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理念下江苏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探究

2022-01-05王蓉蓉时正杰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江苏省江苏能源

王蓉蓉 时正杰

(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0 引言

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中最早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这一概念主要说明气候变暖等全球气候问题已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降低碳排放来保护环境。IPCC公布的第4次评估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一百年期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了0.74℃,同时全球的气候仍然在持续变化,气温还在不断升高,与此同时,全球的海平面也在持续升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指出,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0.5℃~0.8℃,近50年来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山地、冰川快速退缩,各类气候的变化都充分说明人类需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积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改变落后的、低端的、粗放的发展模式,实现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想要实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就要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碳排放量的总量下降。江苏这样的经济强省、能耗大省就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在全国的节能减排工作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经济可持续、绿色发展。

1 江苏省低碳经济现状

1.1 江苏产业发展概况

江苏位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较好,经济基础优异,全省总面积10.72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1%,其中耕地面积469万公顷。其整体地形以平原为主,水资源较为丰富,同时矿产资源分布广泛,有133多种矿产资源,主要涉及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各类金属矿产、粘土矿产等。

2019年江苏实现地区人均生产总值123607元,比全国人均生产总值高52715元,其中总人口占全国比重的5.8%,第一产业占全国比重5.8%,第二产业占全国比重11.5%,第三产业占全国比重9.6%(见表1),从产业结构来看,江苏的主要经济发展依然依赖对能源需求量较大的第二产业,而能源消耗量较低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而江苏主要的第二、三产业都集中在苏南,从2009-2019年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和拉动图(见图1)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在逐渐升高,而工业拉动百分点在一直下降,可见,工业对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主导地位一直在下降。

表1 江苏国民经济占全国的比重 (2019年)

图1 2009-2019年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

此外,积极开展低碳城市试点也是江苏的一大亮点。从江苏主要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及指数(见图2)可以看出,南京是第三产业做得最好的城市,南京推出“绿色出行,点亮低碳南京”活动,总参与人数突破97万人,低碳的理念深入人心。从城市产业可以看出,苏州的重点是第二产业的改造升级,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低碳试点、尚美“零碳工厂”示范工程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无锡作为地区生产总值的第二位,其低碳社区的发展在全省有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无锡市推出了6个社区作为低碳社区试点单位,为低碳社区的实现摸索出新的道路;同时,镇江、淮安等城市的低碳宣传活动,徐州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等各城市的低碳道路探索为全省低碳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

图2 江苏主要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及指数(2019年)

1.2 江苏省能源消耗概况

2020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向社会发布了《2019年江苏省低碳发展报告》,对比《2017-2018年江苏省低碳经济发展报告》可以看出,2019年江苏省碳排放强度比前两年下降6.0%,2019年江苏省低碳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在“十三五”前4年就已经提前完成了国家的碳排放目标,全省的碳强度累计下降约24.5%;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超额完成降低3%的约束性目标,2017-2018年全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5.3%、6%,超额完成下降4.5%的目标;从表2可以看出战略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在2019年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同时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表明了全省在产业结构以及在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上的调整力度。

表2 2017-2019年低碳发展影响因素对比

从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来看,从2000-2019年,江苏省能源消耗量虽然已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仍没有看到回落的趋势,2019年能源消耗总量32525.97吨,比上年增加了2%,要想实现在“十四五”期间率先实现碳达峰,就必须降低能源消耗量总量。根据江苏省2020年统计年鉴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耗量指标中(见图4),主要的能源消耗还集中在原煤消耗量上,其次是焦炭和原油,根据《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能源消费总量达49.8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2%,这也是我国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从碳排放的行业数据分析中显示,电力行业是能源消耗的核心,从2005-2019年江苏省全社会用电量看仍处于增加态势,目前江苏地热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清洁能源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其中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做到全国产业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全省有相关企业超过600多家,产值3000亿元,各类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能源变革低碳减排作出重要贡献。

