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界康养旅游资源分布时空演变研究
——基于POI数据实证分析

2022-01-05任启宇唐业喜孔凡沛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张家界市康养资源

任启宇 唐业喜 孔凡沛 左 鑫

(吉首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0 引言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养老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家大力推进康养旅游产业的建设。2016年的《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2016)规定了康养旅游基地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基本要求,并将康养旅游定义为“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由于康养旅游的发展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都是有利的,康养旅游逐渐成为了各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国内学者对康养旅游进行了较为成熟的研究,在康养旅游概念的界定方面,王赵、任宣羽、吴后建等对这一概念不断完善,使其更具有准确性、概括性[1-3];在康养旅游评价体系研究方面,李济任、张彩红、宋娜分别应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DEMATEL-ISM-MICMAC法对康养旅游进行研究和评价[4-7];在建设和发展康养旅游方面,学者们分别从森林康养旅游、乡村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康养旅游与沿海地区康养旅游等方面对其优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8-15];在康养旅游地空间分布方面,一些学者对康养旅游的空间结构及影响布局的因素进行了分析[16-25];在游客感知方面,谢灯明等对关于森林康养的游客进行了探究[26-27]。综上,目前学者对康养旅游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研究主要集中在康养旅游的发展建设、空间布局和指标体系构建三个方面,却忽视了时空演变和大数据分析这两个方面。因此,结合POI数据对康养旅游资源时空分布的研究有助于分析张家界市康养旅游发展过程中问题,并能为政府规划与指导康养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1 概述

1.1 研究区概况

张家界市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分为永定区、武陵源区、桑植县、慈利县四个区县,各区县自然条件与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张家界市气候适中,四季分明,水系发达,地形复杂多样,拥有独具一格的自然和人文条件,是一个适宜康养旅游的城市。经过对当地优越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张家界市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旅游城市。

1.2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高德开发平台、百度拾取坐标系统、天眼查平台、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官网、张家界市统计局官网、相关期刊、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等。截至2020年12月底,张家界市具有符合标准的康养旅游地116处。基于2016年《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2016)、《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的基本要求,将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分为两个主类、6个亚类(见表1)。

表1 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分类

1.3 研究方法

1.3.1 最近邻指数

最近邻指数是Clark和Evans在1954年提出来的,通过对各个要素之间平均距离的计算,可推测空间各要素的集聚和离散情况。根据计算所得的R值对分布状况进行判断,若R>1,说明研究对象处于均匀分布状态;若R<1,说明研究对象处于集聚分布状态;若R=1,说明研究对象处于随机分布状态。

(1)

(2)

(3)

1.3.2 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

Voronoi多边形又称泰森多边形,是空间各点间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组成的多边形。Voronoi多边形的变异系数能够反映各点在空间布局上的离散情况。若CV值<33%,点状要素为规则分布;若CV值在33%~64%之间时,点状要素为随机分布;若CV值>64%时,点状要素为集群分布。

(4)

(5)

1.3.3 核密度分析法

核密度分析法用于计算要素在其周围邻域中的单位密度,能够直观反映要素在空间区域内的分布情况。距离点要素越近,其值越大,反之越小。

1.3.4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通过拆分研究对象为多个层次,计算判断矩阵来为决策提供服务的层次权重决策方法。该方法虽有着主观色彩,但相比于其他权重确定方法有着无需具体数据便可得到权重的优点。同时,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1.3.5 缓冲区叠加分析

缓冲区叠加分析结合了缓冲区分析方法与加权求和方法,根据不同影响因子对地区的影响程度不同,运用加权求和的方法得到地区得分。得分越高说明该地区适宜程度越好,得分越低则适宜程度越差。

2 空间布局特征和时空演变

2.1 集中度分析

2.1.1 定义

集中度分析,可反映研究张家界市近15年以来已经进行开发的康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时空变化,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张家界市康养旅游地的分布情况与分布规律。通过最近邻指数、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和核密度分析法来进行集中度分析。

2.1.2 最近邻指数

运用最近邻指数探究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观测距离为0.0262km,预期平均距离为0.0451km,最邻近指数R为0.5816,说明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呈现出显著集聚的特征;Z值低于临界值-2.58,说明此聚类模式随机产生几率小于1%。

