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融合

2022-01-04袁晓伟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思政教育融合

袁晓伟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中学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思政教育在专业课教育体系中的有效融入,又被称为是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体系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中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状况,还是拓展国际交往的基本要求。正是由于英语专业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使得其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强化思政教育的渗透力度。

关键词:思政教育;中学英语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中学在育人过程中面临的时代之问,必须回答好。新时代中学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所有课程必须扛起价值引领的责任。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为新时代中学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课程思政,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下文简称思政)工作指明了行动方向。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指导并推进中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从而使每门课程发挥好育人作用。中学英语作为中学一门重要基础课,理应充分挖掘英语课程及其教学法中所蕴含的价值引领等思政元素,推动思政课与英语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

一、中学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构建概述

1.课程思政的概念

课程思政的正式提出源自于2016年的全国中学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关系中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之后相关学者不断强化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各个中学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本课题研究中,将课程思政概念界定为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活动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教育形式为支撑,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具有良好协同效应的综合性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的提出和推行,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活动开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创新人才的基本路径。

2.课程思政融入的意义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素养构建提出了更高要求。微媒体的出现和高速发展,使学生接触外部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内容更加复杂,致使学生的思想培养面临诸多问题,如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完善教学体系的基本要求。中学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国际化人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等会对其以后的生产生活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的情形下,部分学生会崇洋媚外,具有极端思想和个人主义行为,甚至会对社会和个人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从这方面而言,必须在中学英语专业教学活动中强化英语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鼓励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能够以语言交流为载体,为中外文化的深度交流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作为中学的重要基础课,中学英语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然而目前,部分中学中学英语课还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深入、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中学英语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具体表现在以下幾方面。

(一)尚未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一是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做到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具体的教学环节中,甚至有的教师只能生硬地进行“照猫画虎”。二是少数英语教师只是将价值引领等思政元素松散地、杂乱地强行插入教学中,不成体系,致使思政元素难以有机融入,学生也难以系统地构建起价值引领体系,严重制约英语课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少中学英语教师尚未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一些教师为了顺利评职称,一门心思投身于相关科研项目和完成教学工作量。对于英语教学,更多是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熟练的英语语言能力上,只关注中学生是否真正提升了英语阅读理解和作文等能力、是否熟练掌握了英语语法,忽视对他们的思想价值引领。还有一些英语教师尚未真正理解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把课程思政当作一项临时性任务,致使他们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敷衍了事。

(二)忽视以中西文化对比提升文化自信

一是教材本身不重视中西方文化对比。虽然中学英语教材有很多种版本,却往往多以英语国家的西方文化为背景,主要传播西方价值观,鲜有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思政元素。二是少数英语教师在备课时过分拘泥于教材,只关注重难点英语知识的讲授,忽视挖掘其中的文化比较元素。而且,这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很少深挖课文中所蕴含的东西方文化比较等方面的思政元素。即使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涉及东西方文化对比,也因为其对材料解读有差异而导致对文化比较内容的渗透过于随意,致使中学英语课仍然难以系统、科学地开展中西文化比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些教师虽然拥有过硬的英语专业知识,但是自身的中华文化积淀很欠缺,造成他们对于基本的中西文化比较都难以给中学生提供科学、准确的阐释。

(三)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缺乏互动交流

目前,部分中学英语教学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缺乏互动交流的问题。少数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还在沿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方法,往往一味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这就导致一些中学生即便对教师讲授内容有疑问或看法,也很少有机会表达出来,使得英语教师难以切实了解每一位中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情况,更难以捕捉到学生从思想价值层面对英语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导致英语教师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渗透价值引领和融入思政元素的良机,也就更谈不上对英语课文蕴含的理想信念、人格品质等方面的深入挖掘。很明显,这就与中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与教师教书育人背道而驰,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背道而驰。

