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州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

2022-01-05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姜堰泰兴市泰州市

翟 菲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0 引言

近年来,泰州市不断加强对科技发展的支持,落实江苏省“科技改革30条”,紧紧围绕“一高两强三突出”的目标要求,扎实推动产业强市再上新台阶。2020年,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列全省第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6%,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47%、技术合同交易额41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64.5%。在科技研发投入和成果都呈现大幅上升的背景下,泰州市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无疑成为关注的焦点。

目前,许多学者对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如汪芹、葛银莹(2019)利用DEA-Tobit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金融发展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整体较好,但存在发展不均衡、分布不均匀的问题[1]。贺忠连、廖运(2019)用DEA- Malmquist 指数方法对湖南省2008-2017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由于技术进步缓慢或停滞的原因,湖南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在研究期间是下降的[2]。周扬、吴光华、郝庆生(2018)DEA分析方法对 “十二五”期间的吉林省各市州的科技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的成果转化效率低于科技研发效率,且各市州的效率有较明显的差距[3]。孙涛(2020)运用DEA模型从经济效率、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了东三省老工业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发现其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率水平较低,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较好[4]。

本文采用DEA模型测算泰州市2018—2020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1 研究方法

DEA为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的简称,即数据包络分析。它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根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相同类型单位或部门进行先对有效性或效益评价的一种分析方法。DEA 方法可以分为C2R模型和BC2模型,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假设条件为决策单元处于固定规模报酬,用来衡量总效率。而BC2模型假设决策单元的规模报酬可变,用来衡量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其优势就是把造成技术无效的两个原因分离开来,即生产技术上的低效率和未处于最佳生产规模,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所考察对象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由于科技创新和成果的转化的收益是不确定的,因此,本文采用如下的BC2模型对泰州市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进行评价,若效率值为1,说明有效,效率值为0-1说明无效。其公式如下:

min[θ-ε(s-+s+)]

2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科技成果的转化通常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研究开发阶段,主要是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人、财、物等投入,得到专利等各类研究成果;第二阶段为应用改造阶段,主要在第一段的研发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改造,并再次投入,最终将研发和改造的成果产业化。因此,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应上述科技成果转化的两个阶段分别构建投入和产出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指标体系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7—2020年《泰州统计年鉴》及泰州市科技局公布的各年份的科技创新动态监测表。选取了泰州各县级市、区的数据,由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和产出具有时滞性,为了更准确地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地进行评价,本文研发阶段的投入指标选取2017年数据,产出指标选取2018年数据;应用改造阶段的投入指标选取2018年数据,产出指标选取2019年的数据。运用DEAP2. 1 软件,测算泰州市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将已确认的投入与产出数据输入DEAP2. 1 软件,分别得出泰州市各地区两个阶段的效率值,再将两个阶段的综合效率值相乘得到科技成果转化的总效率,如表2。结果显示,泰州市在研发阶段的转化率的平均值为0.884,高于应用改造阶段的成果转化率0.685,与全国各地的情况一致,但总效率值偏低。从各市、区角度分析,泰州市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最好,无论是研发阶段还是应用改造阶段,其效率值都是1,表现为DEA有效。

表2 泰州市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在研发阶段,泰州市各地区的综合效率均值为0.884,说明泰州市在这一阶段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好,但仍有可提升的空间。从效率值结果看,泰州市各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表现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中,表现最好的是高新区、海陵区和靖江市,这三个地区综合效率值均为1,达到了DEA有效,说明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均得到了有效利用,并且在科技成果转化投入的规模上达到了最优,实现了规模效益。其次,高港区和姜堰区综合效率值在平均值之以上,分别是0.984和0.884。具体来看,这两个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值均为1,即企业的制度、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主要是这两个地区规模效率无效造成的,说明该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规模未达到最优,没能挥规模效益的优势,尤其是姜堰区的规模效率远低于平均水平,今后要大幅度增加科技成果转化的规模。最后,研发阶段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落后的是兴化市和泰兴市,其综合效率值都低于平均水平,分别为0.798和0.519。兴化市的规模效率值接近1,但纯技术效率值0.832,低于平均值,是影响其成果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兴化市应该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而泰兴市的规模效率值和纯技术效率值分别为0.618和0.839,均低于泰州地区的平均值,可见该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双重无效导致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最低。因此,泰兴市提高效率的途径必须从提高投入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扩大投入规模两方面双管齐下。

应用改造阶段的综合效率值反映的是对研发成果进行产业化转化的能力,泰州市各地区的综合效率均值为0.685,远远低于研发阶段,说明泰州市研发成果产业化的转化能力整体较弱。其中,高新区和泰兴市综合效率值为1,表明这两个地区的投入和产出达到了有效地配置,达到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靖江市在这阶段达到了纯技术效率有效,规模效率过低是造成该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无效的主要原因,说明靖江市企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投入规模与最佳规模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其余4个市、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均为无效,原因都表现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双无效,这四个地区应该技术和规模两手抓。海陵区、姜堰区受规模效率影响更大,应在保证技术和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的基础上加大投入规模;而兴化市和高港区受纯技术效率影响更大,这两个地区应该在保证提高投入的前提下,不断强化管理水平、提升技术水平。

