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缵仁辛亥癸丑事略

2022-01-04易永中

江苏地方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镇江淮安徐州

◎易永中

(江苏南京 210019)

1887年5月8日(清光绪十三年四月十六),我的祖父易缵仁出生于上海一个平民家庭,共有弟兄四人。虽然排行最小,但他毫不娇气,很早就帮着家里做事,闲暇之余就跑到城隍庙听书看戏,平时还喜欢和朋友们一起舞枪弄棒、强身健体。因为家中经营着一间以卖毛笔为主的文房四宝铺子,所以也经常和读书人打交道,虽然没有系统地读过学堂,但也算是粗通文墨。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上海滩进步思潮的影响,他形成了忠毅坚韧、求新求变的人生追求。

参加同盟会

清末的中国积贫积弱,当时的有志青年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纷纷寻求救国之道。1906年,19岁的易缵仁听说南京正在招练不同于八旗绿营的新式陆军,立刻前往南京报考了江南陆师学堂,并被步兵科录取。在陆师的三年里,他不仅学习各种军事知识和技能,还学习日语、德语,接触到很多新思想新文化。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与许多进步青年结为好友,经常一起畅谈天下大势和人生志向。

1909年(清宣统元年)陆师学堂毕业后,易缵仁以上等成绩被直接分配至陆军第九镇(师)第十八协(旅)驻扎在江阴的第三十六标(团)担任副军校排长一职。他所在的第一营管带是林述庆,林述庆原本是徐绍桢的学生、赵声的部属,一直都是革命的积极参与者。据《武昌革命真史》的记载,当时的陆军第九镇军官“尽属青年学子,富有新智识”,官兵“均有爱国思想,故对于启发训练种种工作,均极容易。革命主义之精义,一经宣传,莫不深入脑际”。所以林述庆对于这位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很是欣赏,特地把他调到身边担任参谋。1910年秋冬之际,鉴于全国的革命形势,谭人凤、宋教仁、潘祖彝、杨谱笙、陈其美等人在长江流域各省加紧发展革命力量,积极筹组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三十六标中军官刘成、卢祥麟、臧在新、易缵仁、许崇灏、杨韵珂、黄祖澄等纷纷加入,并暗中向士兵宣传革命思想。至此,三十六标已成为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

光复镇江城

易缵仁先生遗像

1911年10月10日,新军第八镇在武昌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在南京的两江总督张人骏对江苏境内的第九镇也心存疑虑,一方面收缴他们的武器弹药,一方面将各标打乱调防,其中就将三十六标从江阴调防至镇江。草木皆兵的镇江京口驻防八旗军把所有炮口都瞄准着城外的新军三十五、三十六两个标五个营,只要新军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开炮轰击。在这样的形势下,驻镇新军官兵人心浮动,纷纷要求响应起义。林述庆于是将军中事务交付给他最为信任的易缵仁、臧在新二人,自己奔走沪宁,联络各地新军、筹措军饷弹药,准备着手起义。在落实了上海方面的银圆和炸弹、南京方面的10万发子弹后,10月25、26日两天,林述庆和易缵仁、臧在新分别到南门、东门、租界、京岘山、象山、焦山等地侦查旗营、勘测地形、考察射程,并制定出光复镇江全盘作战计划。

此时武汉前线战事陷入胶着,江苏各地谁先举义、如何举义成为各地新军面对的难题,林述庆的原本计划是南京先动,镇江响应。但徐绍桢在南京被清军盯得动弹不得,时间一久军心浮动、谣言四起。易缵仁和卢祥麟、臧在新等人深入军营,做基层官兵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切不可鲁莽行事。稳定军心后,易缵仁向林述庆提议:“南京是江南中枢,武昌殷鉴在前,张人骏断不会让南京出事。不如镇江反其道而行之,积极联络苏杭、上海,或大事可成!”林述庆遂亲往南京,果不其然,张人骏担心新军在南京城内暴动,把徐绍桢的第九镇司令部和各标营全部调往城外秣陵关。林述庆见状立刻返回镇江协调举义事宜。11月3日上海起义,4日杭州起义,5日苏州独立,6日夜林述庆在镇江三益栈被公举为镇江军政府都督,7日一早林述庆下发军令,号令镇江所有新军往京砚山聚集。下午4时军队集合完毕,林述庆发表军政府成立宣告,并训诫军纪。同时向城内八旗驻军副都统载穆发布照会,令其缴械投降。载穆见大势已去,照会一到,即回呈降书。镇江的光复不仅仅是沪杭苏等城市光复的简单惯性递进,其意义在于镇江是辛亥革命中罕见的由革命党人领导且和平光复的城市。镇江在起义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所以能够在起义后迅速有效地形成革命新秩序,并有力地向周围扩展革命力量,为攻克南京、光复江苏、声援武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林述庆下野后写了《江左用兵记》,详细地记录了光复镇江和南京的整个过程。

