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调查研究
——以南充为例

2022-01-01中共仪陇县委党校杜长操

区域治理 2021年41期
关键词:村社农村基层集体经济

中共仪陇县委党校 杜长操

本次调研以南充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深入分析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程度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基层党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集体经济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南充地区实现乡村振兴探索一条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解决路径。

一、农村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调查实证分析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设计包含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和基本看法两部分,主要为了调查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村居民对农村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的了解情况;二是农村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中应该起到哪些作用;三是被调研村目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哪些短板;四是根据被调研村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基层党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优化。

(二)调研对象科学性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以南充市所辖区县的村社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不记名、自愿原则开展调查问卷。此次调研共发出有效调查问卷2303份。其中男性问卷1196份,女性问卷1107份。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分析如下:从区县分布来看,本次调查样本覆盖所有区县,各区县取样分布较为均衡;从年龄分布来看,被调查者年龄集中分布在36—55周岁,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从学历分布情况来看,被调查者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达68%,具有理性作出选择的能力;从职业分布来看,被调查者职业集中在务农人员和村社工作人员,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综上所述,本次调查对象大多具有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能够较为理性、真实地完成本次调研。

二、农村基层党建现状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概况

(一)农村基层党建现状

(1)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有待进一步加强。就此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辖区村民对基层党建了解情况不大乐观。其中,不太了解所在村党建情况的村民占49.59%,而从未听说的占0.56%。由此可见,南充市辖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还不够扎实,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不同身份的村民对农村基层党建的了解程度差别较大。就调查数据交叉分析显示,村社党员与非党员对农村基层党建的了解情况差别较大。其中党员身份的村民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基层党建的有677人,占党员人数的96.72%;群众身份的村民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基层党建的有322人,占群众人数的22.94%,有13名群众从未听说过农村基层党建。

(二)农村基层党建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概况

1.不同群体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

通过分析农村不同群体成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情况可知,村社工作人员非常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占60.53%,而务工人员只占2.31%,务农人员仅占1.94%;村社工作人员不太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占3.46%,而务农人员不太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占61.73%,务工人员不太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占30.3%。以上调查说明,村社工作人员主动了解农业农村发展的方针政策意愿较强但缺少对村社普通群众的宣传学习。

2.不同群体对农村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的作用程度评价分析

在分析不同职业的村民对农村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的作用程度时可以发现:87.89%的村社工作人员选择了重大作用。而务农人员、务工人员、个体经营者对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的作用程度认可度较低。说明,村社工作人员坚信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突出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但其他人员的认可度较低,应当予以重视。

三、农村基层党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作用分析

(一)农村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既不该是各级政府的大舞台,也不能是基层党员干部、村社工作人员的独角戏。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他们对“农村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的评价即是对农村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领作用程度的直观反应。课题组通过对南充辖区内2303份村民问卷数据整理,对南充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应该起到哪些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总结为以下几方面内容。产业方面,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农村经济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内生动力,当前南充地区农村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着诸多困境,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兴旺。收入方面,后脱贫时代,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要以党建为引领,构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带动村民致富增收,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乡村建设方面,当前南充地区乡村建设成效初显。然而,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社会风尚等方面仍处于薄弱环节。要积极探索党建推进乡村治理、党建促进乡风文明、党建助力生态宜居新模式,激发乡村建设活力,推动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可知,农村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领作用总体向好,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之处。

(1)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当前,南充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薄弱之处,主要表现为“三不”。一是支部建设不强,部分村级党支部对农业农村实践工作钻研不够,制度建设上墙不上心,工作成效不尽如意,乡村振兴只是文件上的振兴、理论上的振兴,难以在农村土地上落地生根。二是思想认识不高,村社两委班子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缺乏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发展轻思想现象较为突出。三是服务能力不足,部分党组织服务意识较差,服务设施不全,服务能力跟不上乡村发展现状,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表现不突出。(2)人才队伍建设薄弱。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可以知道,当前农村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三差”。一是党员队伍结构较差,45岁及以上的党员占比较大,年轻党员较少,严重影响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二是村社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较差,村社干部学历普遍偏低,高中及以下学历占多数,大学及以上学历稀少,干部素质能力提升有限。三是人才储备较差,人才队伍建设制度缺失,农村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乡土人才、返乡创业人员、致富带头人匮乏,严重影响农业农村长期繁荣发展。(3)集体经济发展薄弱。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代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当前南充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一是村社工作人员思维保守,缺乏开拓创新精神,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较为单一,部分地区集体经济“空壳村”现象普遍。二是集体经济发展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发展活力严重不足。经过调研走访发现,部分地区集体经济活力严重不足,集体经济发展有名无实。三是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建设不完善,缺乏制度化、专业化的管理机制。

