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州市创新型企业发展现状与培育路径

2022-01-05吴玲霞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泰州市百强泰州

吴玲霞 翟 菲

(南京中医药大学 翰林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0 引言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到力争我国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1]。创新型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省份以及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力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创新型企业是核心技术能力突出且拥有持续的创新机制的企业,并且是技术创新决策、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将资源要素系统地转化为创新绩效,从而获取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2]。泰州市政府于2018年出台《泰州市创新型企业培育实施细则》,旨在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提升企业发展质态。近年来,泰州市产业发展结构逐渐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力量日趋凸显,整体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与苏南城市相比,泰州市创新型企业在规模、经济效益以及研发成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尽快提高泰州创新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为企业发展探索创新路径成为重点。

1 泰州市创新型企业发展现状

1.1 创新型企业地区分布

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根据企业创新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发布江苏省百强创新型企业名单。根据江苏省百强创新型企业名单,2020年苏南地区有76家企业入围,苏中、苏北地区上榜企业分别为14家和10家。其中,苏州与南京分别排名第一与第二,占江苏省百强创新企业51%。泰州市2017年和2018年均有6家、2020年仅有3家企业入围百强创新企业(见表1)。苏南地区中南京市、苏州市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科技发展较快,创新能力具有绝对优势。泰州市省级创新型企业规模和实力与镇江并列位居第7,其创新能力具有一定发展潜力。江苏省百强创新型企业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苏中、苏北入围百强创新型企业仅占28%,说明创新型企业的区域布局均衡性较差,区域经济的规模与科技实力对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表1 2017-2020年江苏省百强创新型企业分布

1.2 创新型企业的行业分布

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9)的两位数分类范围,对2017-2020年曾入围省级百强创新型企业的泰州市创新型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其中,医药制造业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各2家,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家,金属制品业1家、汽车制造业1家。在2018年度公布的10家泰州创新型企业名单中,在入围江苏泰州百强创新型企业名单中新增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泰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亚太泵阀有限公司、江苏威鹰机械有限公司,分别为2家医药、1家汽车与1家通讯制造企业。泰州市创新型企业的行业分布呈明显的集中性。根据《2018年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分布的行业数据可知[3],泰州市创新型企业分布的领域与泰州市五大战略性产业发展高度吻合。

1.3 创新型企业规模类型

泰州市入围江苏省百强的创新型企业在2016-2019年的营业收入均大于10亿元,其中扬子江药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名列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企业前三,且均为非国有控股企业,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外合资企业。在创新型企业中,股份制企业占比71%以上,其中有2家为上市企业,说明泰州市创新型企业的类型呈现多元化的分布格局。非国有控股企业的创新活力很强,中小型规模的企业数量较多,企业需向高附加值市场空间迁移,泰州市对该部分企业的创新发展较为重视,对重点企业的科研支持与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强,以推动中小型企业不断迈向产业链高端。

1.4 创新型企业专利授权情况

如图1所示,2017年-2020年泰州市专利申请与专利发明情况,2020年专利申请数较2018年虽有下降,但是专利授权数量稳步增加,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20年,泰州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677.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45.9%,高新技术企业新增45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瞪羚企业新增3家、创新国家级绿色工厂新增3个,省民营企业创新百强6家,获得“江苏精品”称号的企业有3家,68家企业作为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企业培育对象。

图1 2017-2020年泰州市专利申请数与专利授权情况

通过对泰州入围江苏省百强企业的创新型企业专利授权情况进行梳理发现,企业专利事业快速发展。如扬子江药业集团作为科技部命名的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2020年以品牌强度945分,品牌价值505.95亿元的成绩夺得中国品牌价值榜医药健康板块品牌强度、品牌价值双第一。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拥有11项国际发明专利。江苏苏中药业先后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3项、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4项、国家中药材种植项目1项、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以及数十项省市科技攻关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4项。

1.5 创新型企业发展政策支持

为激发创新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泰州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2017年制定《关于打造区域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政策措施》,出台“1+4”系列创新新政,组织实施“创新发展十大工程”;2018年泰州市出台《泰州市创新型企业培育实施细则》以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提升泰州市企业发展质态,并认定1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以发挥创新领军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发布《泰州市市区科技创新券实施办法》《泰州市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办法》以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励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对口人才,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完成创新载体“1234”工程:即建成1个科技人才广场、2个产业研究院、3类双创基地、4个科技产业园。

