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设计基础课在艺术教育中的发展与革新

2022-01-01刘湖滨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基础课服装设计基础

李 静,刘湖滨

(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广州 550014)

服装设计基础课的学习是服装设计专业重要的必修环节,服装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在设计的职业道路上逐渐成功。而如何通过有效的课程改革让学生打好基础是设计类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1 服装设计基础课在艺术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服装设计基础课在艺术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包括素描和结构素描,基础色彩与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材料学、设计表现、电脑辅助设计、设计心理学等。它们都属于设计基础类课程,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培养专业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引导设计创意、强化设计意识的重要途径[1]。然而,伴随着艺术教育的发展,服装设计逐渐融入更多内涵,服装设计基础课在发展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1.1 专业基础理论修养不足

在目前中国的艺术院校中,在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普遍出现为了出成果,削减基础课时,增加专业训练、参赛课时等现象,或者在基础课程内,削减课时量,同步减少作业量,从而导致学生在对待基础课程学习时的心态犹如对待选修课,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理论修养不足,片面的强调线条、勾线等的美观程度。这种教学模式在基础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不够开阔,导致学生在基础知识结构、概念延伸、基础运用等方面没有足够的拓展,同步导致在后期专业课程上学生不能综合运用前面学习的基础课程知识。

1.2 脱离具体专业要求

在服装设计的基础课中,虽然有设计基础中的三大构成,但课程的内容并没有与具体的服装专业相结合。例如素描基础依然在静物写生偏多,对人体的写生偏少,考核标准上也比较重视传统素描中的调子,对服装专业所需要的人体结构考核偏少。这导致学生花了大量时间来练习,却出不来专业效果。又比如服装设计中的三大构成,也是传统的艺术教学中的基础教材,并没有结合服装专业去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学生对结合专业的设计基础训练不足,导致后期专题设计思维不够开阔。

1.3 脱离与未来趋势的结合

未来的设计趋势注重可持续性和再生环保,使得服装不仅满足功能需求,还满足情感需求,这就要求设计者也应是半个心理学家,能够用原始的方式去讲故事。未来设计趋势会在个性化方面大力发展,个人“量身定做”将会呈现常态。一些设计师会利用3D技术去实现自己的设计,而那些想要满足大众需求的设计师们则站在社会科学和大数据的交汇处,通过综合考量后进行服装设计与创作。所以在服装设计的风格、形式等方面,需要鼓励学生进行更多个性化设计,而非流水线上的作品。鼓励学生进行情感化设计、鼓励学生用原始的讲故事方式去汇报作品。而现在的设计基础课题还是传统的课题,并没有将设计基础课题拓展与当下个性化设计等未来趋势结合。

1.4 脱离就业中的核心能力的要求

对于设计类学生而言,创业起步时适合微小企业,历年来都有学生用专业知识创业的成功案例,所以创业创新能力训练有必要成为设计类学生的基础培训之一。它将专业基础拓展有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并融于设计基础课程之中,比如:电脑服装设计课程就可以以企业实际需求进行项目设计,结合创新进行款式设计,其中所设计开发的款式可以通过模拟创业的形式竞拍[2]。

2 服装设计基础课的教学革新

艺术设计的社会发展需求必然要求教师来重新审视设计基础课的设置,而现阶段服装设计基础课在教育实践中存在很多的争议,却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力图在比较的基础上讨论和探索服装设计基础课的教学革新。

2.1 进行联系紧密的课程安排

教学必须是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学内容要丰富连贯,逐步融合,加强交叉学科的联系。教师应结合服装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基础课程模块化设计,针对不同的模块,对应不同的能力要求,将各模块设计成结合专业学习需求的体验型项目,将项目横向纵向与课程内容相互结合[3]。比如:《素描》练习由原来的静物写生改为人体结构绘图,将人体结构与面料之间关系相结合来进行训练。使学生在进行基础学习的时候就能结合专业内容,了解和掌握不同的面料与人体结合的方法,塑造不同的服装造型和风格,加强对面料质感的表现,为后期设计效果图的课程打下基础。又比如:服装设计基础中的《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可以结合绿色未来面料再造等内容;《平面构成》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结合T衫的创新设计与创业实践等进行开展。