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要着力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村党支部是农村工作的主要领导者,要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细化党员干部工作职能职责,落实责任主体,严格考核方式方法。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配强年轻优秀村干部,时刻保持支部建设的先进性。要不断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乡村建设等方面精准发力,有效发挥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示范带头作用。(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把提高思想认识放在重要位置。要时刻保持清醒认识,坚定政治立场,不断凸显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全部工作核心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要深入学习各级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系列精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强化责任担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来,全力以赴推进乡村振兴。(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重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要深入了解村民切实需求,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意识[1]。要强化村民服务阵地建设,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村党群服务中心、村便民服务中心等阵地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QQ、微信等社交软件密切联系群众,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切实为村民提供务实、高效、规范的“一站式”服务。

(二)夯实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振兴活力

(1)要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村党支部要结合本村党员队伍结构的实际特点,聚焦短板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发展党员要坚持高标准、严程序、重质量的原则,排除当地不力因素干扰,要着力向村社年轻工作人员、优秀返乡青年、脱贫攻坚先进青年、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优秀群体倾斜,储备一批学习能力强,年轻化、有活力、有思想的优秀党员队伍。

(2)要加强村社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村社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党性修养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方针,组织村社党员干部赴乡村振兴示范点考察学习,借鉴农业农村发展模式,总结农业农村发展经验,开拓农业农村工作思路,不断提高村社党员干部的眼界高度和实践能力。

(3)要强化农村人才保障。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开展城乡党建结对共建等行动,加强农业科技高端人才引进工作,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充实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出对策,为乡村振兴谋出路。实施农村人才队伍培养工程,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村建设等,抓好职业农民培训、返乡下乡创业人才培养、大学生“回引”等工作。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有序吸纳农村进步人士进入村社工作人员队伍,推动优秀村社工作人员定向招聘为乡镇工作人员,激发农业农村干事创业活力。

(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发展能够有效团结村社群众,增强凝聚力,调动积极性,同时也能有效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生态宜居宜业,繁荣乡村文化发展,推进乡村治理不断完善,实现农民致富增收。

(1)多措并举,丰富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调动村民积极性。探索开发集体所有的土地资源,自主经营特色农业的资源开发模式;探索以集体资产、土地以及国家财政补贴资金等,建立形成按股分红、利益共享新机制的入股分红模式;探索围绕群众生产生活、涉农项目建设和乡村旅游等项目成立“村级合作社”,提供特色服务的服务创收模式。(2)因地制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集体经济的发展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各个区县农村地区区位条件、资源特征、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等特点,集中优势资源,增强集体经济竞争力。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要坚持科学谋划、深入发掘,变资源劣势为发展优势,逐步完善乡村产业配套服务机制,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3)完善制度建设,实现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破除利益藩篱,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关系,为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扫清障碍;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控收支关口,实现民主决策,强化集体监督,做好村务公开,促进集体经济规范运行。(4)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思路,谋划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2]。要坚持以村级为主体,科学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多方面争取政策扶持资金,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激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学习借鉴其他地区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让“三变模式”“1+3运作模式”“联村模式”在南充地区落地生根。探索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依托集体土地,发展“土地合作型”集体经济,依托集体资产,发展“资产经营型”集体经济,依托企业发展优势,发展“入股分红型”集体经济。

猜你喜欢

村社农村基层集体经济
规范村社财会代理应关注的四个问题
“开门一件事”掀起干事热潮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村社贸易的形成与社庙演剧的传承*——以济源市南姚汤帝庙为例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勇于改革 善于创新 全力打通村社巡察“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