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故事性”叙事手法在改革开放主题展览中的运用
——以“追梦——我和深圳的故事”为例

2022-01-08温鹿鸣

客家文博 2021年4期
关键词:故事性策展深圳

温鹿鸣

随着改革开放主题展览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如何举办好这一主题的展览,讲好改革开放故事也成了博物馆人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深圳博物馆在近年来举办的多个改革开放主题展览中,可以捕捉到许多叙事方法的创新突破。“追梦——我和深圳的故事”(以下简称“追梦”)展览在策划时,尝试跳出改革开放类展览的常用模式,用“讲故事”的形式、以“人”为主题、从微观的角度来策展。让观众在感知到深圳的发展与每个深圳人息息相关、引发共情共鸣的同时,了解到展览中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背后那个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时代”。

图1 “追梦”展览海报

一、“故事性”叙事手法在改革开放主题展览中的作用

近年来,流行的先进策展理念逐渐从关注“物”到关注“人”转变,要求展览要以人为中心,进行展陈创新,博物馆不应该是文物堆砌和展板排列的地方,而是能不断满足观众对展览期待的场所。深圳博物馆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之地,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改革开放历史,率先开启了改革开放主题藏品、资料等的征集,走在全国前列,历年已征集的改革开放藏品共21万余件,其中实物藏品4万余件。讲好改革开放主题展览要求博物馆要践行“以人为本”的叙事理念,深入研究这些藏品背后的人物、故事,从观众的观展需求和感受出发,策划出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展览。

(一)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更易于观众理解展览主题

笔者曾先后参与“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等以时为序的宏大叙事展览和“追梦”等微观叙事的展览筹建,在与观众、讲解员、业界同仁交流后,发现观众往往更喜欢展览中与他们本身经历相关联、故事性较强的展品展项。这些展品展项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最深,最能引起他们的讨论和思考。

因为故事往往是从观众的角度出发,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在观众和展览中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方式,让观众更好地接受故事内容。讲故事的叙事方式,更重视与观众的交流,把没有生命的藏品、历史生动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帮助观众通过这些人物、故事理解背后深奥复杂的改革开放历史、经历、道理等,完成复杂的知识构建。改革开放主题展览的内容具有高度政治性,理论性较强,观众在较短的参观时间里往往很难快速理解展览想表达的时代主题。所以在“追梦”展览中,策展团队大胆选取了深圳五个富有时代印记和时代特色的代表性群体来讲故事,他们分别是“一支特殊的基建队伍”“‘跨过罗湖桥’的那一批港商”“打工仔打工妹的酸甜苦辣”“敢闯敢试的特区干部”“摸爬滚打的创业创新者”。这些群体的故事都是观众们自己的故事,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观众看起来很亲切,容易感同身受。展览通过描述这些群体被深圳大刀阔斧地改革开放政策所吸引,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乡,投身到深圳的建设中,并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潜移默化地把展览的价值观传达给了观众。

(二)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展览更具有吸引力

叙事性展览重视描述故事的发展过程,其中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有很强的连贯性和逻辑关系,这就很容易吸引观众不断地观看,勾起观众的好奇心,从而也更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讨论和思考。“追梦”展览的五个部分,以集体经历为故事线展开,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展览通过一个个“人”的故事讲述,把其所在群体的“事”串联起来,讲述他们为什么来到深圳,来深圳做了什么事情,最后有什么发展。当主人公们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和风格开口说话的时候,人物及其群体也更加鲜活、丰满,整个展览就愈加立体、具有吸引力。

二、“故事性”叙事手法在策划改革开放主题展览中的运用

严建强教授提出以观众判断来评估展览,有三个标准:好看;看得懂;得到启发和感悟,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理解。1如何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要求展览站在观众的角度来确定故事叙述者、展览内容、叙事风格等,让观众看懂、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一)确定故事的叙述者