进军淮安府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重新启用袁世凯,袁世凯随即把镇守清江浦的江北提督段祺瑞调到身边,当地清军第十三混成协中的革命党人赵云鹏、龚振鹏乘机于11月4日晚发动起义,虽然义军于6日攻克清江浦,但赵、龚二人在军中威望不足以号令,群龙无首之义军遂成为四处劫掠之溃军。而十三协军人多为徐州府人,饱掠淮安后即四散徐海,一时间匪盗蜂起,民不聊生。江北淮海盐商乡绅投书镇江,请求林述庆拯救糜烂。林述庆特遣臧在新为标统、易缵仁副之,偕参谋陈伯盟、孙剑虹率江北籍精兵两队约二百多人以“北伐先遣支队”的名义前往淮安。(臧、陈、孙三人皆淮安府阜宁县人氏,既是同乡同学也是结拜兄弟。)

臧在新、易缵仁率部于15日沿运河北上,扬州一带已由镇军军务部长李竟成授意原水师营管带徐宝山光复,故一路顺畅,三日即抵达淮安。而此时清江浦形势也发生了变化,当地士绅推举原督练公所参议官蒋雁行为江北军政府都督。臧、易、陈、孙四人商议:目前徐宝山占据扬泰、蒋雁行号令淮海,二人虽为友军,但均非革命党出身,我们人少势弱,暂且驻扎淮安,一方面招兵买马,一方面和蒋、徐形成鼎足之势,既可相互联络抵抗清军,又可相互制衡以防反复,一切待南京攻克后再图发展。

12月2日南京光复,张勋北逃徐州,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呼之欲出。虽然林述庆因功勋显著被孙中山誉为“光复南京第一功”,但因其自身及各方因素,不仅没有争到江苏都督,连手下镇军官兵都被各方势力收买兼并,最终落得个通电下野、悄然回乡的结局。唯有坚守淮安的臧在新、易缵仁一部军纪严明,深得百姓拥护,很快就把人马扩充到一个团。他们以淮安府城为基地,团部分驻城内漕署和城外钦工。他们稳扎稳打,短时间内兵力覆盖淮安府属六县,对张勋所盘踞的徐州府境形成包围之势。刚刚结束光复南京之役的韩恢也怀着北伐壮志,带着炸弹队前来淮安襄助。至此,臧在新、易缵仁领导的“驻淮钦军支队”声名鹊起、威震江北,麾下人才济济,不仅有大名鼎鼎的韩恢、伏龙、顾锡九、顾汰非、王正宗、江宇涵等志士,还有后来成为军政要人的顾祝同、韩德勤等。

北伐逐张勋

此时的北京,已经是袁世凯手握重权,并开始和南方各省代表接触议和,南北双方在英国驻沪总领事的调停下从12月9日至24日停战15天。但易缵仁并没有放松警惕,派出多人深入徐州刺探敌情,果然发现袁世凯为了增加谈判筹码,指使张勋调兵遣将,一旦停火期满就南下攻取清江浦。黄兴在南京接报后深感事态重大,立刻任命孙岳为总司令,率部与镇军臧在新团、扬军李鼐团、沪军刘基炎旅、江北军之一部组成五路联军。12月24日,张勋刚一发兵就被截堵于窑湾、皂河一线。联军与敌连日激战,没有让张勋占到便宜,有力地保障了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南北和谈破裂后,孙中山在南京下令发兵六路北伐,其中一路就是苏皖会攻徐州。这一路以津浦路为主线,进行了最为著名的固镇、宿州、徐州三大战役,而为之策应的则是大运河线江北右路军。接到北伐命令的臧在新、易缵仁勇为先锋,打响了江苏境内的宿迁、睢宁、徐州三大战役的第一枪。臧在新首先包围宿迁县城,易缵仁率精兵攻克宿迁城西之耿车集,以断绝张勋徐州援军;而后臧在新、易缵仁合兵血战睢宁城东之高作镇,掩护右路军主力部队绕过睢宁,直抵徐州城。张勋乞和不成,北伐军一战而克徐州,彻底将张勋逐出江苏。张勋北走济南,震动京津。

