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巧设计 精彩自然来

2022-01-08彭凌燕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陈老师板书环节

彭凌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出好戏,离不开精彩的剧本。一堂好课,也一样是离不开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精雕细琢的设计可以产生预约的精彩。本学期有幸听了第一学区陈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再认识》一课,课的精彩让我感悟颇多。这是一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课,在执教老师的精心设计中,有力组织下,课堂上学情激荡,精彩纷呈。本节课要解决的重难点就是体会一个相同的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并通过具体的载体,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展开说说,试着还原一下课堂的精彩片断。

一、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全新而又最有难度的一个知识板块。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领域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动建构过程。如这节课的开课引入,陈老师作了如下设计:

师:同学们,曾记得你们在哪个年段学过分数了?(三年级)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板书课题)。先来玩个游戏,一起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好吗?

师:男女生分成两队,各派一名代表上台操作展示,同时分派两名小裁判员评判,台下的同学负责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提问。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盒子,里面都装着一些棒棒糖,负责操作的同学上台取出各自盒子里的1/2,小裁判员先评判选手是否正确,然后选手高举给全班同学看。

教师在这个环节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都是1/2,拿出的数量却不一样?(2)拿出的数量不一样,为什么还都是1/2?

如此处理这个开课环节,就是取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即1/2,也是“一半”入手,设计游戏就是创设乐学氛围,激发兴趣,同时通过参与游戏,从而尽量地预留足够的时空让学生思考,力争自己发问,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抛出问题,学生经历了思维碰撞,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问题的高度可以引领课堂教学的深度。

过程的深度展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的深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而一堂能引导学生走向深度思考的数学课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引导学生走向深度思考的问题呢?我认为,首先,是核心问题的设计要准确凝炼,也就是根据本课的重、难点设计的中心问题要具有统领性。然后是根据核心问题进行设计的子问题要具有探究性、思考性。最后,才由子问题生成活动单元及过程。

如本课的第二个大环节的设计:“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示3/4。在这个环节教师提炼了好几个非常有针对性且有深度的代表性的问题,然后层层铺开,螺旋式推进。

……

师: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示3/4吗?(学生各自画图表示)

师:你是怎样表示3/4?(学生汇报交流,指名上台板书)

师:为什么同样都表示3/4,所表示的数量却不一样?请和小组同学试着讨论一下。

师:还可以把生活中的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学生及教师在问题的层层引导下共同完成的板书如下:

手指板书问:像这样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取出3份的有哪些同学?(板书:一个)像这样把多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先出3份的有哪些同学?(板书:多个)像这样把多组图形平均分成四份,先出3份的有哪些同学?(板书:多组)像这样一个、多个、多组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春风化雨似地就参透了分数的定义。

教师在学生交流反馈时能采取这种分批有次序地进行,结合学生板书图形层层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归纳板书起来就能做到“踏雪无痕”,从而,也很轻而易举地就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总之,环节的处理提倡清晰、流畅,问题的设计力求准确、简练,具有统领性。

三、民主平等的对话促进了学习的数学化

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作为老师,要非常重视与学生展开对话,灵活采用丰富的评价语言适时进行肯定与激励,使课堂始终处于积极进取的氛围。另外,民主愉悦的对话过程能让学生放松紧张的情绪,很好地调节学习过程,引导學生始终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为所学内容的数学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平台”。

如在在第一环节,老师抛出两个关键问题:(1)为什么都是1/2,拿出的数量却不一样?(2)拿出的数量不一样,为什么还都是1/2?有一个学生不紧不慢地拿起话筒,把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其他同学频频点头附和时,陈老师用夸张的神态说:“简直就是一语道破天机”!当另一个调皮学生在座位上抢答一个很简单的小问题时,但声音却非常响亮,陈老师也没有忽略这个孩子,给他一个赞许的目光:“你的声音非常响亮,同学们回答问题时都要向你学习,这样大家都能听得明明白白!” ,让这个孩子很自信,果然是没有忽略不经意的一个瞬间,让孩子能“看见”自己,从而去做最好的自己。

可以说,整堂课,对于孩子的回答,陈老师都能及时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样的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课堂,是同伴合作交流的课堂,是思维激荡、智慧碰撞的课堂,它不仅成为学习内容从具体到抽象,从生活到数学化的坚实平台,更让教室成为“润泽的教室”(佐藤学语),让学习的过程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在交流研讨的活动中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交往能力等得到一定的提高。

综合全课,可以看出,老师在备课上下足了功夫,不但备教材,还备教法、备教具;不但备学生,还备学法、备学情;不但备学科知识,还备学科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以及学科所能够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正是下足了“料”,所以在课中自然流溢出了精彩纷呈。

猜你喜欢

陈老师板书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认字”大师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