大部分展览为了保证展览的权威性、客观性,大多采用第三人称来叙事,但展览中的叙述者不一定要以第三人称或策展人的身份叙事,也可以采用第一人称。以亲历者、见证者作为展览的叙述者,有利于拉近历史、故事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以亲历者、见证者的角度了解展览,从而理解这段历史。在“追梦”展览筹备期间,策展团队采访了五个群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亲历者及见证者。在讲述港商的故事时,采访了原深圳市对外经济技术联络办公室的副主任陈玉仁、第一批来深投资建设的港商马介璋、被港商任命为厂长的陈凯伦等,几位亲历者的讲述,用“一线”视角和经历,还原了深圳特区建立初期,港商来深圳投资建设的完整故事。策展团队根据展览主题进行取舍,筛选出与本展览密切相关的事件。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改革开放的历史更有细节和温度,观众可以更好地与其建立情感联系。

图2 从打工妹成长为设计师的陈维敏在展板前拍照留念

图3 深圳证件交易所筹备者之一的禹国刚在展板前拍照留念

(二)展览要有内在逻辑

展览中的故事要有内在的逻辑顺序,通常改革开放主题展览多采用时间顺序、方位顺序或主题顺序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让展览更清晰易懂。故事要有“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让观众看到有阻碍、有问题解决、也有不同的结局,这样故事才愈加真实和引人入胜。“追梦”展览中,观众跟随着鲜明的“故事线”观看每个部分,从开始充满期待地来到深圳追梦,到现实遇到各种艰难险阻,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留在深圳或者选择离开,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改革开放带给每个人的是机会,每个人都可以抓住它,但你必须要全力拼搏和不懈奋斗。虽然展览内容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自成体系,没有很强的时间连贯性,但它们都紧紧围绕这个群体“为什么来深圳——来深圳做了什么——在深圳有什么收获”的“故事线”来叙述。同时,又用“追梦”这一主题把五个部分的故事串联起来,形成了完整的追梦、筑梦、圆梦故事。

图4 展览宣传折页中关于展线和五个群体分布的内容

(三)叙事风格的构建

展览叙事从“以藏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的策展理念转变,要求我们站在观众的角度来选择叙事风格。展览的叙事风格有很多,“追梦”展览是以人为主的展示改革开放主题的展览,因此舍弃了教科书式的叙事方法,采用活泼亲和的叙事风格。展览同时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事,叙事风格随着叙事者身份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更好地体现不同群体的性格特征,让故事更加生动精彩。

(四)展览要能让观众有共情有共鸣

要让看故事的观众产生共情共鸣,就需要让展览达到能使观众穿越时空、置身于“我”的经历和故事中的效果。要激起观众的情感与共鸣,用故事引发故事。 2为此,“追梦”展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去同质化,尝试拓宽观众的视角和知识,让观众对展览更有共感。如何在全国众多改革开放类展览中独创新意,让展览更具深圳特色?一个可以探索的方法是根植于深圳本土历史文化,深挖深圳的历史故事,揭示这些故事背后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文化内涵和精神情感,让展览更具地方特色及高度个性化,努力与深圳观众、亲历者、见证人产生更多的关联。展览在选择具体个人、群体、事件等展览素材的时候,更加注重有深圳特色、深圳气质、深圳灵魂的素材。同样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每个城市的打工人群都有一些共性:想到大城市赚更多的钱、谋求更好的发展等,但“追梦”展览中努力提炼深圳打工人群的特性。展览第三部分“打工仔打工妹的酸甜苦辣”提到深圳采用全新的劳动用工制度:老板和工人可以双向“炒鱿鱼”,做得好有超产奖励,做得不好也可以罚款等。这个劳动用工制度让工厂更具效率,让打工者更有冲劲和盼头,同时也反映出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文化。