2.1.3 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

为完善对点状要素空间分布状况的测定,还需计算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因此继续对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进行Voronoi多边形法测定(见图1)。计算可得Voronoi多边形面积均值为0.0083km2,标准差为0.0098km2,CV值为118%,表明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呈现集群分布的特点。

图1 张家界市康养旅游地Voronoi图

2.1.4 核密度分析法

对2005-2020年张家界市康养旅游地进行核密度分析(见图2)。由图2可知,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总体上是以武陵源区及其桑植、慈利县的主要康养旅游资源聚集地区为核心地区,依托其较为丰富的康养旅游资源,逐步扩大核心地区的范围,但存在大部分地区因远离核心地区,康养旅游发展较为落后。张家界市康养旅游发展过程稳定,分别以各个核心地区为基点,逐步向四周扩散,总体发展态势平稳,呈现循序渐进的特征。在这15年里,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核心地区的数量和范围处于不断变化中,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了新的核心地区,比如桑植县三个核心地区的出现、慈利县两个核心地区的出现。随之而来的还有核心地区的融合与萎缩,比如桑植县先后出现的三个核心地区逐渐融合成一个整体、武陵源区与其周边地区核心地区的融合、慈利县西部与永定区中部的核心地区逐渐萎缩等。

图2 2005-2015年张家界市核密度变化

2.2 适宜度分析

2.2.1 定义

适宜度分析,能够有效地反映张家界市各地发展康养旅游资源的适宜情况。利用缓冲区叠加分析计算出的得分情况表示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适宜度情况。

2.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通过专家打分、调查问卷发放与实地调查等手段,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分为4个一级指标与9个二级指标,其中的二级指标全部位于一级指标康养旅游地和交通中。从总体上来说,指标体系考虑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不同方面的影响。康养旅游地作为一级指标,其分布现状可从侧面反映当地发展康养旅游的潜力与基础,从而对适宜度评价有着间接影响;交通、水系反映了地区的可达性,直接影响到当地康养旅游的发展,因此对适宜度评价有着直接影响;水系和坡度还能够反映地区的自然条件,直接关系到康养旅游资源的质量,进而影响适宜度评价。

表2 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

在权重方面,一级指标中,权重最大的为康养旅游地(0.3791),而坡度所占权重最小(0.1144)。这说明康养旅游地对适宜度评价的影响程度最大,而坡度对适宜度评价的影响程度最小。在9个二级指标中,除开省道与高速,其他指标权重大小差距不大。在二级指标中,权重较大的为省道(0.1319)与高速(0.1002),较小的为田园康养旅游地(0.0577)与养老康养旅游地(0.0569)。这说明省道与高速对适宜度评价影响显著,而田园康养旅游地和养老康养旅游地对适宜度评价影响较弱。

2.2.3 缓冲区叠加分析

通过ArcGIS 10.2分别对点、线、面文件分别进行欧式距离分析得到各个要素文件的缓冲区,再按由层次分析法所得权重从康养旅游地、交通、水系与坡度4个方面使用栅格计算器进行叠加,最后生成2005-2020年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适宜度得分变化图(见图3)。

图3 2005-2020年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适宜度得分变化

从整体来看,康养旅游资源分布适宜度得分呈现“西北部和东南部低,中部高”的分布情况,其中高得分地区主要集中在张家界市东部、西部与西南部地区的水系、交通干线附近,形成了三个分别位于慈利县中部、桑植县南部与永定区中部的高得分中心,而张家界市西北部和东南部地区成为了低得分地区。在2005-2020年里,由于新高速、新铁路的建设,三个高得分中心之间三条“高得分通道”逐渐增强,“高得分通道”把这三个较为独立的中心联系在了一起,加强了三个高得分中心的联系。同时,随着各地区康养旅游的发展,高得分地区划分标准的提高,使得各个区县的高得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与扩张。其中,慈利县、永定区与武陵源区高得分地区在15年内呈现萎缩的趋势,而桑植县的高得分地区在15年里扩张程度明显,尤其是2015-2020期间扩张程度最大。

从局部来看,在这15年里,永定区高得分范围逐渐缩小,但低得分地区范围慢慢增加;武陵源区高得分范围萎缩程度明显,中低得分地区由小部分扩大到武陵源区的大部分;桑植县高得分地区不断扩张,但低得分地区范围没有明显变化;慈利县的高得分地区逐渐分裂,由中部、东南部和西南部三个高得分地区,分裂成了东部、西部、东南部和西南部四个高得分地区。