1912年2月12日,在内外压力之下,清帝溥仪宣布退位。南北停战之后各地军队陆续整编,驻淮钦军支队改编为江苏陆军第三师第十八旅第三十五团,臧在新任团长、易缵仁为副团长,孙剑虹被委任为睢宁县长,陈伯盟则回乡当选为国会国民党籍众议员。第三师师长冷遹是镇江人,也是第九镇军官、同盟会会员,和臧在新、易缵仁原本熟识,故将三十五团派驻徐州,担任徐州城防和徐东剿匪的重任。战后的徐州民生凋敝、盗匪猖獗,臧在新、易缵仁一方面整饬军纪、清剿匪患,一方面维护治安、改善民生,徐州一时间呈现出市井繁荣的太平景象。1913年,陆军部分别授予臧在新陆军步兵上校(3月2日)、易缵仁陆军步兵少校(5月24日)之军衔。

癸丑再革命

1913年3月20日,赢得国会选举胜利的宋教仁代表国民党准备北上组阁,却不幸在上海火车站被暗杀。孙中山主张立即发动二次革命、兴师讨袁,但党内各方意见并不一致。直至袁世凯命令北洋军南下,国民党才仓促应战。7月15日,黄兴通电就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发布告将士檄文,并作军事部署。驻守徐州的第三师师长冷遹接令后,立刻安排臧在新、易缵仁率领三十五团作为先头部队于16日零时由利国驿向北洋军方玉普旅驻扎的韩庄发起进攻。交火之初,江苏讨袁军节节胜利,但很快北洋军队凭借机关枪和大炮的武器优势就占据了上风。双方激战至17日,北洋张勋的援军赶到韩庄,冷遹师寡不敌众退回利国驿。18日,利国驿失守,再退至柳泉。19日拂晓,江苏援军第八师刘建藩混成支队赶到柳泉,双方激战,相持不下。20日凌晨,江苏援军第一师戢翼翘旅赶到,与冷师、刘支队并力反攻到利国驿一线。不料,北洋军队纠集了徐州当地土匪残部从背后偷袭江苏讨袁军,还策反了第三师的张宗昌骑兵团。22日夜,腹背受敌、军心大乱的江苏讨袁军被迫放弃徐州,各部分头退往蚌埠,再沿津浦线且战且退撤往南京。

黄兴眼见北洋军已渡过淮河、直逼南京,为使南京市民免遭战火蹂躏,他孑然离宁赴沪。冷遹随即召集部下,让大家各自分头潜藏,保存革命力量。易缵仁和臧在新告别冷遹,各自隐匿于上海租界之中。因被北洋政府通缉,不能回家、不能工作,只能白天东躲西藏、晚上去码头当苦力。终于有一天臧在新找到易缵仁,告诉他孙中山先生已经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准备发动第三次革命,需要同盟会员积极参加。于是他俩一起东渡日本,和许多同志一起研究制定未来的革命计划。孙中山委任韩恢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全盘筹措江苏起义事宜、发展革命力量,安排臧在新在淮上、颜承烈在江北、伏龙在盐通,而易缵仁则由韩恢亲自通过青帮担保进入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当警察(另一位志士钱通被介绍去南京当警察)。韩恢对易缵仁的解释是上海法租界拥有特殊的政治环境,非常有利于开展革命工作,需要有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在法租界做内应。从此易缵仁由军界转入警界,利用警察的身份参与保障机关、接应物资、传递情报、营救同志等,继续追随孙中山先生,直至北伐胜利。1952年9月14日,易缵仁在上海八仙桥家中因病去世。

猜你喜欢

镇江淮安徐州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疫散待春回
镇江大地 诗意栖居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镇江名点“蟹黄三娇”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