三、实现改革开放主题展览“故事性”叙事手法的途径

(一)营造好讲故事的地方

“追梦”展厅大胆采用活泼清亮的色调,尝试打破观众对此类展览的固有印象,同时设置了让观众向深圳表白的留言墙、用百张深圳人笑脸拼成“追梦人”字样的造型墙、在展厅入口正对着的展墙上开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等。通过这些展览策划和设计手段,将“好看”的外在形象和生动有趣的内容结合起来,让观众对这个展览发生兴趣、产生好感。

(二)以观众需求为中心实现展览目的

图5 展厅采用五种活泼清亮的色调,打破观众对改革开放主题的刻板印象

图6 展厅中设置“对外开放”的窗口

面对观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加的需求,博物馆策划改革开放主题展览的时候要注重观众需求的研究。这次“追梦”展览的成功举办,受到社会的喜爱,共收到观众留言1200多条,留言中大部分属于赞美深圳和改革开放的内容,也不乏呼吁举办更多这种贴近群众的展览。这也提醒我们策展团队,观众喜欢的展览不一定就是宏观的、大场面、大制作的展览,观众对展览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办好一个展览,要重视观众判断和需求,首先要调查观众想要了解什么主题的展览、想要什么形式的展览等,这样策展团队才能有所思考,筹办一个受观众欢迎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展览。

图7 留言墙全景图

“追梦”展览的留言墙上,很多观众留下了深情回忆,让追梦的故事得到了更多延伸。有关于学到新的历史知识的:“我是我们家在深圳的第二代移民,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父母年轻时候的故事。原来深圳从一个小县城发展成一个美丽的大都市,一路走来有这么多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到。”有关于对展览的共鸣共情的:“(深圳)从破旧不堪到如此繁华,感谢那些默默付出的普通人。因为有他们,才会有深圳如今的繁荣昌盛。观看今天的展览,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因为深圳的一切都是中国人用血泪打下来的。”有被展览激励,想创造更多“追梦”故事的:“深圳是我工作的地方,也是宝宝出生成长的地方。希望宝宝能深圳敢闯敢试的精神,也愿自己能继承深圳永不止步的精神。加油!”有寄望下一代延续追梦故事的:“爸爸寄语:亲爱的孩子,作为深圳新生代儿女,爸爸希望你们能从博物馆中了解历史底蕴,继往开来,敢为天下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开拓深圳新未来……。”

(三)用更好的方式解读好文物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曾表示,故宫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文物藏品99%沉睡在库房,来故宫的参观者虽然很多,却很少能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文物。这其实是很多博物馆面临的困境。藏品数量巨大,而展览面积有限,一些文物只能藏在库房,或堆积在展厅,不能很好地展示。“追梦”展览中采用的24封打工者的信只是400多封信件中的一小部分。它们原本一半放在库房,一半因展示空间有限,堆放在深圳博物馆“深圳改革开放史”展览的展厅。这次为了更好地利用这批打工者信件,我们从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信件,并用塑料膜夹好后进行重点句子标注,完整地展示给观众。这一封封真实的写给家人、朋友、爱人等的信件,给观众带去了温暖和力量。

四、小结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讲好改革开放的故事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历史积累的必然要求。“追梦——我和深圳的故事”展览在改革开放主题展览叙事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探索,但由于筹展时间、故事采集范围、展品征集范围有限,仍有一些不足。这也要求博物馆不断探索研究改革开放的历史,努力摸索改革开放主题展览的阐释和展示规律,更好地利用改革开放的文物,讲好改革开放的故事,从而讲好中国故事。

注释:

1 严建强.从展示评估出发:专家判断与观众判断的双重实现[J]中国博物馆.2008(4):71-80.

2 郑奕.如何讲好博物馆展览中的故事[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16(21):96.

猜你喜欢

故事性策展深圳
深圳南头古城有熊酒店
吴·现代潮菜深圳店
第23届SIMM深圳机械展
深圳歌剧院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新时代博物馆策展人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以沈阳故宫博物院为例
《策展哲学》
小说叙事如何充满故事性
散文的“故事性”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