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地理信息技术提升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

2022-01-06康英波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财政系统

康英波

(北京国研数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10)

0 引言

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在政府工作信息化应用方面作出重要部署,财政信息化工作重心从一体化建设阶段过渡到大数据建设阶段,大数据已成为重要的财政战略资源,财政数据成为提升财政管理能力的新途径。切实保障财政资金投入高效安全,通过数据横向联通,建立财政GIS数据平台,用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力求实现“界面统一化、点位可视化、资金标准化和数据动态化”,为预算收支管理提供有力信息支撑和决策支持。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测绘学必将集通信、导航、遥感、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脑认知科学之大成,发展成为地球空间信息智能服务科学,为富国强军与利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1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能解决财政体制的哪些问题

通过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建立财政GIS管理系统,能有效的、科学的提高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而提高精细化管理建立GIS系统,着力于财政的财权和事权高度统一,所谓的财权指支配和使用资财的权力,事权指的是政府在公共事务和服务中应承担的任务和职责,简答的理解就是钱谁拿的,活谁干的。以前的工作中,知道钱谁拿走了,却不清晰到底负责的工作区域是具体的哪个位置,并且各个委办局、街乡都有自己的负责区域,很多且复杂的类型,这样就造成了,有很多不清晰交叉的地方,这样,这些不清晰交叉的地方无意中就造成了财政资金的重复拨付,造成财政资金的损失。另外,还会出现管理不到的盲区,财政GIS管理系统正是以专题地图系统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的,系统把各个委办局、街乡的不同类型数据以电子地图的形式展示电脑以及各种终端上,每种数据一个图层,这样,便把事权和财权体现的淋漓尽致,那些交叉的区域,盲点的区域暴露无遗,通过GIS数据处理将这些交叉的区域逐一确权,盲点的区域安排相关单位管理起来,这样就实现了事权和财权的高度匹配。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绿化、水系、建筑等各类市政设施逐年都在发生变化。为了更加全面的掌握变化情况,加强管理工作,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财政局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每种新增、变化的道路、绿化、水系等市政设施等数据进行数据更新。

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各委办局、街乡上报的数据和实际测量的数据出入很大(有两个原因:一是上报单位没有专业测绘技术,预计误差大,二是虚报。),大约比实际的面积大10-20%左右,而通过财政GIS系统的建立,就会为财政支出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2 财政GIS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

建立财政GIS管理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数据部分,二是GIS系统部分。数据采集和GIS系统相辅相成,其中基础数据是重中之重,只有基础数据准确,才能确保将来的预算和拨款准确,而财政GIS管理系统是将现有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技术、模型分析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集成技术等,更进一步演绎丰富相关功能。

3 如何采集高质量数据

财政与GIS相关的大类数据有道路数据、道路绿化数据、政策性绿化数据、公园数据、公共设施数据、水系数据、建筑数据等。

下图为北京是某乡事权管理图:

各类数据又具有不同的属性,道路数据采集属性有编号、道路名称、起止点、道路长度、道路宽度、主路面积、辅路面积、便道面积、硬化隔离带面积、边沟面积、停车场空地面积、施工面积、匝道面积、桥洞面积、桥下面积、过街天桥面积、隧道面积、桥梁面积、道路总面积、建设时间、数据采集时间等;绿化数据采集属性有编号、绿化名称、起止点、所在街乡、树种、土壤质地、建设方、面积、建设时间、数据采集时间等;水系数据采集属性有编号、河道名称、河道长度、河道宽度、水面面积、护坡面积、绿化面积、道路面积、建设时间、数据采集时间等;公厕和垃圾楼采集属性有编号、名称、等级、类别、冲洗方式、处理方式、管理人员、使用时间、运行情况、建设时间、数据采集时间等。

3.1 数据需求调研

通过和客户沟通,了解数据现状,数据需求,制定出工作任务书,以规范以后的数据工作。数据调研的内容主要是对数据采集、处理工作的范围、内容、标准、作业流程、数据精度要求等进行调研。参与数据调研的人员原则上应该包括项目经理、需求组责任人和数据组人员。

调研的对象包括项目中的数据提供单位、数据使用单位和其他干系单位,数据调研对象主要是财政系统的业务科室和涉及的支出对象主管单位和各事权单位。

3.2 工作任务书

根据调研结果编写工作任务书,在工作任务书中,必须说明以下几点:

(1)采集需求:包括采集项、内容简介及数据采集量的估计等。

(2)采集数据项:详细说明每个采集项需要采集的数据指标。

(3)采集标准(采集口径):必须明确采集标准,只有标准明确了,才能保证采集的数据真实、有效。

(4)采集方法:描述采集中采用的方法。

(5)采集人员:说明采集活动中涉及的相关单位及人员。

(6)采集计划:制定采集计划,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采集。

3.3 数据采集准备

各事权单位业务负责人在数据采集人员指导下,对所上报的各类信息进行指认。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台帐填写培训、采集数据培训。台帐填写培训是指对上报台帐的各个事权单位进行培训,这是保证各事权单位上报的台帐的格式上一致性,内容上的完整性、准确性。

采集数据培训是指根据数据采集规范对数据采集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项目数据采集的关键点。采集数据培训的时间安排是按照数据采集计划书进行的。

3.4 台帐审核

各个数据责任单位按照财政局提供的表样进行数据上报。主要工作就是对上报数据进行审核。审核的标准主要是数据检查规范,数据检查规范中台帐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对台帐完整性的检查(必填项是否都填写完整),台帐填写规则检查(各项数据的单位是否一致,数据的等级、分类等是否按照规定模式填写)。对各个单位上报到财政局的台帐进行统一的审核后,不合格部分由财政局统一返回单位重新填写,上报台帐符合要求,才能进入下一流程。

