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2022-01-05庄雪萍郭青厚钟娆霞

临床护理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压疮血症出血量

庄雪萍 郭青厚 钟娆霞

手术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手术过程中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易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压疮[1-2]。术中压疮是指出现在术后几个小时至6d内的压疮,术后1~3d为高发阶段,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甚至引发医疗纠纷[3]。分析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压疮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利于临床识别高危患者,尽早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对预防术中压疮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86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压疮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86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首次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单侧置换;意识清晰;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术前存在皮肤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疾病;智力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的重要脏器疾病、血液系统疾病。

1.2 压疮诊断

采用Braden评分表[4]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压疮,包括感知能力(1~4分)、潮湿程度(1~4分)、活动能力(1~4分)、摩擦力和剪切力(1~3分)、移动能力(1~4分)、营养摄取(1~4分)6方面,分值<18分提示患者存在压疮。

1.3 方法

出院时以调查问卷方式收集入组患者资料,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MI)、性别、糖尿病病史、合并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术中体位、术中出血量、术中是否发生压疮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情况

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压疮26例,发生率为13.98%。

2.2 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的单因素分析,表1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蛋白血症、BMI、糖尿病病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压疮相关(P<0.05)。

表1 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n(%)

2.3 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低蛋白血症、BMI≥24kg/m2、糖尿病病史、手术时间≥4h、术中出血量≥60ml是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P<0.05)。

表2 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的变量赋值情况

表3 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术中压疮可增加患者痛苦,不利于术后病情恢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是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难题[5-6]。早期充分了解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压疮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此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对预防术中压疮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低蛋白血症、BMI≥24kg/m2、糖尿病病史、手术时间≥4h、术中出血量≥60ml是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1)年龄≥60岁。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机体各项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可造成毛细血管弹性降低,促使末梢循环的功能减弱,并对皮脂腺分泌造成影响,导致弹性纤维弹性及组织恢复功能降低;加上老年患者皮肤松弛干燥、弹性差、皮肤感觉减退等因素影响,长期处于固定体位易使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增加压疮发生率[7-8]。(2)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患者机体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皮下脂肪及弹性纤维相对较少,并可造成肌肉萎缩,皮肤与骨骼之间发生磨损,易引起皮肤损伤而诱发压疮[9-10]。(3)BMI≥24kg/m2。BMI高患者相应增加局部皮肤承受的压力,加上皮肤组织内脂肪相对较多,减慢血流速度造成局部组织发生循环障碍,增加相同压迫时间下皮肤组织缺血、缺氧发生风险,进而增加压疮发生率。(4)糖尿病病史。糖尿病患者伴有代谢紊乱,易发生皮肤血管病变,影响血液循环,皮肤抵御能力明显降低,进而增加术中压疮发生风险[11]。(5)手术时间≥4h。随着手术时间延长,相应的增加局部组织受压时间,降低受压部位组织血流灌注量,加重组织缺氧程度,易出现术中压疮[12-13]。(6)术中出血量≥60ml。术中大量出血可降低受压部位皮肤血流量,使其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易发生坏死,还会损伤相应的毛细血管,增加术中压疮发生风险[14]。

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实施措施干预:(1)术前评估患者病情,筛查高危患者,根据患者压疮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危害、预防措施等,详细填写压疮风险预警报告表,术中重点观察压疮发生高危患者。(2)加强基础疾病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并加强饮食干预,纠正患者营养状态。(3)评估患者手术时间,对预期手术时间长者在术中可能受压部位涂抹凡士林、液体敷料等,达到皮肤保护作用;术中可适当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4)对于术中大量出血患者,将术中输入的血液、液体加温至37℃,并对患者体温密切监测,防止因体温过低引起外周循环不良使受压皮肤缺氧、缺血。(5)术后尽可能安置患者取平卧位,扩大受力面积,使皮肤摩擦减少,并密切观察受压部位的皮肤颜色、温度等情况,尤其是超重、肥胖患者,注意床单是否潮湿、体位垫是否移动;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按摩减少压疮发生。

综上所述,年龄≥60岁、低蛋白血症、BMI≥24kg/m2、糖尿病病史、手术时间≥4h、术中出血量≥60ml是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依此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可预防术中压疮发生。

猜你喜欢

压疮血症出血量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实习护生压疮相关知识及预防态度的调查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