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巴斯汀联合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2022-01-10苏建国

关键词:风团组胺斯汀

苏建国

(江苏省兴化市皮肤病性病防治所,江苏 兴化 225700)

荨麻疹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外源性因素如食物、药物、环境、感染和内源性因素如感染、免疫、精神等相关,临床表现以反复出现皮肤黏膜的局限性、瘙痒性、暂时性潮红和水肿性风团为特征,病程超过6~8周者为慢性荨麻疹。近来有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主要与免疫炎性反应相关,患者皮肤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过敏原刺激皮下结缔特异性致敏性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大量组胺及白三烯等促炎介质[1]。本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所门诊就诊的1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采用依巴斯汀(江苏省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品)联合祛风止痒口服液(四川泰华堂制药有限公司出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40例慢性荨麻疹病例均来自我所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70例中男33例,女37例,年龄17~61岁,平均34.3岁,病程8周~7年,平均1.83年。对照组70例中男34例,女36例,年龄19~63岁,平均35.1岁,病程9周~8年,平均1.93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②治疗前1个月内未服用过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抗真菌类药。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胃等器官及系统性疾病和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严重感染及免疫系统缺陷者;排除有精神疾病及依从性较差者;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治疗组为依巴斯汀10 mg/次,1次/d,祛风止痒口服液10 mL/次,3次/d,连续服药28 d后停药评价;对照组为依巴斯汀10 mg/次,1次/d,连续服药28 d后停药评价。2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以及停药后3个月随访,记录患者瘙痒、风团的数量及大小,按4级评分法记录。

1.3 评分标准 ①瘙痒程度:0分为无痒感;1分为轻度痒感;2分为中度痒感,尚能忍受;3分为严重痒感,不能忍受;②风团大小:0分为无风团;1分为直径<5 mm;2分为直径5~20 mm;3分为直径>20 mm;③风团数量:0分为无风团;1分为1~5个;2分为5~10个;3分为超过10个。

1.4 疗效评价 根据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随访以及停药后3个月作总分评价疗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当治疗后积分大于治疗前积分时,下降指数为0。

1.5 判定标准 治愈为症状和体征基本消退,积分下降指数≥90%;显效为积分下降指数60%~89%;好转为积分下降指数30%~59%;无效为积分下降指数<30%。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2 结果

治疗组各种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根据疗效指数判定标准统计,治疗第14天时,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0,P<0.01),见表 1。28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仍高于对照组(χ2=5.06,P<0.01),见表2。停药后3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12,P<0.01),见表 3。2 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无患者退出。

表1 2组患者治疗第14天疗效比较 例(%)

表2 2组患者治疗第28天疗效比较 例(%)

表3 2组患者停药后3个月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病程迁延不愈反复发生,且大多数患者难以找到明确的致敏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主要是由于肥大细胞和(或)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强效的血管活性介质,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和小静脉通透性增加,因此通常选用H1受体拮抗剂作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主要用药。依巴斯汀是与H1受体有高亲和力的第二代H1抗组胺类药物,可抑制特异性致敏性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多种炎性因子,抑制白三烯在粒细胞中的趋化作用,可拮抗缓激肽和血小板激活因子,从而多角度发挥抗炎作用,且依巴斯汀口服吸收迅速,不经过血脑屏障,不会引起嗜睡反应。主要经肾脏排泄,药物清除半衰期(t1/2β)为13~16 h,多次给药3~5 d后可达稳态血药浓度。多项研究表明,口服依巴斯汀10 mg,4 h即可有效抑制组胺诱导的风团和红晕反应,且可持续24 h[2]。中医理论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入腠理而郁遏卫气,致使营卫气血失调,邪正交争,则皮疹时隐时现,风邪反复侵染,常致阴血亏耗,血不养气,正气无力驱邪外出,则皮疹反复发作,缠绵难愈[3]。诸痒皆属于风或属"虚",而血虚生风,治疗当选祛风息风之品,兼配以清热除湿之药以止痒,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散[4]。

祛风止痒口服液由赤芍,白芍,地龙,地肤子,防风,青蒿,苍耳子(炒),甘草组成,其中赤芍、白芍同用活血凉血;地龙疏通络止痒;地肤子清热胜湿止痒;防风祛风散邪;青蒿清透内热之邪外出;苍耳子散风祛湿,宣通鼻窍,引导诸药入肺经;甘草补脾胃之元气,并调和诸药。诸药相配共奏清热凉血,祛风止痒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地龙在动物实验中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促使其启动凋亡机制;青蒿琥酯有中性粒细胞趋化抑制光变态反应功效;甘草酸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免疫调节和类激素作用[5]。

笔者用依巴斯汀联合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症状控制良好,在联合治疗14 d和28 d后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单用依巴斯汀组,且无不良反应,可有效控制疾病反复,患者耐受性好,不失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办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风团组胺斯汀
箕的琴弦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枪口
Chapter 8 An absurd case 第8章 冤假错案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冬季荨麻疹反复发作用药时应该注意什么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突然来的风
贾斯洒的导盲犬
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