3.5 指认标图

指认标图是指各个业务单位协助数据工作人员在地图上指认出本单位的支出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标图时以遥感影像图为底图,在数据工作人员的协助和指导下,业务人员对照着上报台帐,依次指认上报台帐中的记录。

由于指认工作需要有一定地图知识、业务知识,所以在指认时需要对单位指认人员提出业务或文化水平方面的要求,必要时还得对指认人员进行简单的培训。

3.6 实地测绘

数据实地测量,要严格按照工程测量标准实施,严格做好数质量检查,保证数据质量。

3.7 数据统计分析

根据工程测量数据,按照职能部门管理权属,将数据分类,把各类数据中重叠的数据,提取处理,让各个单位进行确权,使每个图斑都有惟一性,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差异情况分析,形成《数据成果分析报告》。

3.8 数据成果提交

把《工程测量相关报告》和《数据成果分析报告》提交给用户,与用户一起对数据进行确认。对确认结果中有问题的数据根据情况进行处理,如重新测量等,数据处理完成后,再次提交给用户确认。用户确认以在《数据成果分析报告》上签字为准。

3.9 数据备份

数据采集工作的工期一般都是比较长的,而且采集工作的参与人员也比较多,所以要由数据负责人定期的对参与改项目的数据组所有成员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备份。各小组成员也要对自己采集的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通过以上的方法步骤便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准确、真实。

4 财政GIS系统的建设

GIS中各种地理要素的特点以及存贮管理要求,提出了一种面向动态地理对象与动态过程模拟的实时GIS时空数据模型,它将时空过程、地理对象、事件、事件类型、状态、观测等相关要素整合在一个时空数据模型中。

4.1 财政GIS系统的建设原则

财政GIS系统功能是实现提升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系统设计应体现以下原则:

4.1.1 规范化和标准化

为了使系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开放性,应遵循当前业界认可的、先进的技术思想和国际标准,尤其是要遵循国家电子政务相关标准规范。

1.2.1 试验因子及水平设置 试验设播期及密度2个种植因子。播期因子设置5个水平,分别为P1(9月20日)、P2(9月25日,当地常规播期)、P3(9月30日)、P4(10月5日)和P5(10月10日);密度因子设置5个水平,分别为D1(525万株/hm2)、D2(600万株/hm2)、D3(675万株/hm2,当地常规密度)、D4(750万株/hm2) 和D5(825万株/hm2)。

4.1.2 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具有强适应性的各级应用底层平台,从设计上应该具备优秀的技术和市场的前瞻力和预见力。功能和业务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更先进的管理技术思想和技术手段将会走入我们的视线。所以,在上述原则的前提下,应该最大程度地考虑应用平台未来的可扩展性。可扩展性是软件质量体系中重要的指标之一,各级应用平台的设计从开始就应该考虑尽可能多地满足当前和未来可预见的整合需要,以在未来变化的环境和需求下可持续发展。

4.1.3 经济实效原则

在系统设计和配置时,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力求经济实效。

4.1.4 可靠性和安全性

系统在设计时应遵循安全性的原则,采用高可靠性的产品和技术,充分考虑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策略和机制,保障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

4.2 财政GIS系统架构

系统的总体架构体现了模块化、构件化的思想,是面向应用的业务构件集合。从逻辑视角上来看,总体架构自下而上依次为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和展现层,从左到右可以划分为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应用系统和安全及运维保障体系,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以及安全保障支撑体系贯穿系统各个层次,保证应用系统符合安全、标准、规范,从而保证了系统建设和运行的质量。

4.2.1 基础设施层

是支持平台运行的IT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系统、网络系统、存储系统、安全等。充分利用财政局已有的场地、硬件、网络及平台软件等。

4.2.2 数据层

是支持平台运行的信息资源体系,包括基础信息库、地理信息库、业务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库。

4.2.3 应用支撑层

是支持平台应用系统运行的系统软件,包括应用中间件、GIS引擎、报表工具、系统管理等系统软件。

4.2.4 应用层

是本系统处理非紧急救助业务核心应用体系,根据建设要求,对应用服务建设进行统一规划,既要求能够满足目前业务管理和服务的需求,又能符合未来业务扩展和服务扩建的需求,主要包括事权管理、综合查询统计、地图查询、空间叠加分析、和配置管理功能。

4.2.5 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参考国家和北京市电子政务标准的总体框架,本项目标准规范建设内容主要涉及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其中,技术标准主要包括网络标准、安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等;管理标准包括业务流程、业务表单等业务管理规范,项目的建设、验收标准,以及各项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等。

4.2.6 安全及运维保障体系

安全及运维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安全保障、运行维护、制度建设等内容,从规范性、安全性、合理性、持续性等方面,保障项目的建设与安全运行。

5 结束语

财政GIS系统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入到传统财政业务管理系统中,利用GIS技术的强大功能,建立了以资源地图为核心的财政GIS系统的雏形,并对多类主要的资源信息进行普查、核算,实现财政精细化管理,防止虚假上报和重复上报现象发生,为合理分配资金提供依据,规范财政支出管理,增加预算编制合理性与执行工作透明度,逐步掌握政府部门真实的基础资源,从而为财政支出预算控制管理、监督控制和投资决策服务,来提升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财政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新形势下基层财政职能创新探索
陕西省财政53亿余元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WJ-700无人机系统
坚持系统观念
品“助读系统”之妙
会计控制与财政运行关系考略*——以唐宋应在账为中心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