三、思政教育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融合

3.1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对比式的思政教育

有些英语课文内容明显指向了某种思政教育内涵,教师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课文时,对这一思政教育内涵进行有效的感知与理解,还要引入类似的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对两种不同的思政教育内容展开对比,把握它们的不同之处。这有利于拓展思政教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发展空间,改善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内容单薄的问题。同时,在这一对比式的思政教育中,学生的思维活力会比较强,能够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与学习。为了提高这一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可引入“中国梦”的一些思政教育素材,让学生全面把握好“中国梦”的内涵,从中学习到更丰富的精神品质。教师也可让学生自主搜索“中国梦”相关的阅读材料,从丰富的阅读材料中提取关于中国梦的思政教育知识点,让学生对“美国梦”与“中国梦”展开有深度的对比分析。实践证明,在学生对“美国梦”“中国梦”展开对比性学习时,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更丰富的英语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对课文的篇章结构进行更好的理解,还可接受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思政教育。实践证明,在这节中学英语课堂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思政素养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3.2界定核心概念

任何研究都会围绕某个主题,即核心概念,因此高质量实证研究的前提是清晰界定相关核心概念,并确定具体维度。例如,如果要研究“批判性思维能力”,首先要界定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哪些具体的批判性思维技能。核心概念维度的确定可能来自一些纲领性文件,也可能来自某些学者的观点,或者是二者的结合。例如,来自纲领性文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维度包括: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追求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假如已经有学者提出“品格教育”的维度涉及虔诚、诚实、宽容、自律、勤奋、创造力、独立、民主、好奇心、责任感、爱国主义等18个具体的品格或美德特征,那么我们要聚焦外语教学中的品格教育研究,就可以基于已有观点或研究发现结合自己的语境添加新的维度或改编原有的维度,但最终维度的确定一定要有理据。

3.3改革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外因和学生内因共同作用

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而用到的途径和方式,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一环。第一,中学英语教师要下大力气改革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外因和学生内因的共同作用。英语教师可以引入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积极采取分组讨论等形式将思政教育更灵活、巧妙地融入英语语言的一系列训练活动中,不但能提高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也能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第二,中学英语教师要根据听说读写译等具体教学内容,采用可行性强的教学方法,促进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和学生主体在课堂上的良性互动。例如,英语教师在作文课上可以指导中学生围绕个人、社会和国家以小组形式发表自身对诚信、爱国主义和中国梦的观点和看法。在阅读课上,英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就《人民日报(英文版)》《ChinaDaily》和《经济学家》《纽约时报》《卫报》等,在“四个自信”等思政教育相关主题的串联下更有针对性地组织中学生进行小组共读。在翻译课上,英语教师可以十九大报告的英文版为重要参考素材,要求学生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路线和强国战略等主题进行小组讨论,使教学内容既符合《中学英语教学要求》,又能切实完成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3.4坚持以學生为主体

在目前的中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程度不足。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在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应当从学生心理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出发,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另一方面,应当强化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可借助计算机软件管理学习平台,构建完善的思政考核体系,利用曲线分析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确自身学习中的不足。

结语

中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思政落实的效果如何,一线教师是关键。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中学英语教师一方面要有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基于现有教材补充思政元素或重新编写包含思政元素的教材。而且,为了更好地实施中学英语课程思政,我们要主动积极地开展基于课程思政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的科学研究,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加强理论素养、界定核心概念、结合具体教学语境确定研究选题是思政实践研究的四个关键要素。教师话语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环节的主要载体,更是教师在英语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等方面所体现的,将立德树人理念有机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致力于为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的语言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中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依归。我们还可以针对不同课型探讨某一种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实践、转化教学实践等。其他值得关注的研究话题包括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中的思政内容分布、中外文化元素对比等。

参考文献

[1]吴杨.课程思政视角下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海外英语,2020(22):158-159.

[2]王海娟.从课程维度探析中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J].科技视界,2020(32):35-36.

[3]丁燕.中学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与实践——以人文素养课程“英美文学”为例[J].海外英语,2020(20):8-9.

[4]吕丽红.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困境、原则与策略[J].海外英语,2020(17):40-41.

[5]刘瑶.“课程思政”理念在中学英语教学融合过程中的教学改革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7):64-66.

课题:本文系2020年集宁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思政教育与中学英语教学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编号JSJY2020020)课题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中学英语教学思政教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过程导向理论下的教学设计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效应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