2 泰州创新型企业发展

2.1 创新型企业数量较少

在入围江苏省百强创新型企业中,泰州市累计仅有8家企业入围,创新型企业数量远低于苏州、南京、无锡等苏南地区,2020年仅3家企业入围百强创新企业。此外,从入围百强企业的规模来看,除扬子江药业外,其余企业规模较小。

2.2 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泰州创新创业政策对培育发展新动能的作用有待增强,在税收优化额度、资金融资渠道、人才引进力度、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政策绩效产出等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产业链上游设备、材料、制造与下游品牌、管理、销售等因素制约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由于数字化、智能化等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2.3 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泰州市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缺乏健全的科技服务平台的支撑,如技术交易平台、信息交流平台还处于建设中,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更多集中在技术研发与产品的创新。与南京、常州、无锡、苏州等苏南城市相比,泰州的科技创新平台不足。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目前个人、企业、机构参与平台建设的办法与机制不健全,而资金的来源主要靠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同时企业建设科技服务平台的意识薄弱,企业间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全市的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尚未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

2.4 创新型领军人才短缺

传统的管理体系重视生产成本的降低、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等方面,而以创新为主导的企业则更注重加强组织间的知识合作,强调发挥知识型员工的创造力[4]。虽然泰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使得企业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部分行业的领军企业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瓶颈突出,创新型人才与高层次领军人才的缺乏制约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部分企业在产品升级、创新型人才的引进等方面投入不够,缺乏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难以吸引高技术人才。同时,医疗、教育、住房等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留泰州创新创业。

3 泰州市创新型企业培育路径

3.1 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结合泰州市的资源禀赋与现有的产业基础,明确泰州市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如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这些产业代表今后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并且具有一定的基础积累。同时合理规划建设泰州科创园,打造创新创业要素高度集聚的功能区域。通过对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二次创业”,优先结合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从而降低创新型企业在培育期和形成期面临的风险。基于传统产业拥有成熟的硬件生产以及工艺工程等方面的积淀,借助互联网等新兴基础设施赋能传统产业形态向平台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型,通过硬件与软件产业生态链的整合,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化产业转型,形成传统产业支持新兴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反哺传统产业,从而提升产业价值链地位的良性循环[5]。

3.2 建立多元投融资支持体系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创新型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综合运用财政支持、税费减免、政府补贴、政府采购等财政工具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融资担保等金融工具建立多元投融资支持体系,拓宽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渠道,从而为企业筹措长期低息资金,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降低创新型企业早期阶段的研发成本,为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6]。积极培育具有潜力的产业项目源;通过产业引导基金、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方式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与企业创新创业;以资本市场并购等方式提高企业集中度。

3.3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目前,泰州市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49家,其中国家级15家、省级34家,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应继续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集科研孵化、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等功能为一体的科技创新载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引入高水平科研院所和高质量科研团队。充分整合利用政府与社会资源,在泰州医药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园区等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客孵化型、专业服务型、投资促进型众创空间。积极培育各类创业主体,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股创办孵化器,加快孵育创业企业。如高新区科技孵化器,创建“蓝火计划”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电子信息、软件设计、新材料和通用动力等科技型、初创期企业,积极引进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科研成果及中小企业到园区孵化。

3.4 强化人才培育,加快集聚人才

创新型企业关键因素之一在于企业家。将卓越企业家的培育提升至战略高度,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泰州市政府应不断创造条件集聚科技创新方面的人才,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所需要的领军人才,依托高校科技平台,围绕打造百名“精英企业家”和百名“新生代企业家”目标,鼓励并支持企业家在新兴产业领域如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数字科学、人工智能等方面积极探索,继续推进“科技人才广场”建设,落实“凤城青年人才集聚计划”。通过健全并落实股权激励机制,以吸引人才留泰,并充分调动技术创新人才和科研机构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7]。同时,围绕泰州产业特色,依托长三角地区的人才服务、教育培训等资源,分行业类别进行专题培训、技术研讨等,强化高技能人才实用技能培训,通过产学研协同发展培育出更多创新型高级人才。

猜你喜欢

泰州市百强泰州
幸福水天堂——泰州
百强报刊
2020年(第33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名单
项链
一道函数题的解法
2019上海百强成长企业50强排行榜
泰州古韵
由表及里,深入探究
2014上海百强企业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