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元创新: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2022-01-01成都理工大学李天艺

区域治理 2021年41期
关键词:渐进式变革创新能力

成都理工大学 李天艺

一、背景

在经济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蓬勃发展,竞争的剧烈程度不断加强,使得企业商品的供应链生命周期明显缩减,对产品、技术和思想的求新,时刻改变或影响着各行业的发展状态。此外,随着各个国家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大国博弈之中,各行业和各企业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很明显的是,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一命题已变得更加深刻,也已然成为学界和实践界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二元创新,主要包括开发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也有称之为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DEWAR等(1986)按照技术的强度对技术性革新加以分类,并开始了对渐进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的研究[1]。突破式创新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方式、技术、组织架构上作出了实质性变革的技术,而渐进式创新则是指在企业已有的生产、过程、技术、组织架构和方式上的进一步提高与完善。

二、二元创新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元创新理论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如何平衡的困难问题[2]。一些研究者提出双元创新因需要不同支持策略、团队力量、组织知识、组织习惯、团队架构等,在一家公司里不可能有渐进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共存的机会。不过,有研究者对此持质疑态度,其指出双元创新虽然面临着对稀缺、特殊企业资源的竞争问题,但这一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即双元可以达到均衡。其提出的两个解决方案是:(1)同时性双元,即结构与情境的二种方法。结构指的是把公司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设置在公司不同的部分,从而减少对资源的竞争;情境则指的是赋予员工足够的选择权利,使员工对双元实现公平选择。(2)分段性双元,即在某一时间阶段内,公司只追求某种形式的技术创新,而双元创新出现于公司的各个发展阶段,从而减少对资源的冲突。

此前的研究更偏向于静态的研究,较少考虑动态情形下的二元创新能力发展问题。此外,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基于横截面数据来探究不同因素与二元创新能力的相关关系,且所考虑的因素都具有较大差异。

三、二元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二元创新能力总是和知识相关。二元创新具有不同的知识需求[3],其中,渐进式创新要求是在本地产生的或者和现有知识高度关联的东西,是对现有产品的改进和完善;而突破性创造则是在新的、不是本地知识或者是在跨行业的认识基础上形成的[4]。而且,大环境的动荡性也一方面加快了内部知识折旧,另一方面促使了企业创新、吸纳更多的外部知识,因而可以快速累积经验知识[5]。

有关企业经验累积和技术创新间关联的科学研究已获得了大量杰出研究成果,其中大体可分成三个学派:(1)根据资源基础研究理论与认知基本理论,探讨企业经验成就对革新业绩的深远影响[6];(2)通过关系理论、社交网络理论、社交人力资本理论研究与贸易成本经济学理论研究,探讨外界知识资源获得、社交互联网地位特点、合作方法等对创新能力的负面影响[7];(3)通过路径依赖理论和技术力量刚性理论,揭示了知识积累对经济社会发展创新能力的负效应[8]。此外,杨菲等(2017)还根据马克思主义“体系观”的基础性思维,以知识的基础观、资源观、能力刚性为理论,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以公司“认识累积-二元技术创新”体系各变量相互影响关联为主要基础,通过系统仿真模拟,探究公司“认识累积-双元技术创新”体系重要变量的发展态势,从而研究了体系中各变量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关联[2]。

除了知识之外,王敏等(2008)还考虑到了公司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可能为公司提供更大的发展机会和可能危及到公司的生存环境,给出了一个研究动态学习能力的二元创新的研究框架[9]。

瞿孙平等教授(2018)利用多重中介效应法,分析认知搜寻方向、信息吸收能力与二元创新之间的关联[10]。知识搜索是指公司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为适应新环境和问题所进行的信息搜索过程[11]。企业能够利用知识搜索,获得有用的知识,从而获取整合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创造出新的知识,实现创新[12]。吸收能力则是组织认识和掌握外界知识能力,并整合认识外界知识能力和运用外界知识方法能力[13]。吸收能力能提高公司资源和管理能力的独立性,推动组织机构改革,从而提高了公司价值创新能力[14]。瞿孙平研究表明,不同的知识搜寻方向都对二元结构创新过程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且表明吸收能力在知识搜寻方向对创新过程的影响中起了部分中介角色[10]。更关键的结论是,虽然渐进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是企业内部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技术创新形态,但两个技术创新形态并不是彼此矛盾的,而且渐进式技术创新也对突破式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正面推动效应。这一研究注意到曾经被忽略的并且更加深入地解释了二元创新之间微妙的关系。