图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量

在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方面,江苏省着重推进绿色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在绿色建筑方面,“十三五”期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934万m2,累计节能1843万吨标准煤。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共支持建设了66个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在低碳交通方面,各城市积极优化公交线路、将所有公交车辆更换为清洁能源,开通轨道交通,推进全省公共自行车的投放,增加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江苏的兴起,低碳交通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低碳生活方面,随着垃圾分类、减塑行动的开展,低碳生活的理念将越来越深入人心。

2 江苏低碳经济发展建议

2.1 推进碳市场建立,构建低碳经济服务体系

低碳经济的发展在短时期内对企业的利润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如果仅仅依靠企业自主减排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迫切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引导、支持,合力推动企业的低碳化改革。目前江苏省“十四五”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强调加快壮大绿色低碳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碳达峰后的稳中有降,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建成美丽中国示范省,实现“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方面,有《江苏省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暂行管理办法》《江苏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江苏省“十三五”设区市人民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试行)》《江苏省绿色债券贴息政策实施细则(试行)》《江苏省绿色产业企业发行上市奖励政策实施细则(试行)》《江苏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实施细则(试行)》《江苏省绿色担保奖补政策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以及一揽子财政支持绿色发展政策,为推动江苏的低碳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空间。

在碳市场的建设方面,随着《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正式施行,标志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投入运行,目前江苏已有500多家重点排放单位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在未来,碳作为一种有价资源将会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完善相应的碳市场服务体系,帮助企业降低碳排放成本和履约风险,实现碳价值最大。

2.2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目前我国正处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期,江苏应该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造原有的高碳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低碳产业发展,推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改变经济主导发展模式,从源头上减少高碳的排放,通过产业规制提高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目前,江苏依然以高能耗的第二产业为主,基于江苏的省情,要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就需要对高能耗产业进行严格的限制,淘汰产能落后的企业,加快产业转型的速度。

目前江苏的能源结构主要还是以煤炭为主,属于高耗能阶段,想要实现碳中和,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消费就要实现“一九”定律,也就是这两者比要达到1:9左右,在目前,江苏这两种能源之间的比例是9:1,根据相关专家测算,要想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整个江苏的煤炭消费必须控制总量不增长,也就是目前的1.95亿吨标准煤以内。这就需要江苏充分发挥经济强省、技术强省的优势,加强新能源和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目前的全国能源结构中,主要的能源来自煤炭、水能、太阳能、风能以及核能,其中水能在全国已经实现了充分的利用,再开发的空间有限;太阳能、风能受限于高投入、高成本,在全国的应用也不是很广泛。目前江苏的光伏产业规模实属全国第一,但江苏光伏、风电基数较大,实现大幅增长较难。江苏土地有限,光伏和风电都需要很多的土地空间,因此光伏和风电的发展很大方向在于向海发展,向苏北发展,向乡村发展,这在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改善目前江苏沿海落后、苏北落后、城乡差异中乡村落后现状。同时江苏集聚了全国众多高校以及高层次的人才,其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也有很大的空间,江苏可以重点支持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以及新的品牌,升级新能源技术,力求在新能源领域真正做到“两争一前”。

2.3 强化产学研结合,创新低碳技术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力量又集中在高校,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院等机构研究开发可再生资源。“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壮大新一代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产业;推进能源革命,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智慧能源系统。这些都需要充分发挥产学研技术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服务社会,服务企业。

在技术的支持下,“十三五”期间,国家在环境保护、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这些产业依然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在目前能耗最高的三大领域电力、建筑、交通行业要想实现低碳与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所以必须加强高校、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攻关,目前低碳技术的实现主要依靠两大方面:一是来源于先进技术转让,江苏作为海内外优秀人才的汇聚地有着极大的优势,政府、高校及企业都应该充分抓好这一优势,吸引优秀的人才落地生根,协助做好先进的技术转移工作;二是强化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靶向性攻坚克难,主动服务企业,精准发力,产学研结合共同创新低碳技术,率先建成全国创新型示范区域。

猜你喜欢

江苏省江苏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数读江苏
江苏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第六届江苏省戏剧节、第七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隆重举行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送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