从总效率值来看,泰州市科技成果转化的总效率偏低,均值仅为0.606。其中,高新区排名第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值为1,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也是泰州市唯一一个科技成果转化有效的地区,其余各地区的总效率值均在0.6以下,整体表现差强人意。高港、靖江、海陵和兴化四个地区总效率值在0.5~0.6之间,且各地区的差距不大,而排名最后的姜堰区,总效率值仅为0.378,与其他地区差距十分巨大。

根据表2的数据,绘制了研发效率和应用改造效率的矩阵图(见图1),并以研发阶段和应用改造阶段效率的中位数(0.984和0. 598)为分界线[5],对泰州市7个地区进行分类,研发阶段处于0.984~1的为高研发效率,处于0~0.984的为低研发效率;应用改造阶段处于0.598~1的为高转化效率,处于0~0.598的为低转化效率。根据以上标准将泰州市7个地区划分成四大类,如表3。

图1 泰州市各地区研发和应用改造效率的矩阵图

表3 泰州市各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分类

第一类:高研发、高转化地区(研发效率≥0.984,转化效率≥0.598),分别是高新区和高港区,属于高效集约型地区。高新区是泰州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佼佼者,其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都达到有效,截至目前,园区内已经聚集国内外80多家知名大学和医药研发机构,在研和申报的一类新药达到80个,2100多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医药创新成果成功申报,专利授权数量大幅度上升,42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落户创业,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63名,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高新区雄厚的科研实力提供了保障。对比高新区,高港区虽也处于第一类,但其第二阶段的转化效率值只达到了及格线,在应用改造阶段的成果转化率还有大幅度的可提升空间。2020年底,泰州市“双高合并”,双区应以此为契机,在保证研发效率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成果转化制定有效的措施,引领泰州科研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第二类:高研发、低转化地区(研发效率≥0.984,转化效率<0.598),包括靖江市和海陵区。这两个地区虽科技成果产出较高,但都未能转化成现实在的生产力。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研人员缺乏转化能力,科研人员是科研成果的主要完成者,他们具备了高水平的科研能力,但在面对市场时,绝大多数手足无措,无法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甚至会误判市场需求,错失转化机会;二是中大型企业生产能力不足,投入规模不够,没有发挥最优生产规模的优势;三是技术交易市场的不健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研究机构手头拥有大量的科研成果找不到机会转让,同时企业也没有获得最新的技术,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供求无法高效率匹配,造成科技成果转让率低下。因此,“十四五”期间,泰州市应重点提升这两个地区科技成果消化能力。

第三类:低研发、高转化地区(研发效率<0.984,转化效率≥0.598),分别是泰兴市和兴化市。泰兴市科研经费投入是泰州地区之首,但其研发效率排名最后一位,专利授权数量排名倒数第二,是专利授权数量最多的靖江市的二分之一不到,因此,投入冗余、产出不足,未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类投入要素,是导致泰兴市研发效率远远落后的重要原因。而兴化市的低研发效率则是由于当地的R&D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的,今后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

第四类:低研发、低转化地区(研发效率〈0.984,转化效率<0.598),只有姜堰区符合。在研发阶段,姜堰区专利授权数量和科技论文发表数量都名列前茅,导致其研发效率无效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规模没有达到最优。而在应用改造阶段,姜堰区的R&D经费投入、新产品开发支出、专利收入数量都排在泰州前三,但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却排在倒数第二位,科技成果冗余、产出不足是制约姜堰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重要原因。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将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分为研发和应用改造两个阶段,并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构建两阶段的指标体系,选取2017—2019年的数据,利用DEA-BC2模型对泰州市7个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整体来看,泰州市两阶段的成果转化都处于无效状态;研发阶段的转化率的平均值为0.884,高于应用改造阶段的成果转化率0.685,总效率值偏低,仅仅达到及格线水平,有很大提升空间。②从各地区角度看,高新区表现最优,两个阶段的综合效率值都为1,科技成果转化有效;其余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都处于无效状态,姜堰区总效率值排名末端。③以研发阶段和应用改造阶段效率的中位数为分界线,泰州市7个地区可以划分为四大类。高新区、高港区为高研发、高转化地区,靖江市、海陵区为高研发、低转化地区,泰兴市和兴化市为低研发、高转化地区,姜堰区为低研发、低转化地区。

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如下建议:第一,从企业自身角度,低研发效率的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水平的,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研发投入要素的有效利用,并能够灵活掌握投入规模,发挥最优生产规模的优势,降低投入冗余、产出不足的现象。现阶段,科研人员往往是以发表论文和成果的产生为追求目标,而忽视了科技成果在市场中的转化,因此,低转化效率的企业应加大对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培训,使之熟悉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流程与步骤,提高他们对市场需求的正确认识;同时,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科研人员积极地参与到科技成果的转化中来,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第二,从政府角度,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首先,完善科技创新相关的支持政策,如提高薪资待遇与优惠政策来吸引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对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或补贴等,为泰州市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建设健全泰州市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网上科技市场等中介服务机构,降低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科研成果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对接提供多种渠道,促进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7]。

猜你喜欢

姜堰泰兴市泰州市
泰兴市虹桥镇开展电气线路专项整治
点菜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
共享“悦”读之美南京图书馆向姜堰赠送图书设施
“实境课堂”为青少年点亮前行之光——泰兴市少先队实施红色基因工程
项链
一道函数题的解法
军旗下的少年——泰兴市鼓楼小学少年军校品牌探源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