四、二元创新内生

如前所述,企业二元创新一般分探索型与开发型(或突破式和渐进式)。目前的研究成果,除从企业创新能力对二元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开始研究以外,亦有关于企业在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后的能力形成与匹配关系的研究。例如甘静娴等(2018)从企业的二元创新模式选择问题入手,探讨企业二元创新活动在知识市场活性的中介影响下,对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形成的直接影响作用[15]。其研究同时也通过企业不同领导人调节焦点下对企业二元创新活动的选择性偏好,探讨了其对企业二元创新能力与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形成的调节作用。该实证研究结果深入揭示了二元创新分别对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运用能力、保护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影响。突破了当前以企业创新能力作为先前条件,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与合作模式展开的深入研究,以及较少有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方式选择后的公司创新能力构建的研究限制。不过在公司资源受限的情形下,公司的最优决策问题还仍需要深入研究。

王敏等(2008)通过对动态理论的研究指出,将二元创新能力战略作为一个能力而不是一个结果,二元创新能力战略不代表企业随意的改变或忍受低效率,而只是—种企业有意识地通过变异—选择—保持和筛选、重建现有企业资产的能力,并引入技术创新的机会[9]。如果缺乏清晰的二元性创新能力战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在他们的组织学习过程中,得到错误的推论。其还认为,二元创新性的研究还可以针对两个关键但还未能解决的问题:一是什么时期二元性技术创新是最有经济价值的(同步性或顺序性);二是在哪个阶段进行二元性技术创新。

五、二元创新研究展望

就目前以实证调查方法为主的二元创新研究,其研究成果中的数据主要是通过传统调查方式加以收集。众所周知,这一方法虽然能够获得较为丰富的一手数据,但是往往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因而对结果的准确性会造成较大影响。现如今,已步入了大数据分析时代,伴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兴起和数据挖掘技术的进步,在未来可以运用相关技术进行客观数据的提取,研究将会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可靠度。

不同的研究所针对的二元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都有不同,然而组织管理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单一组织层次的二元创新实现机制能够说明和解决的问题十分有限。因此,未来的相关研究可以摒弃单一组织层次的模式,尝试跨层次的实证研究。

在开放式创新的大背景下,同时伴随国际关系的不稳定性,二元创新的研究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未来更是可以考虑对跨国间的二元创新问题进行研究。

相关链接

二元核心模式 (the mode of dual cores )是将管理和技术变革加以比较。管理变革属于组织自身的结构设计,包括结构重组、小型化、团队、控制系统、信息系统和部门组合。

二元核心方法将管理和技术变革加以比较。管理变革属于组织自身的结构设计,包括结构重组、小型化、团队、控制系统、信息系统和部门组合。对管理变革的研究表明两点:

其一,管理变革不如技术变革发生的频率高;

其二,与基于技术的变革相比,管理变革的进行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部分并遵循不同的内部流程。组织变革的二元核心方法决定了与管理变革相关的独特的过程。

一些通常具有由下而上的技术创新模式的商业组织,突然会面临危机并需要进行重新组织,这是怎么回事呢? 或者一个具有技术创新性的高科技公司,必须进行经常性的重组,或必须突然减产以适应生产技术或外界环境的变化。技术创新性公司可能会突然调整结构,减少员工,变更工资系统,解散团队,或组成一个新的事业部。解决的办法是使用一种由上而下的变革流程。战略和结构变革的权力在于最高管理层,最高管理层应该提出并执行新的战略和结构,以适应环境条件。这需要员工的投入,但高层管理者更有责任来指导变革。在快速变化和全球竞争的年代,小型化、结构调整和组织再造是常见的概念。随着新的高层管理的就职,往往跟随着发生强有力的由上而下的变革。

猜你喜欢

渐进式变革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渐进式”改革的困境与对策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本收入的理论构想与渐进式实现路径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轻熟女“渐进式”省钱保养计划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