首先父母要尽可能为流动学前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居住条件,确保儿童在安全的环境下生活,父母要让儿童养成叠被褥、洗衣袜、经常打扫室内卫生的卫生习惯,并引导儿童饭前、厕后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其次流动学前儿童的父母应按照科学化、儿童化、审美化的原则来美化家庭环境,确保房屋结实、干净、整洁,室内颜色要阳光向上,光线不能太暗,墙壁要贴有儿童兴趣相关的壁纸、贴画等。此外父母应注意家庭的美化尽量让儿童参与进来。最后流动学前儿童的父母要给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环境,这并不是指儿童可以随意玩网络游戏等,而是充分利用家庭中的设施给儿童扩大信息来源。

2.2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环境

首先,父母应有阳光向上的性格,家庭成员之间相处关系要融洽,给儿童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的家庭氛围。当儿童犯错误时尽量用委婉的语气来解决矛盾与摩擦。父母要养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文明讲话的行为习惯。父母应正确处理家庭内部成员的关系,给儿童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家庭氛围。其次,在语言方面要注重自身示范,要教育流动学前儿童学会说普通话,要积极引导流动学前儿童用普通话去表达内心想法与感受,父母自身也要尝试用普通话沟通交流,给流动学前儿童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最后,父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流动学前儿童,与流动学前儿童沟通交流,要用心感受流动学前儿童内心的想法,认真学习与儿童沟通的技巧。和流动学前儿童沟通时,一定要与其处于同样的高度,以平等、关爱的眼神注视着他们,父母要主动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给流动学前儿童足够的安全感。家庭教育已经由于各种因素形成不同的水平,所以家庭教育应该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发展路径,适当地借用外力来进行矫正,通过家长、學校、社会和司法四方联合起来,提升家庭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2.3提升家长教育素养

家长的教育素养是指家长在子女教育中体现出知识、能力、心态、情感、观念与价值观,家长教育素养的提升是家长的理念、知识、能力以及教养方式的全方位提升。在家长遇到难题时,应该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专业的指导人员来引导和辅助家长,借此来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疏导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在没有条件把更好的物质财富给孩子时,足够的爱与理解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当父母学会用理解和爱来教育孩子,孩子相反的也会学会这样对待别人。这样的家庭教育出的孩子性格和人格更加健全,这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家庭经济条件很重要,可是爱与理解才是最基础的教育,学习加强家庭教育内部的认同感,首先应该加强家长教育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尊严,只有在孩子享受到平等被尊重的同时,家庭教育环境才会更和谐,更加顺畅无阻力,孩子会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诲,父母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和反思,在此基础上的沟通和交流才是有效的,家庭教育的实施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2.4明确学校教育责任

学校教育可以辅助家庭教育功能的实现,并不能取代家庭教育。学校应该为学生和家长开设家庭教育课程,让家长和学生共同上课交流,让家长学会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同时让孩子学会理解家长,把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交给家长。同时学校可以鼓励家长把握家庭教育的主动权,以家庭老师的视角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学校只是辅助,这样比打卡这种被动形式的任务更有效。从教育扶贫的角度看,政府和社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家庭教育能力建设,需要出台更有效力的政策提升家长教育素养。

2.5适度进行课外辅导

父母应该减少课外辅导的学习,根据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天赋,适当地参加少量的课外辅导。国家应该规定课外辅导的次数和科目,专业科目最多两门,技能特长最多两门,同时参加不能超过三门,应该给家庭教育留足够的时间。同时应该加强课外辅导的监管,保留高质量有水平负责任的课外辅导机构,给孩子高质量少压力的快乐学习时间。同时父母也应该学会辨别课外辅导机构的资质,不要一味地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无目的无原则地选择。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家庭教育环境的构建,主要还是需要家长做好适度进行课外辅导、明确学校教育责任、提升家长教育素养等方面做起,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崔家令.新媒体环境下小学家庭教育有效性的构建[J].幸福家庭,2020(19):103.

[2]谢晓霞.改变传统思想构建新型家庭教育环境[J].成才之路,2014(14):39.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家庭教育学前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