2.2 融入深度思考的教学内容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以及高度工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新的事物不断开阔人们的眼界和思维,但同时也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资源的浪费、社会的治安、心理的失衡等。当这一系列问题都摆在人们面前时,教师需要结合新的设计趋势、设计案例和社会热点问题,修订教学内容,广泛融合新学科知识,优化教学内容,而传统的基础课程内容可以适当压缩或者降低原有的标准。如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中的静物素描、风景写生可以压缩或者换成服装类产品素描等。同时应注重人文历史、艺术史方面的基础教育,并加入不同时代的服饰产品进行赏析,将设计基础与人文史,艺术史相结合,促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鼓励学生将专业学习融入到社会服务方面,在服务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结合问题积极创新,做出实用新型的设计作品。

2.3 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

2.3.1 线上线下经典案例教学

在未来,更多的人将通过自学成为设计师,设计将成为一种共享资源。因此如何提高艺术的修养也将成为一个社会课题。在教学中,可将艺术类的经典案例共享成线上资源,以备进一步拓深自学所用,同时可以给社会公民来进行选修学习。教学手段可灵活多样,如讲述理论时,可举例分析著名的品牌或者设计师的设计作品;讲述抽象构成时,可以找相关的图案设计作品,如往届毕业作品案例分析;在演示时,可以让学生共同参与思维发散,头脑风暴,并进行信息的联系和收拢。在实际中可以建立团队,运用团队头脑风暴进行思维发散延展[6]。通过在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结合,让学生思维更广阔,思考更深入。

2.3.2 多场景体验式教学

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是一个课程体系,在实际教学中不能闭门造车,要向大自然学习,向优秀的设计案例学习。因为很多的设计灵感都来源于课外,所以可依据教学设计需要,将学习场地转移到大自然或工厂中去,在实践中去感悟设计的表现形式,感悟设计的图纸与实物的转化,感悟设计的情感表达等,在设计中不断实践与升华,从而加深对设计的理解。将整个学习过程贯穿其中,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多场景体验教学,将死板的学习鲜活起来[4]。

2.3.3 实践项目化教学

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教师要重视实践运用,将知识板块融合设计成小项目,给学生提供可以展示的机会。通过项目化教学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团队合作性、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中教师可将学习内容设计成项目化实践内容,依据不同的设计造型学习内容,结合不同风格产品,进行产品开发与设计[5]。在教学中分别融合平面图案创新、色彩创新等基础手法,并结合公司实际,模拟公司工作流程与步骤,即从设计调研到主题制定,从产品开发到二次修改,从订货会到总结会这一系列流程,能够让大家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实际运用和设计。只有这样的项目设计实践,才能让学生在真正强化训练的同时达到高效实用的效果。

2.4 建立激励考核评级体系

2.4.1 建立多元化评价系统

教师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应形式多样化,以创新成果为引导,对学生的作业设置不同的选题要求,不断丰富作业的选题,结合作业展示,让学生能够通过作业开阔思维和提升技能。在考核时需结合多种形式,比如设计比赛、市场调查等,引导学生深度理解课程内容,探索知识的融合与拓展。应建立以综合能力为主的多元化评价系统,考核由队长、老师、企业三方共同考核,以成果为导向,制定具体的分值,并且针对具体的活动项目设计评价量表,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2.4.2 兼顾实时过程评价

在考核中应注重“过程考核”,注重平时课堂的汇报、互动、答疑,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提高参与质量。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团队积极回答问题,将团队每次分数公布在黑板上,鼓励大家重视过程学习。教师尤其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出不同的见解,可进行考核形式的创新,如游戏竞赛式的PK,使得考核形式更加丰富生动。

3 结语

发展不断,革新不断。只有重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才能进一步促进专业教学实践交流,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务实开拓的职业精神,为就业做好准备,从而缓解就业压力。

猜你喜欢

基础课服装设计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整式”基础巩固
“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探究基础课与专业课互动教学改革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五抓五促”夯基础