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性别角色的比较研究

2022-01-08金芝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性别角色比较研究初中语文

金芝

摘要:性别角色的设定,某种程度上是初中语文教科书编排思想的间接体现,也是培养学生性格观念的重要推手。本文从初中语文教科书角度出发,针对不同性别角色进行全面比较,总结性别角色的比较结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性别角色;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男女性角色,不同性别角色的数量分配、身份设定以及情感赋予,都会影响到学生对于角色的认识。因此有必要研究初中教材中对于各种角色的设定思路,并为教材今后的改革提供建议。

一、性别角色比较过程

1.男女形象特征比较。初中语文课文对于男性角色持有明显的肯定态度,对于女性角色则是肯定与否定特征不相上下的局面。课文对于男性角色的重视程度明显超过女性角色,具体表现在描写男性角色的词汇数量、丰富度都明显超过女性角色,而且这些描绘性格的词汇以肯定性词汇占据绝对上风;虽然对于男性角色也存在一定的否定词汇,但是否定词汇数量相比肯定词汇则是相形见绌。从女性角色角度出发,不仅专门描述的词汇数量较少,其中否定性词汇占比相对于男性角色也是明显偏高。不可否认的是初中课文中也存在部分肯定女性角色的文章事例,但是此类课文在教学素材中的占比较低,对女性角色的描述更加偏向于传统的性格特征,对于女性角色的性格变化、尤其是积极层面的变化涉及较少。   通过初中语文课文选材,对于女性角色的理解更加偏重于善良、耐心等传统的优良品质,与此同时关于无知、自私等角色的描述也是大行其道。虽然任何性别角色都有负面特征,但是对于男女性角色负面特征的描绘也存在明显差别;男性角色的负面描述词汇中,诸多词汇实际上反映出人类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而女性角色的负面词汇也是以吝啬、多嘴等非常普通、甚至是有些幼稚的思维活动为代表。

2.男女身份赋予比较。初中语文课文中的男女角色的社会身份多数通过职业体现,分析课文中男女角色被赋予的职业,确定初中语文选材对于男女身份的确定思路。通过对初中语文课文的梳理,不难看出男性角色的常见身份是领导者、事业有成人员,属于社会范围内居于主导地位的成功人士,男性角色的社会属性很强。相比之下,女性角色更多以家庭身份出现,家庭主妇、保姆等家庭环境内的角色往往是女性角色的落脚点。即便是家庭领域,男性角色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与此同时,属于社会底层的角色在男性角色身份中出现概率较低,因此初中语文教材倾向于男性角色高、大、全的形象。女性角色则偏重于家庭劳作、课堂教师等场景,对社会影响力较大的角色占比极少,着力塑造女性角色的家庭身份,在社会环境内处于相对偏低的层次。

男性角色在社会生活以及家庭生活场景内均处于精英或者领导地位,男性角色在社会环境中从事的职业具有开创性、决定性意义,体现男性角色的独立性身份。女性角色的社会职业则以服务性质的职业为主导,重点突出女性角色身份的传统属性。即便是在家庭生活环境内,男性角色往往占据知识、经济资源的优势,女性角色在家庭环境中主要起到辅助性作用,“男主女辅”的特征非常明显,实际上也是女性角色传统认知的体现。

3.女性角色自身比较。虽然女性角色在初中语文选材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但是对比不同版本初中教材的女性角色,则呈现出社会属性上升、在社会环境中话语权逐步提升的特征。首先是女性角色在全部角色中的占比,传统初中语文教材编排中,女性角色出现比例甚至不到20%,伴随着语文教材编排改革,女性角色比例逐步提升,在所有角色数量中占比超过25%,女性角色的重要性日渐体现。女性角色在教材中的变化还体现在身份和形象两个方面,改革后的初中语文教材,女性角色更多出现在社会场景中,全部社会角色中已经有超过30%的角色由女性承担,相比之下家庭环境中的女性角色数量逐步下降到50%左右。课文教材中更多的女性角色担任科学家、研究学者等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职业,体现女性角色身份地位的提升。课文中对于女性角色的形象定位也更加体现社会性能,对女性角色的描述越来越丰富。女性角色在课文中不仅只有温柔贤惠的特征,精于创造、勇于前进等性格特征越来越多地通過女性角色体现,女性角色不再被局限于家庭环境内,而是在社会环境中发挥更大价值。

二、性别角色比较分析

1.性别偏见现象逐步改观。在偏早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男女性角色的“出场比例”,以及角色在社会、家庭环境的重要性都有严重差异,甚至造成男性角色全面主宰世界的“现象”。教材改革愈发重视女性角色的编排,在教材课文选取中,有意识地增加女性在社会环境中发挥巨大价值的材料,而不是传统的、以家庭贤惠特征为绝对主导的选材思路。透过初中语文教材,应当感受到有血有肉、更加丰富全面的女性角色形象。

2.对性别的认识趋于客观全面。传统初中教材有意识地将女性角色导向传统层面,通过大量传统女性角色形象的塑造,在初中生认知空间内塑造女性角色的传统形象,实际上对女性角色产生片面的认知。教材改革更加凸显女性角色的全面性,初中生对于男女性角色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认识更加客观。通过教材文章的设定,使得初中生清醒的认识到女性角色在社会家庭环境中可以大有所为,从思想境界领域实现男女平等,由此折射出社会的发展特征。在性别认识更加立体全面的背景下,初中学生、尤其是女初中生的性别自信被进一步发掘巩固。

三、结束语

教材课文角色设定,对于初中学生的角色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侧面见证。在把脉初中教材角色设定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男女性角色的数量、身份,使得教材中的不同角色分配更加合理,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到位的角色认识。

参考文献

[1]李幸. 性别差异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分析及对策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20.

[2]周颖,曹俊骏,韦金介.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性别角色结构分析——以统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J]. 惠州学院学报,2019,39(05):123-128.

[3]崔冲. 变与不变: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性别形象的审视[D].宁波大学,2019.

[4]崔冲,吴黛舒. 教材中性别角色的实证分析:以部编本语文教材为例[J]. 全球教育展望,2019,48(04):105-118.

[5]邱明月. 女性主义视角下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女性角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性别角色比较研究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管理人员的性别角色观念: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湖南省为例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困扰程度的相关性
儿童对动画人物偏爱与性别角色认同相关研究
中国儿童性别角色观念及其性别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