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的策略研究

2022-01-05高露云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互联网+互联网

高露云

摘要:在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当中,正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资源推送事倍功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家长教师缺少沟通等等。以往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效果不尽人意,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幼儿园没有把握儿童发展与新时代背景的正确关系,缺少对家长教育方法的引导,导致家长和幼儿园在育儿方面存在了偏差,幼兒园的“小学化”教育越来越明显,为此,幼儿园需要以互联网+为基础,为传统家园共育教学模式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案。

关键词:互联网+;幼儿园;家园共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我国对学校教育格外重视,全社会也普遍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所以家园共育模式已经成为了学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为幼儿园和家庭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合作桥梁,不仅能促进家长与教师的配合,还能共同助力幼儿的身心成长。在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是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要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创新,提升教育水平,解决学前教育面对的实际问题,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

1.家园共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家园共育策略不尽人意

家园共育的途径一般都是幼儿园通过宣传栏、一日活动、或者大型活动来进行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幼儿园可以尝试着通过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推送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但是实际上都是幼儿园向家长们布置作业,发布幼儿在校园内的照片,以自我为主体展示教育效果,缺少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指导。

1.2缺少良好的沟通

在进行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幼儿园往往会向家长们推荐一些课程,这些课程活动准备和实践起来是比较麻烦的,很多家长无法接受,针对幼儿园提供的一些办法,家长也是表示不认同的。由于家长们传统教育思想比较根深蒂固,所以他们认为幼儿期间的学生应该背古诗、背单词、做数学计算题这些倾向小学的知识内容,所以家园共育没有达成一致,理念很难落实。

1.3单纯依靠推动资源

在家园共育的过程当中,一般都会由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家校共育的视频、活动、亲子运动、手工课等等,还会衔接一些小游戏和小实验,甚至家庭教育的作息时间也是由幼儿园去安排的。教师在家园共育的过程当中,把家长当成了观众,向家长推荐一些认为适合家园共育的教育资源,没有留给家长发挥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没有考虑幼儿的家庭环境是否适宜幼儿园引荐的活动,家长只能被动的去接受幼儿园的安排。

2.“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进行家园共育的策略

2.1明确家园共育中的角色定位

在学前阶段的教育中,幼儿的发展与家长、教师、幼儿园等因素有着互相的影响作用,所以要想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就必须要结合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发挥教育结合的积极作用,然而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始终无法代替的。在家园共育的教学模式当中,家长不能出现:“孩子进入幼儿园,所有的教育和成长就应该有幼儿园负责”这样的心态,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幼儿教师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掌握专业的幼儿教育技能,但是教师往往没有家长更了解幼儿这一群体的特征,所以需要从幼儿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与家长达成良好的交流。

2.2丰富线上家园共育模式

当前,在学前教育的家园联系上一般主要围绕着两种形式开展,第一种是互相之间传递每日的教学情况,另外一种是方便幼儿的家长向幼儿园提出一些意见和要求。家长会时长召开,但是一般都是教师站在前面讲,家长坐在座位上听,所以家长会的表面形式比较严重,这种家长会开展方式也只是走个形式。因此,幼儿园要擅长利用狐狸王,与幼儿家长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每一名幼儿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情况,激发起家长与幼儿园进行共同教育的积极性。由于受到时间和地点的影响,一些家长可以选择线上的方式与教师分享教学。例如,在讲解到不同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家长们就可以借助自己的社会资源来帮助孩子们完成一些小任务,并带动其他家长增强参与度,获得家校共育的自信心,找到自身的教育价值感。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背景录制一些小视频,与其他幼儿进行分享。在这一刻,幼儿与家长不仅是家园共育中的主体,也是知识的主体,这种教育方式更是幼儿认知生活和知识的重要环节。

2.3建立良好的家园共育监管机制

对于家园共育这项教育工作来说,必须要构建良好的模式,才能让每一名幼儿都受到最为科学的教育。首先,家园共育平台需要由家长和幼儿园共同来完善一套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可以通过微信群聊、QQ群聊、钉钉等社交软件进行互动,互动内容可以是各自的教育方法、教育观念、家庭环境、家校共育的需求等,但是在以往,互动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可能还会被一些互联网中的广告、网页刷屏,影响家长和教师精准的去接受信息。因此,家长与幼儿园可以制定线上的交流规则,维护线上的家校共育环境。另外,幼儿园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的背景,定期以电子调查的方式了解家长对家校共育的满意程度,根据家长们的反馈去调整教育方法,共同促进,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和发展需求。

结语

我国目前仅对义务教育阶段家长的权利和义务有相关约束和规定,而对于学前教育的关注还不够。“互联网 +”时代,学前教育的家园共育模式只有在法规政策的保驾护航下,才能为家长参与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和幼儿的学习提供保障,才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韩景娥.“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园共育策略研究[J].丝路视野,2018,000 (019):P.83-83.

[2]于爱科.学前教育中家园共育模式实施策略探析[J].神州,2020,(20):110.

[3]叶美艳.”互联网+”背景下的幼儿园家园共育实践探索[J].赤子,2019,(35):198.

[4]施怡倩.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幼儿园家校共育策略探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339-340.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互联网+互联网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