2.3 集中度与适宜度综合分析

通过ArcGIS软件获取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集中度得分和适宜度得分的比值情况(见图4)。比值大于1,说明集中度占优势;比值等于1,说明处于均衡状态;比值小于1,说明适宜度占优势。在整体上,2005-2020年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综合得分不断升高,高得分地区的范围不断扩大,说明张家界康养旅游资源在15年内取得了较为有效的成果;武陵源区在张家界两区两县中是综合得分最高的区县,表明武陵源区是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与核心;但在这15年里,各地综合得分均小于1,仅在2015-2020年里出现了综合得分大于1的情形,说明大部分地区仍存在巨大开发潜力。从局部来看,存在大小不一的中心地,这些中心地由“孤立”到“联合”,形成了更为大的中心地;基本上整个武陵源区始终都在中心地,而永定区的中心地范围变化不明显;桑植县和慈利县中心地在近几年来扩大程度最大,这说明桑植县和慈利县的康养旅游资源在近几年来发展迅速。

图4 2005-2020年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集中度与适宜度比值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张家界康养旅游资源种类、数量丰富,共有116个康养旅游地,可分为生态康养旅游资源和人文康养旅游资源两大类,又可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田园休养、红色纪念、宗教民族、养老康复六种类型。应用最邻近指数、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层次分析法以及缓冲区叠加分析方法,从集中度与适宜度两个方面研究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及时空演变规律,主要结论有:

(1)在集中度上,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呈现出显著集聚、稳定发展的特征。武陵源区等地依托优越的康养旅游资源成为主要核心地区,逐渐向周边地区发展。同时也存在新的核心地区的出现与核心地区的融合。在总体上,康养旅游资源的数量和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出集中分布的不均衡性。

(2)在适宜度上,康养旅游地、交通为主要影响因子,它们对适宜度的影响很大。在适宜度分布上,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适宜度有着三个得分中心,分别位于慈利县中部、桑植县南部与永定区中部,并且在得分中心之间存在着连接高得分地区的“高得分通道”。

(3)在这15年里,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的集中度得分与适宜度得分在整体上不断升高,相邻中心地的联系越来越强。随着时间推移,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的集中度与适宜度分布情况愈发吻合,说明开发康养旅游资源的重点在于适宜度高而集中度低的地区。

(4)随着政府对张家界市康养旅游资源的重视与大量资金的投入,张家界市康养旅游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短板,例如永定区和慈利县部分地区的高适宜度优势还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发展潜力巨大。

3.2 建议

(1)科技推动张家界市康养旅游的创新发展。数字医疗、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方法的运用,助力旅游服务与医疗技术的协同发展,为康养旅游带来更多的机遇与发展空间。同时,现代化科技进一步提升康养旅游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如:用区块链技术升级康养旅游的商业经营模式,实时监控康养旅游状况,提高康养旅游地的应急管理能力和产业集聚。

(2)完善张家界市的交通设施建设。交通为张家界市发展康养旅游的主要影响因子,但现在各个康养旅游资源适宜度与集中度高得分地区之间的联系还不是很高。通过基础交通的建设,不仅可以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还可以加强高得分地区之间的联系以促进其经济发展,为未来实现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3)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康养旅游开发项目和产业集群。桑植县存在着红色遗址和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可加强对红色旅游的宣传和动员,也要注重森林旅游对自然带来的不利影响;慈利县是“中国杜仲之乡”“温泉之乡”,中医药材品质高,种类多,温泉资源丰富,可以发挥中医药康养的独特优势和推进温泉旅游的发展;武陵源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武陵源区康养旅游发展的一大特色,当地的旅游发展既要跟紧时代潮流,也要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可依托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富足的负氧离子、繁茂的森林植被,大力发展景区森林浴、天然氧吧、竹林疗养、漂流垂钓等产品,促进当地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永定区作为张家界市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县,存在着大量的高龄人口,其康养旅游资源的发展拥有巨大潜力,当地可进一步完善当地敬老院、养老院等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

猜你喜欢

张家界市康养资源
“稀奇古怪”的牛老师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我给资源分分类
传承红色基因的有心人——记张家界市永定区中共党史联络组常务副组长赵宗山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张家界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